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ZIFs衍生的钴-氮-碳氧还原电催化剂活性位点的调控

发布时间:2020-07-12 03:16
【摘要】:燃料电池是高效洁净的能量转换装置,但是其缓慢的阴极氧还原反应(ORR)需要使用催化剂来加快动力学过程。铂基催化剂是有效的ORR电催化剂,但是其成本高、资源短缺、稳定性低、甲醇耐受性差,这限制了燃料电池的整体性能及商业化。因此研发高效、经济的非贵金属ORR电催化剂是非常必要的。ZIFs衍生的过渡金属氮掺杂碳(M-N-C)纳米材料是一种良好的ORR电催化剂,但是M-N-C活性位点与含氧中间体之间的作用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本论文以ZIFs作为主体分子,利用引入客体分子和掺杂杂原子硫的方法在ZIFs衍生的Co-N-C中引入新的活性位点并对其化学环境和电荷密度分布进行调控,来提高Co-N-C在碱性或酸性条件下的ORR活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硫化钴/氮,硫共掺杂中空碳纳米立方体(CoS_x/N,S-HCNC)的制备及其ORR性能研究本工作中,以ZIF-67作为前驱体,引入间氨基酚、甲醛和碳酸氢钠等客体分子,得到以ZIF-67为核,以碱式碳酸钴(CCH)和聚间氨基酚(Pm AP)复合物为壳的ZIF-67/CCH-PmAP核壳结构。利用ZIF-67/CCH-PmAP整体组成的差异,经两步热解后得到中空的CoS_x/N,S-HCNC。通过物理表征和电化学测试得出:(1)新引入的活性位点CoS_x与杂原子硫协同作用促进Co-N-C的ORR催化活性;(2)中空结构内部存在额外的反应活性位点,并且反应物可以快速的扩散,因此加快了ORR过程中的传质;(3)CoS_x纳米颗粒被碳层包覆,增加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得益于CoS_x/N,S-HCNC组成和结构的优势,其在碱性条件下的ORR活性和稳定性优于商业Pt/C。(2)硫掺杂的富含吡咯/石墨氮的钴-氮-碳(S-P/G N-rich Co-N-C)的制备及其ORR性能研究前一个工作制备的CoS_x/N,S-HCNC中存在非活性的金属颗粒,使其在酸性条件下的ORR活性很差。因此,在本工作中我们通过简单的一步法将客体分子聚(对苯二胺-甲醛)原位固定在Co,Zn-ZIF的框架上。经一步热解后成功构建出具有单分散钴的P/G N-rich Co-N-C。通过物理表征和电化学测试得出:一方面,(对苯二胺-甲醛)衍生的吡咯/石墨氮可以有效减少钴周围的电荷分布,使得活性位点与含氧物种之间的作用力显著增强。更重要的是,P/G N-rich Co-N-C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孔容和单分散的钴,从而具有有效的Co-N-C活性位点。因此,P/G N-rich Co-N-C在碱性条件下ORR的半波电位高达0.889 V,优于商业Pt/C,在酸性条件下的半波电位达到0.755 V。另一方面,对P/G N-rich Co-N-C的碳母体进行硫掺杂之后,引起邻近碳原子自旋密度的变化,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从而促进OOH的形成,进一步提升酸性条件下的ORR活性,使得其半波电位可达0.772 V。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911.4;O643.36
【图文】:

示意图,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 1.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8]。EMFC 的特点FC 是过去 20 年中研究最热的低温燃料电池。与其他燃料电池相比它)燃料易得;(2)使用固体电解质膜不会出现电解质泄露问题;(碳酸盐燃料电池相比,可常温启动、启动时间短;(4)与 AFC 相比化碳的燃料气和空气,易于携带[8]。它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 ORR 的动力学过程在酸性条件下缓慢,酸性的 ORR 催化剂主要集中在 Pt 基催化剂使电池成本增加[10], 并且 P和燃料的选择性比较差导致 PEMFC 的效率降低[8]。EMFC 的发展现状FC 主要用作汽车动力源,早在 1993 年加拿大巴拉德公司就研发出以公共汽车。随后也有很多汽车公司研发出各种各样的 PEMFC 电动汽

示意图,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碱性


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EMFC 的工作原理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EMFC)的工作原理和 PEMFC 基本一样,的是其中使用的 AAEM 是通过 OH-迁移来导电,在以氢气作为燃料的的氢气氧化反应: H 2OH 2HO 2e22的氧气还原反应: O HO 2e 2OH2122应相同:OHO21H222

反应机理,路径,途径,反应路径


如图 1.3 中 k1。性条件下,直接四电子反应路径为: O 2HO 4e 4OH22四电子路径(k2,k3): O HO 2e HO OH222 HO HO 2e 3OH22性条件下,直接四电子路径为:O4H4e2HO22 (四电子路径为:22-2O 2H 2e HO HO2H2e2HO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南君;;Creative BioMolecules公司设计全活性位点的单克隆单元[J];生物技术通报;1989年06期

