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新型趋近律和混合速度控制器的IPMSM调速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

发布时间:2020-06-26 04:51
【摘要】:为了提高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调速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变速趋近律的滑模控制器,该新型趋近律基于反双曲正弦函数,根据系统状态量,采取变带宽趋近方式,可有效抑制系统的稳态转矩脉动。为解决滑模控制中电机起动时响应速度快与起动电流大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基于PI和滑模控制(SMC)的混合速度控制器(HSC),该混合速度控制器中滑模控制基于新型趋近律,通过控制器输入值的大小选择控制方式,有效解决了上述矛盾问题,且该控制器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并能进一步抑制稳态转矩脉动。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速度控制器和该新型趋近律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
【图文】:

趋近律,相轨迹


第32卷第5期樊英等基于新型趋近律和混合速度控制器的IPMSM调速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图1两种趋近律相轨迹对比Fig.1Comparisonofthephasetrajectories对比图1a和图1b可知,新型趋近律趋近速度略快于指数趋近律,然而其稳态抖振远小于指数趋近律。2IPMSM调速系统SMC实现由于IPMSM交直轴电感不对称,为充分发挥电机性能,本文采用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的控制策略,由SMC调节器得到给定转矩值,作为MTPA模块的输入,MTPA模块输出为d、q轴给定电流。系统控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图2IPMSM调速系统SMC结构框图Fig.2SMCdiagramofIPMSMspeedcontrolsystemMTPA模块具体实现如下:IPMSM在dq坐标系下的转矩方程为Te=32p[ψfiq+(Ld-Lq)idiq](6)式中,Te为电磁转矩;p为电机极对数;ψf为永磁体磁链幅值;id为定子相电流d轴分量;iq为定子相电流q轴分量;Ld为d轴电感;Lq为q轴电感。令id=iscosαiq=issin{α(7)式中,is为定子电流;α为is与d轴正向夹角。将式(7)代入式(6)得Te=32p[ψfissinα+12(Ld-Lq)i2ssin(2α)](8)在is一定的情况下,对式(8)求极值可得满足最大转矩电流比的最优α。α=π2+arcsin-ψf+ψ2f+8(Lq-Ld)2i2i醩4(Lq-Ld)is(9)is从0A变化到20A时,由式(7)和式(9)可得到id和iq与is的对应关系,亦即得到id与iq的对应关系,代入式(6),即可得到给定转矩与id和iq的对应数值关系,然后经Matlab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即可得到id和iq分别?

结构框图,调速系统,结构框图


第32卷第5期樊英等基于新型趋近律和混合速度控制器的IPMSM调速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图1两种趋近律相轨迹对比Fig.1Comparisonofthephasetrajectories对比图1a和图1b可知,新型趋近律趋近速度略快于指数趋近律,然而其稳态抖振远小于指数趋近律。2IPMSM调速系统SMC实现由于IPMSM交直轴电感不对称,为充分发挥电机性能,本文采用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的控制策略,由SMC调节器得到给定转矩值,作为MTPA模块的输入,MTPA模块输出为d、q轴给定电流。系统控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图2IPMSM调速系统SMC结构框图Fig.2SMCdiagramofIPMSMspeedcontrolsystemMTPA模块具体实现如下:IPMSM在dq坐标系下的转矩方程为Te=32p[ψfiq+(Ld-Lq)idiq](6)式中,Te为电磁转矩;p为电机极对数;ψf为永磁体磁链幅值;id为定子相电流d轴分量;iq为定子相电流q轴分量;Ld为d轴电感;Lq为q轴电感。令id=iscosαiq=issin{α(7)式中,is为定子电流;α为is与d轴正向夹角。将式(7)代入式(6)得Te=32p[ψfissinα+12(Ld-Lq)i2ssin(2α)](8)在is一定的情况下,对式(8)求极值可得满足最大转矩电流比的最优α。α=π2+arcsin-ψf+ψ2f+8(Lq-Ld)2i2i醩4(Lq-Ld)is(9)is从0A变化到20A时,由式(7)和式(9)可得到id和iq与is的对应关系,亦即得到id与iq的对应关系,代入式(6),即可得到给定转矩与id和iq的对应数值关系,然后经Matlab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即可得到id和iq分别?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学明;;新型混合趋近律控制器的设计[J];机械与电子;2010年02期

2 姚中华;孙跃;唐春森;王智慧;戴欣;;连续时间系统滑模趋近律的改进[J];重庆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3 周靖林,姜会霞,雷飞;离散变结构控制系统的广义变速趋近律[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5年06期

4 黄斌;;基于离散趋近律的变结构系统控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1期

5 吴汉松,宋立忠,姚琼荟;离散变速趋近律抖振机理及鲁棒性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盛严,王超,陈建斌,刘玉华;结构滑模控制的一种指数趋近律方法[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2年04期

7 靳宝全;熊诗波;程珩;;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变速趋近律滑模控制抖振抑制[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10期

8 吕强;王冬来;刘峰;白洪瑞;;基于非线性指数趋近律的离散滑模变结构控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2年05期

9 于媛媛;吴庆宪;姜长生;;基于幂次趋近律的单向辅助面滑模控制[J];电光与控制;2014年04期

10 赵斌;建筑结构抗震控制的闭环趋近律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齐彬蔚;陈展琴;;基于指数趋近律直接驱动的数控转台的自适应二阶滑模控制[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4年

2 樊立萍;于亚洲;;DC-DC变换器的滑模控制[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李慧;谢慕君;李元春;;着陆小行星变指数趋近律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于亚洲;;DC-DC变换器的自适应离散滑模控制[A];创新沈阳文集(A)[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森;电动加载模拟器控制系统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5年

2 龚伦齐;基于改进趋近律的离散时间系统变结构控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29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29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8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