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与煤混合燃烧特性研究及发电的生命周期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62
【图文】:
1942年,国外研宄人员发现了藻类物质能够在光合作用下产生氢气,并且发现藻类逡逑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5]。从此,生物质能材料的研宄重心开始慢慢转移到第二代生物质逡逑能——微藻上。微藻是指需要用显微镜观察才能获知其具体形态的微小型藻类[5]。图1-1逡逑中给出了一些微藻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形态。逡逑m^m逡逑图1-1显微镜下一些微藻的形态逡逑Fig.邋1-1邋Morphology邋of邋some邋microalgae邋by邋microscope逡逑相比于第一代生物质能,微藻具有如下的特点逡逑①
学硕士学位论文逦微落与煤浪合燃烧特性研究及发电的生命周能源转型期的长短。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论是工业还,能源消耗量都比以往大大增加,开发新能源的利用则是重中之重;同时格不断上涨,也对第一代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带来了成本上的阻碍。因此,藻为主的第二代生物质能源,对于缓解化石能源危机,提升我国的能源全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逡逑炭和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逡逑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逡逑物质能源由于组成成分类型较多,且具有生物活性,其利用形式多种多样比较成熟的方法有物理法(如固化成生物固体燃料或萃取等)、生化法(醇或沼气)以及化学法(燃烧、气化、热解等)三种,见图1-2。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闯;岳丽宏;康阿青;;微生物固定高浓度CO_2技术的研究进展[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徐雨晴;何吉成;王长科;;33年来中国铁路运输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J];环境科学;2011年05期
3 任庆生;龙慧敏;;微生物固碳制造新物质能源技术研究进展[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1年02期
4 李小冬;王帅;孔祥勤;张智慧;;预拌混凝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5 岑建孟;方梦祥;王勤辉;骆仲泱;岑可法;;煤分级利用多联产技术及其发展前景[J];化工进展;2011年01期
6 李臣;;微藻生物柴油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7 刘竞;马晓茜;;微藻气化发电生命周期评价及碳循环分析[J];太阳能学报;2008年11期
8 林琳;赵黛青;李莉;;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生物质发电系统环境影响分析[J];太阳能学报;2008年05期
9 宋东辉;侯李君;施定基;;生物柴油原料资源高油脂微藻的开发利用[J];生物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10 丰洋;;美国国际能源公司启动“海藻变油”研发计划[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昕;煤炭分级利用与富氧燃烧技术机理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陈春香;微藻及其与煤的混合热解燃烧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秦建光;秸秆类生物质流态化燃烧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姜子英;我国核电与煤电的外部成本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峰;蔗渣与煤混合燃烧特性研究及发电经济性分析[D];广西大学;2018年
2 黄泽浩;广东典型农作物燃烧结渣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武民军;燃煤发电的生命周期评价[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周亮亮;清洁燃煤发电技术全生命周期评价[D];重庆大学;2011年
5 张浩;基于灰成分的生物质结渣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王凤e
本文编号:2726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26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