2 张琳;温燕梅;谢建英;;铜Ⅱ化合物水解肌红蛋白活性位点的质谱研究[J];分析化学;2009年09期

3 王丽;张存政;刘媛;屠康;桑宏庆;刘贤进;;基于分子信标的有机磷农药适配体活性位点分析及改造[J];分析化学;2012年06期

4 蒋益萍;吴岩斌;秦路平;张巧艳;辛海量;Dieter Bromme;薛黎明;;墨旱莲组分中组织蛋白酶K非活性位点抑制剂研究[J];药学学报;2017年06期

5 杨裕华,汪天虹,赵世立,解力;狂犬病毒糖蛋白和核蛋白主要免疫活性位点的质粒载体构建[J];疾病控制杂志;2003年03期

6 杨裕华,汪天虹,解力,赵世立;狂犬病毒糖蛋白主要免疫活性位点的质粒载体构建[J];现代预防医学;2000年04期

7 和芹;冯桂荣;王秀阁;蔡明建;;高斯计算应用于杂环亲电取代活性位点预测[J];化学教育;2016年08期

8 楼泉;马文丽;郑文岭;;NDM-1的同源建模及其模型活性位点分析[J];生物信息学;2012年02期

9 叶石敦;莫雪梅;张光;李秀英;王峰;孙晗笑;;vMIP-Ⅱ各受体结合活性位点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年23期

10 牛文彦;Manabu Ishiki;Philip J Bilan;姚智;;插入到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子4可不暴露其被光化学法标记的活性位点[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健;;Allosteric Drug Discovery: from Random to Rational[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6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2 韩新亚;黄运远;冯玲玲;万坚;;TNP-AMP与Hu-FBPase结合模式的新认识[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五分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C];2016年

3 祖运;秦玉才;李强;郑健;惠宇;丁润东;宋丽娟;;Y分子筛中活性位物种的辨析、构建及其对催化反应的定向调控[A];第19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D会场:分子筛及多孔材料的应用[C];2017年

4 孙薇;周小平;刘银燕;赵旭;杨晓虹;;人类CCR4的同源模建及其活性位点分析[A];2010施慧达杯第十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仇文卫;徐杰;李静雅;李佳;南发俊;;活性位点导向的PAL-CC-ABPP探针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6 赵一雷;成尚利;;蛋白质酪氨酸硝化位点网络结构特征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牛文彦;谢云;李宏钊;姚智;;封闭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子4胞内羧基端抑制其胞外区活性位点[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柴国良;;碳材料电催化剂两电子O_2还原机理和活性位点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结构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6年

9 王勇军;董莹莹;宦有娟;丁斐;顾晓松;;HMGB1的两种亚型具有不同调节功能[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10 杨裕华;解力;赵世立;汪天虹;;狂犬病毒糖蛋白和核蛋白主要免疫活性位点的质粒载体构建[A];山东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纹姚;丙肝病毒NS2-3蛋白酶的活性位点被确定[N];医药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苗;几类重要蛋白质的分子模拟[D];吉林大学;2005年

2 刘井宝;基于PTP1B活性位点设计的新型2-取代乙烯磺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曹新华;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降解偶氮染料的机理及偶氮还原酶活性位点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17年

4 郭玉梅;偶氮染料的生物毒性及其与生物大分子的结合作用[D];山东大学;2011年

5 金俊成;具有活性位点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6 汪城墙;酿酒酵母异源戊糖转运蛋白的筛选及功能研究,酿酒酵母L-阿拉伯糖代谢途径的构建与优化[D];山东大学;2014年

7 张朝霞;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及活性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8 周奕含;几类重要酶的三维结构模拟与分子对接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曹静思;分子反应活性位点以及分子结构性质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10 王丽;四种有机磷农药核酸适体的筛选、鉴定及其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苑丽;拟南芥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tPDI1)活性位点对抗逆功能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2 王娟;ZIFs衍生的钴-氮-碳氧还原电催化剂活性位点的调控[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3 刘权;絮凝蛋白Flo1活性位构象变化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4 Yasmine Abdelkrim;硅酸盐基高级氧化法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5 周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斜切蛋白酶底物进入活性位点的路径[D];吉林大学;2018年

6 张齐;海参溶菌酶的功能、活性及其非酶抑菌活性位点的分析[D];大连工业大学;2017年

7 何静;基于计算几何及序列保守性的蛋白质活性位点预测[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刘正;碳氮基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氧还原活性位点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9 张亚楠;基于数据挖掘算法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活性位点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李鑫;家蚕β-呋喃果糖苷酶的定点突变与功能性活性位点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51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51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3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