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富勒烯衍生物PCBM同分异构体合成及其微纳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3 06:49
【摘要】:基于富勒烯及其衍生物高的电子亲和性与电子迁移率性,通过分子自组装形成微纳结构的方法可以实现对其应用,同时拓展其应用领域。因此富勒烯微纳米结构的定向调控对拓展富勒烯的应用意义重大。目前,空心富勒烯及少部分金属富勒烯的微纳结构的调控及应用得到了较多探索,而围绕富勒烯衍生物微纳结构的调控及应用的探索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从富勒烯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的角度出发,以此探究其衍生物分子的差异性与微纳结构的差异性的联系,从而丰富对富勒烯衍生物微纳结构的认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优化了富勒烯衍生物苯基-C_(61)-丁酸异甲酯(PCBM)的两种同分异构体苯基-C_(61)-丁酸异甲酯([5,6]-PCBM)和苯基-C_(61)-丁酸异甲酯([6,6]-PCBM)的合成路线,并对两种分子进行了分离,纯化。引入商用的[6,6]-PCBM与合成的目标分子[5,6]-PCBM及[6,6]-PCBM在色谱、质谱、核磁、热分析等表征工作中进行对比,确定了目标分子[5,6]-PCBM分子和[6,6]-PCBM分子成功被合成、分离、纯化。探索了[5,6]-PCBM分子与[6,6]-PCBM分子的差异性为其C_(60)的加成位点上[5-6]键的断开与闭合。(2)制备了[5,6]-PCBM和[6,6]-PCBM的微纳结构。其次,捕捉到了[5,6]-PCBM和[6,6]-PCBM在微纳结构层面的差异性。通过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粉末多晶衍射仪,单晶衍射仪对微纳结构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得到结论,加成位点上[5-6]键的断开与闭合这种差异性反映在微纳结构上为择优生长的差异性,造成了[5,6]-PCBM分子生长成为纳米片,[6,6]-PCBM分子生长成为纳米针的结果。原因在于[5,6]-PCBM纳米片的晶胞中四个[5,6]-PCBM分子的排布方式与[6,6]-PCBM纳米针的晶胞中四个[6,6]-PCBM分子的排布方式不一样,与此同时,两种晶胞中的二硫化碳分子的相对插入位置不一样。(3)对[5,6]-PCBM和[6,6]-PCBM分子及其微纳结构进行光电方面的性能探索。[5,6]-PCBM和[6,6]-PCBM微纳结构相对于[5,6]-PCBM和[6,6]-PCBM本身而言,其光致发光性能与光电响应性能均极大提高。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914.4;TB383.1
【图文】:

富勒,碳球,富勒烯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碳球内部空心的空心富勒烯,其成员代表有 C60、C70、C76、C78、C84以及大C90、C92、C94等[11-13];其中之二为碳球内部嵌入原子或者簇的内嵌富勒烯,代表有碳球内嵌入单金属的富勒烯 Yb@C74、Ba@C74、Sr@C80、Ba@C80、YbSm@C80、Sm@C82、Tm@C82、La@C82、Sc@C82、La@C82、Gd@C82、YbPr@C82(Ad)、Yb@C84、Tm@C94、Sm@C94等,以及 Li+@C60这个特殊的单金富勒烯[14-36]。碳球内嵌入双金属的富勒烯 Pr2@C72、La2@C80、Ce2@C2n(2n =80)、La2@C2n(2n=72,78,80,100)、Y2@C80、Y2@C82、Sc2@C82、Er2@C82、Tm2Sm2@C2n(2n=88,90,92104) 等[37-60]。碳球内嵌入团簇富勒烯 Sc3N@C80、Gd3Y3N@C80、Tb3N@C80、Tm3N@C80等[61-62]。

合成路线,富勒烯衍生物


1.3 富勒烯衍生物在本文种微纳结构部分以富勒烯 C60的衍生物 PCBM 展开,因此,在这部分以PCBM 及类 PCBM 的富勒烯衍生物展开介绍。1.3.1 富勒烯单加成衍生物富勒烯的衍生物因其外加烷基链而带来的溶解性增大特点,使得富勒烯衍生物本身的高电子亲和性和高电子迁移率性特性得以应用,最具代表材料就是 PCBM 被广泛用于活性层的受体材料[72-73]。它能够与大部分的聚合物给体材料如 P3HT 和PTB7 有很好的匹配性,因此在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将两者共混制备成为活性层,传统的 PCBM 的合成路线如下图 1-4 所示,在合成过程中会有[5,6]-PCBM 和[6,6]-PCBM 这一对富勒烯衍生物 PCBM 的同分异构体生成,由于[6,6]-PCBM 更加稳定,因此其被广泛应用并且已经实现了商业化,[6,6]-PCBM 因此被称为 PCBM。

