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超临界锅炉水冷壁受高温腐蚀与磨损耦合作用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30 22:10
【摘要】:超(超)临界锅炉因其参数较高,具有效率高等显著优点,但高参数导致高壁温,壁温过高将导致高温腐蚀,如果壁面存在颗粒冲击造成冲蚀磨损,二者形成耦合作用,会产生更大的危害。影响壁面耦合过程的因素包括壁温、壁面H_2S浓度、煤灰颗粒冲击量及冲击速度等。本文使用AnsysFluent软件对660MW超临界锅炉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Fluent的编程功能计算得到各区段水冷壁内壁的平均壁温,并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壁温赋给壁面参与迭代,同时比较得出壁面所有网格的最高温度;利用Fluent的冲蚀磨损模型得出燃烧器区域壁面的颗粒质量冲击量(kg/(m~2·s),借助Fluent软件的sample功能结合excel进行点数据处理,得到了冲击燃烧器区壁面的颗粒最高速度及颗粒速度值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内壁平均温度最高及网格温度最高的区段均在SOFA上部区域,二者均可达到698K,壁面硫化氢的质量分数最高可达到0.24%;各墙壁面上燃烧器喷口对侧区域的最大值为6kg/(m~2·s);冲击燃烧器区壁面的颗粒最高速度可超过30m/s,但其占比不足冲击总颗粒量的0.3%,20-25m/s的冲击颗粒占比约10%,颗粒速度的主体为5-20m/s。在后墙壁面的上组燃烧器区及右侧墙壁面的下组燃烧器位置,存在高硫化氢浓度、高颗粒质量冲击量、高颗粒冲击速度的耦合侵蚀区域。用模拟结果指导高温腐蚀与磨损的耦合实验。设置质量分数0.2%H_2S+99.8%N_2腐蚀气氛,给入煤灰颗粒后冲击加热罐内的水冷壁管材15CrMoG与SA-213T12,煤灰颗粒冲击量为1.8 kg/(m~2·s),颗粒冲击角度分别为30°、60°及90°,冲击速度分别为15m/s及35m/s,加热温度分别为335℃、435℃及535℃,测量试样的表面深度,并对试样进行电镜观察、EDS能谱分析及XRD衍射分析。结果发现,60°与90°的颗粒冲击产生的耦合侵蚀效果是接近的,30°冲击的侵蚀效果最弱,30°及60°冲击下耦合区域会出现偏移,故90°冲击更适合耦合特性的研究;15m/s冲击与35m/s冲击可达到相同的耦合侵蚀效果,二者对耦合作用的促进作用是同等的,EDS能谱分析表明15CrMoG的腐蚀产物抗冲蚀能力强于SA-213T12;335℃及435℃下,15CrMoG与SA-213T12的抗耦合侵蚀能力相当,在535℃下,15CrMoG抗耦合能力优于SA-213T12,而前者更廉价,因此推荐15CrMoG做水冷壁材料;耦合侵蚀特性的改变,是由于高温腐蚀特性的改变,故应该从抵抗高温腐蚀的角度来抵抗耦合侵蚀。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621.2
【图文】:

消费量,比重,超临界锅炉,高温腐蚀


- 1 -图 1-1 2017 年我国各类能源消费量比重[2]超超临界技术能够提高蒸汽的压力和温度参数,进而已有超过百台的 600℃级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投入性和较高的经济性[4]。超临界技术特性优异,欧美等超临界电站技术的计划(欧洲的 AD700 计划,的 A-USC)[5-7]。的煤质多变,燃用低品质煤易导致锅炉炉内受热面用寿命大幅降低,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高温腐蚀因之一。锅炉运行过程中,由于燃煤中硫及其它有冷壁构成腐蚀。这种高温腐蚀现象在各燃煤锅炉中亚临界锅炉,超临界锅炉的一个明显特点在于水冷态,因此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的壁温沿高度方向发生

锅炉炉膛,工程硕士学位,超临界锅炉,冷灰斗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2 章 数值模拟对象及模型方 660MW 超临界锅炉,锅炉为单炉膛,Π型823 米、19.0823 米、68.5 米,基本尺寸见至水平烟道,关注的核心区域为冷灰斗至折

