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341
【图文】:
不利于对目标控制变量的量空间解耦的方法,通过正交解耦变换矩下的数学模型,可以对两个子平面独立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相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构空间位置分布,可以分为对称六相电机(双 Y 移 30°),其中双 Y 移 30°的六成,因而可以将三相电机中成熟的控制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图,ABC 和组都采用 Y 型连接,两套三相绕组的定
电磁转矩由式(2.3)变为3 [( ) ]e p d q d q q fT n L L i i i (2.15)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定子电感阵变为对角阵,并且数值恒定,不再随转子位置角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了磁链方程的定常和解耦。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由一个六维空间变成了三个正交的二维子空间,其中 d-q 子空间的模型和三相电机在 d-q 坐标系的模型一致,这为将三相电机中成熟的控制策略应用到双三相电机系统提供了参考。虽然z1-z2 子空间的电流不会产生转矩,但该子空间的电流仅由定子电阻和漏感决定,而电阻和漏感都比较小,所以很小的电压也总是能产生较大的谐波电流。2.4 Matlab/Simulink 建模与仿真分析2.4.1 Simulink搭建模型在现有的 Matlab 版本中没有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因此,首先需要搭建基于2.3 节中的数学模型的电机模块,如图 2.2 所示。模型主要有五个部分:电压 Park 变换模块、电压方程模块、运动方程模块、电流反 Park 变换模块、输出与测量模块。
图 2.4 运动方程模块Fig. 2.4 Motion equation module电压 Park 变换模块:输入量是自然坐标系下的六个相电压,通过变换矩阵6 s /2rT,得到的输出量为d q z1 z2u 、 u 、 u 、 u。矩阵6 s /2rT如图 2.5 所示。电流反 Park 变换模块:该模块将输入电流d q z1 z2i 、 i 、 i 、 i通过变换阵16 s /2r T得到自然坐标系下的六相电流。输出与测量模块:整个电机模型的输出信号包括了自然坐标系下的六相电流;矢量解耦坐标系下的电压d q z1 z2u 、 u 、 u 、 u和电流d q z1 z2i 、 i 、 i 、 i;转子的机械角度the m 、机械角速度m 以及电磁转矩eT 。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伟;常士林;张春雨;李泓杨;;浅析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J];电子世界;2014年18期
2 张沥文;蒋雪峰;;对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08期
3 李子剑;王月明;;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及其研究现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06期
4 李广伟;韩如成;潘峰;王艳霞;;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应用与前景展望[J];工程机械;2008年11期
5 闫智辉;李志远;;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在随动系统中的应用[J];舰船科学技术;2007年S1期
6 邓启文,尹力明,佘龙华,吴峻;直接转矩控制的发展与展望[J];微特电机;2002年01期
7 蔡鹏,黄成祥,王计生;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的C语言仿真[J];机械;2000年04期
8 邢旭;邓福军;;8/6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J];变频器世界;2016年11期
9 王敏;陈芬;李想;潘永春;;交流调速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研究综述[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年01期
10 周晓敏;赵立可;高大威;;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PMSM直接转矩控制的仿真与试验[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艳平;曾光;申明;;永磁同步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及其数字仿真[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广;朱建光;韩雪岩;张志锋;唐任远;;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空间矢量调制的直接转矩控制[A];第十一届全国永磁电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杜梦昕;汤建民;张百海;;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A];全国冶金企业计控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艳萍;何凤有;程培波;吕现钊;;无刷双馈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仿真[A];自动化技术与冶金流程节能减排——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志宝;;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煤炭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唐永红;;电动汽车用交流异步电机及其控制[A];西南汽车信息:2012年上半年合刊[C];2012年
7 李明;朱圆;韩迎朝;;基于扇区细分的三电平逆变器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叶萍;韩如成;;一种新型的直接转矩控制设计方案[A];第十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祝龙记;过希文;;大功率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变频调速系统[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叶萍;韩如成;;一种新型的直接转矩控制设计方案[A];200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全国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术交流暨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苑海志;通钢购置先进驱动系统[N];吉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帅帅;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及其力矩伺服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2 宋昌林;基于磁场定向的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3 王德明;无速度传感器的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4 林伟杰;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杨家强;基于PWM整流器和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交流变频动态电力测功机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巫庆辉;三相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黄志武;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金孟加;面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赵宏革;基于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孙丹;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春海;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2 曲亚飞;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3 赵盈盈;基于滑模变结构的PMSM直接转矩控制[D];湖南大学;2015年
4 邢涛;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5 艾祥;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十二扇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研究[D];新疆大学;2018年
6 陈广威;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机侧变流器的直接转矩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7 周国伟;大功率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8 王瑞;基于无位置传感器的五相容错型IPM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9 咸粤飞;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磁链自控直接转矩控制的研究与设计[D];东北大学;2017年
10 赵超;电力牵引传动系统直接转矩控制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52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52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