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锂电池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912
【图文】:
可燃性的液体电解质,该电池在外部较高温或大电流充放电等异常情况下,逡逑会引起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导致电解液与电极之间的化学反应加剧而引发自逡逑燃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图1-1)。此外,液体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对封装要求逡逑高,电池结构设计受限,很难实现薄膜化和高电压集成等。安全问题是限制逡逑锂离子电池在大规模领域应用的瓶颈。逡逑a逦^逡逑图1-1.传统锂离子电池的安全事故.⑷波音787飞机,(b)特斯拉电动车.逡逑以固体电解质代替液体电解质的固态锂电池是解决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问逡逑题的根本途径。固态锂电池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低自放电、耐高温逡逑等优点,很好地避免液体电解质带来的副作用,提高了电池的服役寿命和安逡逑全性。因此,本论文针对固态锂电池中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及应用方面存在的逡逑关键问题展开研究,旨在开发高安全、高性能及长效稳定的固体电解质体系。逡逑-1邋-逡逑
逦固态锂电池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逦逡逑1.2固态锂电池逡逑1.2.1固态锂电池概述逡逑固态锂电池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由正极、锂负极和固体电解质逡逑组成,并通过集流体引出导线。其结构比传统锂离子电池简单,固体电解质逡逑充当了传导锂离子和隔膜的双重功能(图1-2)邋[2,3]。因此,固态锂电池不需逡逑要使用电解液与隔膜等材料,这大大简化了电池的构建步骤和成本。固态锂逡逑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液体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相类似,即充电时正极中的锂离子逡逑从活性物质的晶格中脱嵌,通过固体电解质向负极迁移,电子通过外电路向逡逑负极迁移,两者在负极处复合成锂原子、合金化或嵌入到负极材料中。放电逡逑过程与充电过程相反,此时电子通过外电路驱动电子器件工作。逡逑逦
固态锂电池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由正极、锂负极和固体电解质逡逑组成,并通过集流体引出导线。其结构比传统锂离子电池简单,固体电解质逡逑充当了传导锂离子和隔膜的双重功能(图1-2)邋[2,3]。因此,固态锂电池不需逡逑要使用电解液与隔膜等材料,这大大简化了电池的构建步骤和成本。固态锂逡逑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液体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相类似,即充电时正极中的锂离子逡逑从活性物质的晶格中脱嵌,通过固体电解质向负极迁移,电子通过外电路向逡逑负极迁移,两者在负极处复合成锂原子、合金化或嵌入到负极材料中。放电逡逑过程与充电过程相反,此时电子通过外电路驱动电子器件工作。逡逑逦S谩礤义希慑迩桑哄危危缅义希铮浚澹T3?焌vdj逦—逡逑Cm逦K逦^逦>Sv,>4?-*AV5>.邋',>*■*,邋v邋*■*"邋>逡逑Gn&?IW邋l;逦ijMO逡逑tteiietut*逡逑传统锂离子电池逦固态锂电池逡逑图1-2.液态锂离子电池与固态锂电池结构示意图逡逑(1)正极:用于固态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与液态体系中的正极材料并无本逡逑质上的区别。涉及到的材料体系主要包括LiFeP04、LiMn204及高容量正极逡逑LiCoCh'LiNio.sMnuCUXiNh-x-yCoxMnyOyNCM)和邋LiNik-yCoxAlyOXNCA)逡逑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图1-3),含镍的逡逑高电压、高容量正极成为发展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的首选。但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睿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优势与应用浅析[J];科技展望;2016年23期
2 谭斌;马先果;黄心蓝;杨克润;邓正华;;PEO-LiClO_4-Li_4Ti_5O_(1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研究[J];电源技术;2013年01期
3 李楠楠;张忠兵;卫慧凯;王宇新;卫国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水电解膜电极的制备方法[J];绿色科技;2013年05期
4 王风彦;屈年瑞;王洪超;;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的应用进展及其改性研究[J];广州化工;2012年07期
5 谷芝元;鲁道荣;许明;唐慧;;碱性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6 黄琳琳;景义军;;锌镍电池用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09年09期
7 魏文英;尹燕华;;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技术的应用[J];河北化工;2008年03期
8 程弈星;;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年01期
9 古宁宇;李超;张荣斌;;无机纳米粒子在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7年09期
10 张记甫;桑商斌;伍秋美;;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电池;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志刚;邓方立;解孝林;;PVDF基多孔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 能源高分子[C];2015年
2 谭海军;王钢;潘春跃;;无机粒子掺杂含硫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3 赵延川;张丽君;许国峰;郑吉;胡金波;;以二氟烷基磺酸修饰的聚降冰片烯为基础的聚合物电解质薄膜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阮文红;户献雷;侯高明;章明秋;容敏智;;超支化纳米二氧化硅/聚乙烯醇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袁骏飞;吴斌;胡芸;谢凯;;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制备与性能研究[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6 范丽珍;赵淑金;南策文;;PEO-LiClO_4-SiO_2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袁芳;陈红征;汪茫;;锂离子二次电池用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8 徐先华;潘春跃;冯庆;;PEO/LiClO_4/TiO_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席靖宇;黄小彬;唐小真;;固体超强酸为填料的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陈作锋;姜艳霞;孙世刚;;分子筛复合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及其与负极相容性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仲和;青岛能源所固态锂电池取得系列阶段性进展[N];中国能源报;2017年
2 ;成都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通过鉴定[N];今日信息报;2004年
3 张宏;我国动力电池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研发取得新进展[N];科技日报;2015年
4 纪普;欧美签署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首份国际测试协议[N];科技日报;2013年
5 卓越;加拿大化学家发现电池制造新材料[N];中国能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栋;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2 王帅;双离子电池结构优化及储能机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3 陈龙;固态锂电池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4 鲍俊杰;全固态锂电池用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5 付晓彬;通过固体核磁共振研究环糊精—高分子/锂盐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6 熊焕明;聚合物—纳米粒子复合电解质[D];吉林大学;2004年
7 杜洪彦;二次锂电池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表征及其离子导电机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王占良;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应用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王严杰;Li_(1.3)Al_(0.3)Ti_(1.7)(PO_4)_3作主相和填料相的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李雪莉;聚合物电解质隔膜及锂负极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萌;主链液晶离聚物对PEO/PLA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2 齐菲;St-OE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3 张佳妮;MMA-OE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4 姚雯;GMA-OE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5 纪盼莹;锂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的设计、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6 丁妍;预辐射接枝锂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7 宋有信;聚醚型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D];安徽大学;2019年
8 赵亚萍;含氟类硼酸锂的PVA/PEO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9 史高健;锂电池用聚酯型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D];安徽大学;2019年
10 黄辉加;聚碳酸丙烯酯聚合物在高能量锂硫电池中的应用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59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59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