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螺二芴的三维共价有机骨架结构的合成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07-11 13:00
【摘要】:该论文设计了一个新的三维COFs的构筑单元-四胺基螺二芴,合成了三种新型的COFs结构,首次提出了COFs应用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并且显著提高了转换效率,其次将联吡啶引入到螺芴COFs框架中,负载钯金属纳米粒子,得到了一种可多次循环利用并且温和条件下效率极高的非均相催化剂。该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概述了多孔材料的发展历史,从而引出结晶性良好的多孔有机材料-共价有机框架,详细介绍了结构设计的原则,合成方法,应用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二章,螺二芴,作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明星分子,被我们引入到COFs结构中,并且在已发表论文的基础上优化了合成方法,提高了四胺基螺二芴的产率,通过席夫碱脱水缩合反应把四胺基螺二芴分别与对苯二甲醛,联苯二甲醛在Pyrex管中真空条件下加热回流得到SP-3D-COF 1与SP-3D-COF 2。利用红外表征、固体核磁等技术对化学结构进行确认,利用粉末XRD以及计算机模拟对晶体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COFs的微观形貌。最后研究了两种材料在氮气吸附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研究表明,两种COFs可以显著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PCE同比增长了30%,这是首例COFs材料应用于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报道。第三章,由于螺二芴构筑的COFs具有通畅的三维孔道特点,通过在孔道里进行修饰,引入了具有配位功能的联吡啶结构单元,实现了钯纳米粒子的高度分散,透射电镜证明钯纳米粒子均匀的分散在COFs框架中,粒径大约为1.3 nm左右。我们将得到的非均相催化剂用于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实验结果表明该非均相催化剂在相对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转换效率可以高达95%以上,并且可以多次循环使用。第四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且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914.4;O643.36
【图文】:

拓扑图,拓扑图,和合,共价键


3图 1-1 COF 设计和合成的拓扑图[35]Figure 1-1 Topology diagrams for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COFs[35]1.2 共价有机骨架的合成1.2.1 动态共价键聚合物材料的合成通常由动力学控制的反应控制,其不可逆地形成共价键。使用不可逆反应难以将有机聚合物连接成结晶的固体。相反,动态共价化学(DCC)导致可逆形成的共价键,可形成化学键的断裂和重整[36]。因此,与传统的共价键形成不同,DCC 是热力学控制的,因此提供可逆的反应系统“错误检查”和“校对”特征,形成热力学最稳定的结构。通过使用 DCC 概念来构建 COFs,聚合物骨架形成与结晶过程一起发生,而自愈合反馈降低了结构缺陷的发生率并有助于形成有序结构。结果,最终的 COFs 产品具有有序的晶体结构,具有高热力学稳

几何形状,类型,热力学控制,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中实现热力学控制,COFs 的设计和合成有两个关键一个是结构单元,第二个是合成方法,包括反应介质和反应温筑单元的结构获得结晶和有序的 COFs,构件的结构必须满足两个要求:(1)C可逆的反应,(2)构筑单体的几何形状应该可以形成COFs结构。应包含引发动态共价键形成的反应性基团,即(a)没有不可逆的应体系只有在热力学控制下可以交换的单体,低聚物以及聚合物,构件应该是构象刚性的,并且键合形成方向必须是离散的。Fs 合成的第一个要求,已经探索了几种可逆反应(图 1-2a),大赖于硼化学,因为硼酸可以是自缩合或与二醇共缩合以获得六硼酸酯键(图 1-3 和 1-4)[37],这种原位脱保护方案提供了一种避和溶解度问题的实验方法,特别是大芳香二醇[19,38],与环硼氧况类似,硼硅酸盐键通过四硼酸与叔丁基硅烷三醇的缩合可以 1-2)[25]。

示意图,亚胺,环硼氧烷,硼酸酯


5图 1-3 含有硼酸酯,环硼氧烷,亚胺键和腙键的 COFs 示意图[37]Figure 1-3 Schematic diagram of COFs for borate, boroxine, imine and oxime[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非均相催化剂[J];乙醛醋酸化工;2015年04期

