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单轨车辆与地铁车辆试验线共用调试电源变电所设计特点

发布时间:2020-06-21 23:07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厂的调试线需要使用直流牵引变电所。车辆工厂的调试线相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车辆工厂的调试线牵引变电所相对运营线较为简洁,使用灵活。在同时生产地铁车辆与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工厂,针对其直流电源调试变电所新建和改建工程,简述调试线相比运营线在牵引变电所方面的设计特点。
【图文】:

示意图,整流机组,主接线,示意图


一类型车辆,灵活性较差;而且多数时间仅为静调线调试,这样负载率太低,损耗很大,因此采用分建方案较为合理。根据车辆厂提供的车辆参数和调试需求,一般静调线变电所整流变压器容量选择为400~800kV·A,动调线变电所整流变压器容量为4000~5000kV·A。2电压等级及整流机组接线方案目前城市轨道车辆的电压等级主要是以750V和1500V为主。考虑到调试两种电压等级车辆的需要,变电所整流机组直流输出端必须要有两种电压等级。主接线采用两套整流变压器组串并联的方式实现两种电压等级,单台机组额定电压为750V(见图1)。当闭合开关201、202、203、204且断开开关205时,两组整流机组形成并联工作状态,向直流母线输出电压750V;当闭合开关201、204、205且断开开关202、203时,两组整流机组形成串联工作状态,向直流母线输出电压1500V。图1整流机组主接线示意图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电压等级以DC1500V为主。根据车辆厂所面向的市场情况,如果只生产DC1500V的车辆,出于节省投资,方便以后运行管理的目的,可采用单套DC1500V的整流机组供电。调试线与运营线的供电可靠性要求不同。运营线的供电可靠性直接影响市政客运交通,所以直流供电系统都为双电源供电,按一级负荷考虑。调试线供电系统即使发生停电故障,也可检修后再进行调试,影响较小,所以系统只考虑一路电源供电。变电所按三级负荷,有人值班设计。3直流侧主接线由于单轨车与地铁车的供电制式不同,保护也有所不同,所以两种制式的车辆不能同时调试。因此,变电所为两种车型各馈出一路回路,相互独立。每回正极采用直流断路器,正负极用一台电动双极隔离开关起分断作用,见图2。图2直流侧主接线示意图当调试地铁车辆时,闭合断路器301和隔离开关401,?

示意图,主接线,直流侧,示意图


V的整流机组供电。调试线与运营线的供电可靠性要求不同。运营线的供电可靠性直接影响市政客运交通,所以直流供电系统都为双电源供电,按一级负荷考虑。调试线供电系统即使发生停电故障,也可检修后再进行调试,影响较小,所以系统只考虑一路电源供电。变电所按三级负荷,有人值班设计。3直流侧主接线由于单轨车与地铁车的供电制式不同,保护也有所不同,所以两种制式的车辆不能同时调试。因此,变电所为两种车型各馈出一路回路,相互独立。每回正极采用直流断路器,正负极用一台电动双极隔离开关起分断作用,见图2。图2直流侧主接线示意图当调试地铁车辆时,闭合断路器301和隔离开关401,其他开关处于打开位置;当调试单轨车辆时,闭合断路器302、隔离开关402和205,其他开关处于打开位置。地铁车辆正极采用架空接触网或第三轨受流,采用钢轨作为负极回流,钢轨连接钢轨电位限制装置以保证钢轨电压在安全范围内,但根据车辆厂调试线的实际情况,也可以采用钢轨直接接地的做法。而单轨车辆正负极均采用轨道梁两侧的钢性接触网受回流,车体采用橡胶轮胎,轨道梁为水泥梁,对地完全绝缘,因此,单轨车系统增设车体接地板与64D漏电保护装置以应对车体漏电。针对单轨车辆与地铁车供电及保护的差异,在调试一种车应用技术·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生桂 ,赵曙旗;国内地铁车辆辅助变流系统概况[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3年05期

2 邢澍;独联体国家地铁概况、地铁车辆及制造商[J];国外铁道车辆;2003年06期

3 ;德国新造地铁车辆抵达深圳[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4年02期

4 ;我国首列直线电机地铁车辆年底运营[J];都市快轨交通;2005年06期

5 ;中国首列直线电机地铁车辆问世[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年06期

6 窦新;;我国首列直线电机地铁车辆竣工下线[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6年01期

7 ;我国首列自主产业化A型地铁车辆下线[J];都市快轨交通;2008年05期

8 朱一迪;;直线电机地铁车辆广州5号线投运[J];机车电传动;2010年01期

9 ;中国首批自主产业化A型地铁车辆安全运行半年[J];都市快轨交通;2010年02期

10 ;时速100km地铁车辆下线[J];都市快轨交通;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勇;;地铁车辆不落轮车轮车床加工工艺的分析与比较[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学会地铁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2 朱妍妍;段传波;柳至和;;城市地铁车辆辐射噪声特性[A];2012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张伟超;王建亮;;不锈钢地铁车辆涂装工艺及金属漆修补后色差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涂料与涂装技术信息交流会暨商用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涂装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马琪;;国产地铁车辆制动系统[A];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新发展——《都市快轨交通》理事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芳;臧建彬;程熠;;运行速度对地铁车辆排风风帽排风特性影响的研究[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文峰 通讯员 刘长文;株洲30列A型地铁车辆将“驶”入广州[N];湖南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杜一鸣;沈阳地铁车辆昨平安入库[N];沈阳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晓寒;地铁车辆采用“绿漆” 防火等级全球最高[N];青岛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代桂云;我国首列直线电机地铁车辆下线[N];中国工业报;2005年

5 朱文达;我国首列直线电机地铁车辆在青岛问世[N];中国质量报;2005年

6 实习生 屈骞 记者 王燕宁;上海明珠线地铁车辆工程竣工[N];科技日报;2004年

7 通讯员 窦新 记者 王建高;我国首列直线电机地铁车辆问世[N];科技日报;2005年

8 记者 刘成 通讯员 窦新;将采用新型地铁车辆[N];经济日报;2006年

9 邱曙东;首列自主产业化A型地铁车辆株洲下线[N];解放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李文峰 通讯员 韩军 王黎;国内最快A型地铁车辆投运[N];湖南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佘桂锋;地铁车辆底部移动式除尘系统研究与设计[D];重庆大学;2015年

2 牟宗元;地铁车辆基地行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苏效杰;居住主导型地铁车辆基地上盖开发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4 严敏;地铁车辆有效状态维护的实施[D];天津大学;2015年

5 罗仕维;地铁车辆空调系统的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6年

6 李朋;地铁车辆运行记录设备的开发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7 王立国;地铁车辆内装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8 王超;地铁车辆内部空间设计研究综述[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袁媚;地铁车辆车体内部空间的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10 余江;地铁车辆关键系统可靠性分析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4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24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4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