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奥氏体锅炉管内氧化皮堆积厚度脉冲涡流检测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22:35
【摘要】:近年来,为提高发电效率以及发展低碳经济,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已成为我国火力发电的主力机组。作为火力发电厂锅炉的关键承压部件,锅炉管广泛采用了具有高热强度和高蠕变强度的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奥氏体不锈钢抗蒸汽氧化性能较差,在长期高温蒸汽作用下会发生蒸汽侧氧化现象。在热应力的诱导下,氧化皮易发生脱落并在管内逐渐堆积,导致管道超温及堵塞,最终引发机组事故。因此,使用无损检测技术对氧化皮堆积厚度进行定期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替换问题管道,对保障机组长期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现有磁性检测法在氧化皮堆积较少时检测灵敏度较低,堆积较多时检测信号又趋于饱和,难以精确定量;常规涡流检测法则难以穿透较厚的管壁与堆积的氧化皮,且均未解决高温服役后奥氏体发生磁性转变而带来的误判问题。本学位论文围绕奥氏体管内氧化皮堆积厚度检测难题,应用脉冲涡流检测技术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ANSYS有限元仿真,以实现锅炉管内氧化皮堆积定量检测为目标,研究了脉冲涡流检测信号随氧化皮堆积厚度变化的关系,发现信号电压峰值随堆积厚度增加成线性增长的规律,且该规律在任意堆积量下都保持稳定。(2)分析了管壁厚度、传感器偏移距离及氧化皮堆积形态等因素对脉冲涡流检测信号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传感器信号峰值随偏移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可用于实现管内氧化皮堆积区域的定位;信号峰值随管壁厚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小,说明在检测不同规格管道时,需要对传感器输出信号峰值进行线性补偿。通过EDEM与Fluent软件建立了锅炉管弯头氧化皮堆积的离散元-流体动力联合仿真模型,确定了易发生氧化皮堆积的位置,研究了氧化皮堆积位置与蒸汽流速、压力及氧化皮物性参数的关系。(3)在实验室内搭建了脉冲涡流检测平台,研制了由扁平电缆线和插座组成的外置式传感器,在TP347H锅炉管样管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在不同检测工况下的适用性:传感器信号峰值随传感器提离高度增加而线性减小,有利于对检测结果进行提离补偿;利用传感器线圈阵列,可检出管内氧化皮堆积的不均匀性,从而能识别出易引起堵塞的严重堆积点;通过对检测信号进行预差分的方法,可消除高温服役后管壁磁性转变带来的影响,提高检测精度。研究成果拓展了脉冲涡流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同时为非破坏性检测锅炉管内氧化皮堆积量、及时预防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锅炉爆管事故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621.2;TG115.28
【图文】:

发电站,扬州,印度,管内


1图 1.1 印度 Unchahar 发电厂锅炉管道发生爆炸,因出现管内脱落氧化皮堆积堵塞,扬州第二发电站两台机管,使得电站停机,无法进行正常生产工作;2009 年珠海金同样由于脱落氧化皮堆积堵塞引起爆管,使得整个电站完ebareli 区 Unchahar 发电厂的锅炉管道因为氧化物堵塞引起爆

射线检测,底片,氧化皮


氏体锅炉管氧化皮检测概述前,国内外市面上针对奥氏体锅炉管道内氧化皮堆积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超声检测、磁性检测、声振检测与涡流检测法等。其中:超声检测法是最早被用于锅化皮堆积厚度检测的方法,其原理为根据所生成氧化物中储存应变能与其自身度及时间等量值的关系,能够有效预测氧化皮的生长、脱落时间[5-6]。但超声主要依靠界面回波,仅适用于尚未剥离壁面的氧化皮测量,对已脱落氧化皮在堆积形态的检测效果差。线检测法主要基于管壁与氧化皮对射线吸收程度的差异,通过对所获射线底片分析来判断管内氧化皮堆积的具体形态。其方法准确有效,但锅炉管发生蒸汽易出现氧化皮堆积堵塞的部位主要为过热管与再热管,在超临界机组中经粗略有二千多根管子,四千多个弯头,电站机组停机期间一般可用于检测的时间在 天内,甚至更短,使用射线检测不但无法满足其工期要求,同时亦存在有辐用昂贵且受管排狭小空间限制等矛盾[14-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小林;徐瑾;;不锈钢氧化皮常温快速清洗液的研制[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毛亮;;超临界机组高温受热面氧化皮脱落导致爆管研究分析[J];科学家;2017年04期