布置图,燃烧器布置,工程硕士学位,四墙切圆燃烧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器采用四墙切圆燃烧方式,分为上下两组,其水平布置图见燃烧器采用四角切圆布置,共四层,其水平结构见图 2-2(b)。布如图 2-2(c)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卫;张贤根;刘颖;;高温腐蚀环境下设备的影响分析[J];民营科技;2017年09期

2 施鑫;;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学之友;2013年11期

3 胡志宏,丁立新,程新华;1000t/h贫煤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电力学报;1998年03期

4 石声泰;高温腐蚀与防护[J];宇航材料工艺;1985年01期

5 ;国际高温腐蚀与防护会议筹备工作进展顺利[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89年02期

6 张恒祥;黄小鸥;国怀治;;电站锅炉“四管”防止高温腐蚀的喷涂预保护技术[J];水利电力机械;1989年06期

7 王平梅;;锅炉的高温腐蚀[J];腐蚀与防护;1988年05期

8 张胜超;张雪芹;;NaCl盐膜对珠光体耐热钢抗高温腐蚀性能的影响[J];热处理;2014年03期

9 丁力;陈曲进;;锅炉高温腐蚀分析与技术措施[J];四川电力技术;2007年01期

10 曹兴民;钛合金部件抗高温腐蚀研究与防护[J];稀有金属快报;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厚章;熊小鹤;刘海玉;王学斌;徐通模;;大容量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实时模糊评估[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金铮;陈梦谪;寿林;;12Cr2M_0WVTiB钢长期使用过程中的高温腐蚀行为[A];海峡两岸电子显微学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2年

3 李德波;沈跃良;冯永新;;超临界对冲旋流燃烧锅炉侧墙水冷壁高温腐蚀现场试验研究[A];全国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4 焦庆丰;;大型电站锅炉水冷壁管高温腐蚀原因探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谢勇锋;;浅析受热面管道高温腐蚀原因及对策[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万朝晖;康科伟;;600MW超临界锅炉低NO_x燃烧协调优化研究[A];浙江省电力学会201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13年

7 罗睿;李娜;周屈兰;沈吉兆;田明泉;;旋流对冲燃烧煤粉炉壁面温度分布的实验研究与高温腐蚀的预测[A];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及新能源技术——2012动力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张立功;范翊;罗劲松;褚明晖;安立楠;;抗氧化和抗高温腐蚀的Si-Al-C-N聚合物前驱体陶瓷[A];第十三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4年

9 李汝萍;樊印龙;童家麟;吕洪坤;叶飞;李剑;丁历威;;某600MW锅炉超低NO_x改造后炉内燃烧数值研究及优化[A];浙江省电力学会2018年度优秀论文集[C];2018年

10 吴护林;;耐高温腐蚀涂层的发展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高文;抗高温腐蚀的镍-铬-铁合金[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扬伟;310不锈钢高温气体腐蚀行为及其防护涂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石振东;硫对设备高温腐蚀产物自燃性及自燃预防措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3 张小辉;秸秆燃料锅炉受热面高温腐蚀机制及防护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4 汪向阳;含盐苯胺废液流化床焚烧及高温腐蚀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威;超临界锅炉水冷壁受高温腐蚀与磨损耦合作用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袁周;超超临界机组过热器管道用T92钢高温腐蚀及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3 董喜斌;贴壁风对一台600MW墙式布置锅炉炉内流场及燃烧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李一鹏;660MW超临界π型炉水冷壁高温腐蚀模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5 刘昕昶;超临界对冲火焰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6 乔向峰;660MW级W火焰超临界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石践;700℃超超临界锅炉过热器管候选材料在不同介质中的高温腐蚀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年

8 梅巍;SG-220t锅炉水冷壁爆管机理及预防措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秦董礼;锅炉钢在模拟燃煤灰分环境中高温腐蚀性能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10 顾威;700℃超超临界锅炉过热器的高温腐蚀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76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76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6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