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几种新型二维纳米电极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5 11:28
【摘要】:2004年,石墨烯的诞生拉开了研究二维纳米材料的帷幕。此后,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纳米材料掀起了纳米电子学和材料学等领域的研究热潮。一方面,这些二维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光、力等物理性质。另一方面,他们凭借自身的独特几何构型一度成为研究的焦点。其中,二维纳米结构比表面积大以及无悬挂键的特点对金属离子在其表面吸附和扩散是非常有利的。本文是在我充分调研了二维纳米材料作为离子电池电极的基础上,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几种优异的二维纳米电极材料:首先,研究了InP_3单层作为Li/Na离子电池的阳极材料。一方面,Li/Na吸附的InP_3体系是金属性质,这保证了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导电性。另一方面,Na离子在InP_3表面上的扩散势垒低到0.06 eV,说明具有超快的充放电能力。此外,单层InP_3的几何结构在最大存储容量情况下(258.1 mA h g~(-1))还能够保持住几何构型,这一点使它在阳极材料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其次,我们预测了另一种二维SnP_3作为Na离子电池的阳极材料。通过声子谱,结合能,分子动力学的计算可知,二维纳米SnP_3单层是稳定的。研究发现,二维SnP_3作为阳极材料具有低的扩散势垒、高的存储容量、合适的开路电压。另外,由于层间协同效应,导致Na离子在少层SnP_3的扩散能力有所下降。最后,研究了二维单层、双层arsenene和graphene/arsenene异质结作为Mg离子电池的阳极材料。单层(双层)arsenene作为阳极材料具有较低的镁扩散势垒、较高的理论容量。与单层arsenene作为阳极材料相比,graphene/arsenene异质结构不仅可以提高Mg的吸附强度,而且降低了扩散势垒。尤其是Mg的扩散势垒低到了0.08 eV,这潜意识的表明其快速迁移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383.1;TM912
【图文】:

离子电池,纳米材料,二维


二维纳米碳电极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稀、介孔碳)[16-19]等已经被研究用作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的锂元素资源已经被逐渐的开采和利用,这无疑迫使科技子电池。近年来,NIBs 和 MIBs 也一度成为的研究的焦点。维单层材料凭借自身几何结构的优势(比表面积大,嵌入位点多,扩散路径短少,质量相对小等等)备受关注。尤其在近几年,大规模电力存储设备需求日益快科研工作者对二维纳米材料的研究。二维金属氧化物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料,碳材料[17,19]等等许多二维单层材料已经被用于离子电池(图 1.1)。尤其是与活性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形成的复合材料也被研究作为离子电池电极之,可充电离子电池的研究将始终围绕着怎样提高电池容量、怎样改善电极循环全使用、怎样降低成本,怎样方便使用为中心进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将应用到生活、工作、国防等各个领域,这势必会加大对高性能储能设备需求促使我们尽快的研究新型的高效离子电池。我们也应该坚信离子电池在未来的天、军事、医疗等领域将大放异彩,取得不错的成绩。

吸附位点,单层,钠原子,吸附能


图 3.2 InP3单层上面的吸附位点图附在 1、2、4、5 和 7 位置的的锂/钠原子,当在 6 或 9 位上吸附锂/钠原子进行几何障碍的移动到相邻的 3 位置。为了评估锂/面公式(3.4)计算它们的吸附能 Eads:3 M 3ads InP MInPE= E + E -E其体相晶体结构中的能量,3InPE 和3MInPE 分能量。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计算的吸附热的。计算结果表明:锂和钠在 8 位置的位置上的吸附能最高为 0.89 eV(1.86 eV)。与)相比,InP3单层具有更快的吸附过程,且

碱金属,总能,垂直距离,平面


3.3 碱金属与 InP3表面最高平面垂直距离的总能的变对比,可以分析碱金属原子与基底的相互作用竭区和积累区。如图 3.4 所示,电子耗尽区主要极其有利的。因此,锂(钠)原子在 3 和 8 位置所以在 Li(Na)原子上方均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黄色 Li(Na)转移到基底 InP3单层。值得思考的是在P3广泛。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加(Na>Li),电子与 转移更多的电子到基底 InP3单层。因此,我们进Li 和 Na 原子分别向基底 InP3单层转移了 0.22InP3单层上的。(b)(c)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德顺,王炎森,方渡飞,汤家镛;氧在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的表面及扩散势垒的计算[J];物理学报;1997年10期