3 王庆余;;不锈钢、耐热合金钢氧化皮的酸洗[J];电镀与精饰;1987年06期

4 戴晨;纪冬梅;郭恒超;孙权;;锅炉炉管氧化皮的生成及剥落研究综述[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8年01期

5 杨景标;郑炯;李树学;李越胜;邱燕飞;;锅炉高温受热面蒸汽侧氧化皮的形成及剥落机理研究进展[J];锅炉技术;2010年06期

6 贾建民;陈吉刚;李志刚;曹杰玉;吴生来;牟春华;张义政;王胜;;18-8系列粗晶不锈钢锅炉管内壁氧化皮大面积剥落防治对策[J];中国电力;2008年05期

7 袁懿;秦林;;防止氧化皮生长与剥落的方法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8 陈媛;王旭;;超(超)临界锅炉氧化皮脱落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华电技术;2013年01期

9 赵永宁;刘爽;;102钢高温过热器管内壁氧化皮脱落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0年22期

10 徐瑾;杨小林;;不锈钢用固体除锈剂的研制[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慧滨;何晓明;钱余海;张华;徐嘉春;;热轧带钢的氧化皮缺陷类型与成因分析[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2 冯义军;;问诊氧化皮症结 保障机组安全运行——对话氧化皮治理技术专家金万里[A];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交流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冯义军;;问诊氧化皮症结 保障机组安全运行——对话发电领域技术专家金万里[A];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交流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崔雄华;刘玉民;刘雪峰;郑坊平;;高温锅炉管内壁氧化皮无损检测及剥落风险评估[A];第九届电站金属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5 陈学兵;周亮;于春雁;;高温氧化皮脱落运行防控探索[A];全国火电600MW机组技术协作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月顺;;高碳钢热处理氧化皮的去除[A];贵阳电镀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贾幼庆;;热轧板氧化皮结构及其对酸洗效果影响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S03.轧制与热处理[C];2017年

8 李聚宝;宋德峰;;不锈钢热轧卷氧化皮结构及其对酸洗效果影响[A];2015年炼钢品种、质量提升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9 金万里;;防止超临界锅炉受热面管内壁氧化皮剥离堵管的技术措施[A];全国火电600MW机组技术协作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胡首鹏;丁仕兵;张庆建;纪启永;刘冉冉;;进口掺杂氧化皮铁矿石的鉴别及处置方法探讨[A];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专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廖建国;钢材表面质量控制技术的开发及展望[N];世界金属导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冯义军;问诊氧化皮症结保障机组安全运行[N];中国电力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蔡岩红;南京海关“氧化皮”中挖出“走私大鳄”[N];法制日报;2011年

4 张鹏邋易明江 徐长虹;高温轧钢,20余吨氧化皮不知去向[N];中国税务报;2008年

5 彭海燕;抓住节能降耗的要害[N];中国电力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石杰;热轧碳钢表面氧化皮结构、机械研磨酸洗及无酸酸洗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8年

2 刘定平;超(超)临界电站锅炉氧化皮生成剥落机理及其防爆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叶纯杰;热轧带钢紊流酸洗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竞哲;奥氏体锅炉管内氧化皮堆积厚度脉冲涡流检测技术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2 高炜;Fe-Cr-Si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研究[D];沈阳大学;2019年

3 张新宇;车用高强钢氧化皮结合力测定及酸洗模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

4 张海燕;超临界机组过热器氧化皮化学清洗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5 张琦瑜;超临界机组氧化皮生成机理及控制措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年

6 苏婷婷;多道次热轧过程中奥氏体不锈钢的氧化皮演变机制及影响因素[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健平;模拟再热及热轧工艺条件下碳钢的氧化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汤倩倩;促进剂对碳钢氧化皮酸洗的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许立宾;电站锅炉不锈钢管内氧化皮检测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10 刘金秋;奥氏体锅炉管内壁氧化皮脱落堆积测量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24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24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a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