2 韩文爽;李晴;刘森;江德尚;冯成;王春;;不同体系中高选择性甲酸释氢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能源化工;2019年02期

3 杨丹红;赵文军;高林;;无溶剂体系中非均相催化剂催化环己烷氧化反应研究(英文)[J];分子催化;2008年06期

4 王宏社;;非均相催化剂二氧化硅负载高氯酸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J];应用化工;2013年01期

5 ;水溶性Au-DNA催化醇与胺的直接酰胺化反应[J];有机化学;2011年12期

6 阴和平;于姗姗;李秀珍;;高浓度、难生物降解废水催化湿式空气氧化研究概况[J];甘肃石油和化工;2009年01期

7 朱威威;刘超;朱世从;王广健;;非均相催化剂在光催化苯羟基化反应中的应用及机理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9年14期

8 任百祥;范晶莹;杨春维;;污水处理高级氧化工艺中非均相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与发展;2015年03期

9 王宏社;;非均相催化剂二氧化硅负载硫酸氢钠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J];化学工程师;2013年01期

10 程希雷;郝晓雯;王赫;董殿波;冷雪飞;赵鹏雷;;pH和一种新型非均相催化剂使用量在硫化物降解中的影响[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宽;王晓璐;辛学尚;武杰;侯红卫;;Cu(Ⅰ)-MOFs催化芳烃C-H键活化[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论文集-论文[C];2017年

2 殷洁炜;黄建林;柴委;张f ;李和兴;;一种原位还原负载Pd高效介孔非均相催化剂在水介质Ullmann有机反应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赵朴素;朱凤霞;;高效水介质Sonogashira反应的非均相催化剂的研制[A];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4 王建耀;孙运强;孙传寿;刘国华;;介孔硅材料负载的手性金属铱催化剂的制备及苯乙酮不对称氢化反应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精细化工催化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张永利;王庆雨;韦朝海;;Ce改性的过渡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制备、机理及性能[A];2014年第12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陈佳;万颖;李和兴;;Pd/Ph-MCM-41催化水溶剂Ullman反应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颜姝丽;张全忠;鲁厚芳;梁斌;;非均相催化剂用于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8 刘凯;贾岳清;宋宇飞;;自发絮凝法应用于制备含镧元素的多酸插层水滑石:高效的硅腈化非均相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9 颜姝丽;王广欣;姜利寒;梁斌;;非均相催化剂用于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国利;张君涛;褚雅志;朱梅丽;;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非均相催化剂研究进展[A];第四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柄凯;稀土复合水滑石基非均相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2 郭建华;生物质基含氧化合物的选择性催化氢化反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黄建林;高效非均相催化新材料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边文越;热敏型载体循环吸附释放生物酶催化剂[D];南开大学;2012年

5 陈红萍;CO_2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非均相催化体系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6 黄金萍;金属有机框架(MOF)化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水介质清洁有机反应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7 曹朋;丁腈橡胶溶液加氢催化剂的制备及活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杨旭石;有序介孔无机—有机功能化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水介质有机反应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斯勇;基于固体核磁共振结构表征的钯非均相催化剂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潘元佳;新型功能聚合物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亚美;基于螺二芴的三维共价有机骨架结构的合成与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2 徐万飞;钴锰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及在芳香化合物催化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3 杨晶;复合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及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何煦;SiO_2介孔结构对固载联吡啶脯氨酸及其催化Aldol反应性能的影响[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5 陈敏敏;凹凸棒石基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及处理含亚甲基蓝废水的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6 刘颖;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用于降解环丙沙星废水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7 韩东澎;非均相催化剂合成及生物柴油制备中的应用[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8 胡培博;天然多糖的改性修饰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6年

9 钱怡;非均相钯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和催化性能的探究以及covariance核磁共振谱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魏子库;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酯交换法合成生物柴油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50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50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5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