2 龙德顺,徐会忠,王炎森,赵国庆,彭述明,赵鹏骥,徐志磊;氦原子在金属中的扩散势垒计算[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8年S1期

3 张国炳,武国英,徐立,郝一龙,隋小平,A.P.Clarke,P.J.Clarke,M.D.Strathman,T.Gates,S.Baumann;反应溅射TiW_yN_x薄膜扩散势垒特性研究[J];半导体学报;1993年11期

4 ;晶体管、MOS器件[J];电子科技文摘;2006年02期

5 刘霞;陆裕平;;不同硼覆盖率铍表面的阻氢渗透特性第一性原理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3期

6 万钧,申三国,范希庆;Cu表面弛豫和自扩散机制的修正嵌入原子法模拟[J];物理学报;1997年06期

7 方芳,L.C.Wang,S.S.Lau;Ti扩散势垒对Al/Si/Pd与n-GaAs欧姆接触热稳定性的影响[J];电子学报;1990年05期

8 徐秋霞,龚义元,张建欣,扈焕章,汪锁发,李卫宁;TiSi_2 Polycide LDD MOS工艺研究[J];半导体学报;1994年05期

9 熊志华,雷敏生,汪胜前,彭健飞;铜薄膜中锂离子扩散的温度效应和厚度影响[J];江西科学;2005年04期

10 陈存礼,宋海智,华文玉;同时形成用于浅结器件的TiN_xO_y/TiSi_2的热稳定性[J];应用科学学报;199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思远;林春丹;杨振清;;掺杂对有机-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光吸收和稳定性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电子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C];2017年

2 孟胜;王恩哥;;水在金属表面上的吸附[A];2003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李能;陈星竹;赵修建;;新型二维材料MXene的储锂机理的多尺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分会:纳米体系理论与模拟[C];2016年

4 张永彬;;UO_2中铌行为模拟计算研究[A];2006全国核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黄强灿;蔡端俊;康俊勇;;InN在In极性面上的动力学生长过程[A];第十二届全国MOCVD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余新刚;;锂在铁中的扩散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7 欧阳楚英;施思齐;王兆翔;李泓;黄学杰;陈立泉;;LiFePO_4正极材料的一维锂离子通道特性[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赵宗彦;李朝升;邹志刚;邱建备;;水与锐钛矿相TiO_2(101)表面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振堂;应变对半导体掺杂与氧化物界面物性的调控[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黄贵洋;ZnO中掺杂与扩散性质的第一原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陈永昌;第一性原理研究锂离子电池中的离子动力学性能[D];兰州大学;2012年

4 胡军平;新型二维材料作为锂或非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张超彦;层片TiAl合金的弹性性能及间隙原子扩散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北大学;2018年

6 张尉;Cu(100)表面Cu的原子扩散、构型演变和薄膜脉冲沉积的模拟[D];复旦大学;2011年

7 鲁永芳;金属钛膜中氢对氦行为作用和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进;几种新型二维纳米电极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9年

2 肖萌;过渡金属对Mg_2Ni吸氢动力学的影响机理[D];广西大学;2015年

3 邓义群;置换固溶体中间隙原子溶解和扩散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高双红;石墨烯量子点的磁性以及石墨烯储锂性质的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周芬;惰性气体元素在金属钨中形核和扩散特性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6 陈兰丽;高p型导电率氧化锌的设计与计算[D];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

7 刘文戈;氮化碳和石墨炔对小分子的筛选[D];湘潭大学;2014年

8 李芬;合金储氢机理与新型储氢材料设计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熊志华;集流体材料铜薄膜中锂离子输运机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智骁;含氧气体分子在铀表面吸附与解离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9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69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a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