衍生物,烷基链,烷基


图 1-5 类 PCBM 的衍生物结构[74-79]其中,F1-F4 四个类 PCBM 的衍生物的烷基链的长度发生了改变,PCBB 等系列对其烷基链末端的酯基上末端的烷基进行了改写,F5 中的末端烷基被改写成为染料基团,最后一系列里的 TbCBM 等的苯基被重新修饰,将苯基替换成为了噻吩基或者硒吩基[74-79]。1.3.2 富勒烯双加成及多加成衍生物一部分研究关注点落在了对富勒烯的外接烷基链的数量的调整。如 ICBA 为 C60与茚的双加成产物[80]其结构如下图 1-6 所示,此外,在 ICBA 基础上,该研究小组继续对烷基基团进行修饰,设计了 NCBA 衍生物(Cn-NCBA,其中 n 为直链烷基氧基团的碳原子数目)[81],其结构如图 1-7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照玲,官文超;富勒烯衍生物对神经细胞的凋亡作用[J];化学通报;2005年07期

2 田可心;甄明明;翟美丽;王春儒;;水溶性纳米富勒烯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对细胞氧化应激保护作用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6年08期

3 窦晓;马莹莹;王成端;马冬梅;杨建刚;;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抗氧化特性的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5年11期

4 陈跃宁;徐证;张馨芳;汪鹏;;聚合物掺杂富勒烯衍生物光伏特性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9年09期

5 胡凯骞;张龙泽;陈春英;孙宝云;邢更妹;赵保路;赵宇亮;聂广军;;功能化富勒烯衍生物效应探索:延长线虫寿命和保护氧化应激损伤的分子机理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2009年S1期

6 吴世晖,李文玉,张丹维,高翔,李越生,吴厚铭,徐静斐;2′,5′-二氢-1′H-吡咯骈[3′,4′:1,2]][60]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J];化学学报;1999年07期

7 刘书芝,唐光诗;[60]富勒烯衍生物的对称性、碳笼结构与~(13)C NMR谱[J];化学进展;2004年04期

8 石志强,李玉良,王树,方红娟,朱道本;多受阻酚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及抗氧化作用[J];科学通报;2001年14期

9 官文超,许铭飞,廖立琼;多羟基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1期

10 赵玉翠;卢骏安;郭立敏;崔冬辉;张健;韩爱鸿;;可溶性富勒烯衍生物的制备与表征[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汝芳;金波;谭碧生;楚士晋;;硝基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及热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郑敏;高翔;;电化学合成新的富勒烯衍生物[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3 金波;彭汝芳;楚士晋;;含能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与热稳定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程贺;魏广敏;韩志超;;聚(4-乙烯基吡啶)/可溶性富勒烯衍生物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电荷转移络合反应机理的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结构与性能[C];2013年

5 许毓;王官武;郭庆祥;;四氢呋喃稠合的富勒烯衍生物的质谱研究[A];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三届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传宝;李筱芳;杨上峰;;新型含硫富勒烯噻唑衍生物的一步法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莫亦明;白凤莲;李玉良;朱道本;;富勒烯衍生物光谱性质的研究[A];全国第八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94年

8 刘志玺;李昌治;;基于富勒烯衍生物和非富勒烯受体的三元聚合物太阳能电池[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7年

9 潘景歧;吕木坚;甘良兵;;核磁共振在富勒烯衍生物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C];2015年

10 杨上峰;;富勒烯的笼内和笼外修饰[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0分会:低维碳材料[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甄杰明;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界面层的新型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电子传输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江贵长;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彭汝芳;硝基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年

4 孙丽莉;小富勒烯和准富勒烯衍生物的结构和稳定性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陆永明;[60]富勒烯和醇钠、苯肼、胺的反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邢悦;新型有机小分子光电材料的设计、合成以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杨良;若干碳团簇固体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张力;单组分纳米材料在癌症诊断和细胞自噬介导的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杨双阳;杂环修饰有机半导体的光电性质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陈木青;基于咔唑的新型共轭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光林;富勒烯衍生物PCBM同分异构体合成及其微纳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田建蕾;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3 张盼;二分体富勒烯衍生物的超分子诱导效应及其在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4年

4 梁雨岚;吡咯烷基富勒烯衍生物:制备、表征及光伏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张新明;新型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纳米粒子的组装[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鑫;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

7 李涵;富勒烯衍生物调控肿瘤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初步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8 戴富才;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分离与性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9 金波;含能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07年

10 王鑫;基于C_(60)衍生物有机光伏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67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67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c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