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氮化钒限硫载体的形貌调控及储能机制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912
【图文】:
图 1.1 (a)锂硫电池电化学原理图;(b)锂硫电池在乙醚基电解液中典型双平台充放电电压分布虽然反应公式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的充放电过程更为复杂。锂硫电池在乙醚基电解液中通常表现出双平台充放电电压分布。在放电过程中,硫首先变成锂,形成一系列中间的、长链的多硫化锂(S8→ Li2S8→ Li2S6→ Li2S4),都容易溶解到电解液中,这对应上电压平台所代表的峰,贡献了硫理论容量的 25%(418 mAh g-1)。在进一步的锂化过程中,溶解的长链多硫化物形成短链硫化物(Li2S4→ Li2S2→ Li2S),再以固态形式沉淀到电极上,这对应下方的电压平台,它贡献了其余 75%的理论容量(1255 mAh g-1)。在充电过程中,虽然中间物种可能有所不同,但这种情况正好相反。总体上,我们看到锂硫电池在反应进行时经历固态→液态→固态的转变,这与其他电池系统有很大不同,也正是锂硫电池更具有挑战性的原因之一。1.2.3 锂硫电池存在的问题
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之后出现了大量通过不同形貌的碳纳米管提升硫正极性能的工作。例如,以乙烯作,铁钼钴乙基己酸盐作为催化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在镍箔上合成得到的垂直-定向[26],如图 1.2 所示。垂直排列的碳纳米管垂直于衬底,使离子和电子能够通过整个面快速扩散,然后在结构中加入一种甲苯硫溶液,在 120℃下完全浸入。所合成的-硫复合材料直接用作锂硫电池的无粘结正极,在 0.08 C 下,循环超过 40 次后,仍定的 800 mAh g-1的放电容量。Ying 等人[27]将硫的乙醇溶液与碳纳米管超声混合,蒸馏水从而使硫纳米颗粒缓慢沉淀到纳米管上,达到了更长的循环寿命和更高的倍其电池容量达到 1088 mAh g-1以及其在 1 C 下,100 次循环后还能保持 85%的容量更重要的是,在 2 C,5 C 甚至 10 C 下,放点比容量也能够分别达到 1006,960 和 8。
为此,Archer 课题组[40]通过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上沉积和热解碳前驱二氧化硅核,形成中空的介孔碳球,得到中空的介孔碳-硫复合材料,如图相注入法将硫磺渗透到碳球中。采用中空多孔碳硫复合材料,在 0.5 C 循得 1071 mAh g-1的高比容量,容量保持率 91%。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硫在位置:在内部中空空间中,还是在多孔碳壳层中。通过 STEM 和元素分析的内部大部分被硫填充,说明硫不仅渗透到多孔碳壳中,而且聚集在内部但是,由于电子束下硫的活跃性,部分硫在测量过程中升华。为了克服这中空碳-硫复合材料上涂覆了一层薄薄的聚多巴胺,以防止硫的升华。采用定了硫更倾向于扩散到中空的内部空间,而不是停留在碳壳的孔隙中。聚-硫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令人印象深刻:在 0.2 C 下 150 次循环后,比容量为量保持率为 84%;在 0.6 C,600 次循环后,比容量为 740 mAh g-1,容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树峰;李彩云;张玉平;刘静;彭占如;;氮化钒铁检测方法的研究[J];河北冶金;2015年02期
2 高树峰;张海岩;张玉平;李彦辉;武挺;刘静;;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氮化钒铁中8种杂质元素[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4年07期
3 高树峰;李彩云;张玉平;武挺;;氮化钒铁中钒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J];化学世界;2012年S1期
4 杨君;;氮化钒的市场与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J];世界有色金属;2007年09期
5 陈厚生;碳化钒与氮化钒[J];钢铁钒钛;2000年01期
6 唐诗全,张帆;攀钢加快氮化钒产业化进程[J];钢铁钒钛;2000年03期
7 王功厚,陈延民,朱元凯;碳化钒、碳氮化钒生产工艺条件的实验室研究[J];钢铁钒钛;1988年02期
8 L.A.Erasmus.;R.Ratuaraj;贝力;;8.HSLA钢在模拟热轧热循环过程中氮化钒的析出[J];钢管;1989年02期
9 董自慧;李兰杰;李九江;吴春亮;王娜;张苏新;;铁元素在氮化钒铁中的赋存状态[J];北方钒钛;2018年01期
10 董自慧;吴春亮;李九江;李兰杰;王晓雨;胡森;白瑞国;王新东;吴春涛;;碳热还原法制备氮化钒铁合金的研究[J];矿冶;201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树峰;李彩云;张玉平;武挺;;氮化钒铁中钒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刘占玲;;宣钢氮化钒铁使用情况总结[A];钒氮微合金化钢暨氮化钒铁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朱军;张驰;刘新运;程国鹏;郑建伟;;氮化钒生产工艺对比分析[A];第25届全国铁合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7年
4 梁新维;张兴利;刘红梅;;承钢使用氮化钒铁V-N微合金化高强钢筋的生产技术研究[A];钒氮微合金化钢暨氮化钒铁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鞠业亮;;氮化钒生产试验探讨[A];第26届全国铁合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8年
6 ;河北钢铁集团承钢公司氮化钒铁产品简介[A];钒氮微合金化钢暨氮化钒铁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玮;梁新维;赵彻;;氮化钒铁在高强度热轧钢筋上的应用[A];2009年河北省冶金学会炼钢—连铸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彻;梁新维;王琪;;应用氮化钒铁开发澳标500E钢筋[A];钒氮微合金化钢暨氮化钒铁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赵彻;梁新维;王琪;徐海斌;;应用氮化钒铁开发澳标500E钢筋[A];河北省2010年炼钢—连铸—轧钢生产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0年
10 付涛;彭向和;黄橙;杨波;赵胤伯;;纳晶氮化钒尺寸效应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A];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贻军;我市优质氮化钒产品进军钢铁市场[N];江阴日报;2009年
2 于瑞霞 陈军;承钢自主开发氮化钒生产工艺创效可观[N];中国冶金报;2007年
3 记者 王悦良;攀枝花钒钛高新区引入氮化钒铁项目[N];攀枝花日报;2014年
4 唐诗全 张帆;攀钢加快氮化钒国产化进程[N];中国冶金报;2000年
5 唐朝林 王文锋;攀钢氮化钒技术打破美独家垄断[N];中国冶金报;2001年
6 晨光;氮化钒在钢筋中的应用研究达国内外先进水平[N];世界金属导报;2001年
7 徐世旺;重大项目推动山阳经济大提速[N];商洛日报;2010年
8 王荣金;山阳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经济社会突破发展[N];商洛日报;2007年
9 王荣金邋高军军;“中国钒都”在山阳崛起[N];商洛日报;2007年
10 张娜 豆长虹 本报记者 王越;书写非“钒”精彩[N];中国质量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跃东;高品质氮化钒铁合金的短流程制备与高温反应机理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2 高标;氮化钒基纳米电极材料的设计及储能性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伟;金属氮化钒限硫载体的形貌调控及储能机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9年
2 李春如;氮化钒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3 吴佩佩;高品质氮化钒合成的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4 任文交;基于氮化钒球形纳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5 朱琳;基于氮化钒一维复合材料的可控合成及锂硫/锂电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6 韩静利;基于页岩提钒富钒液的前驱体制备氮化钒工艺及机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年
7 吴亚鸽;基于氮化钒/碳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8 杨宝震;微波原位合成氮化钒/氮化铬复合粉末及其应用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8年
9 李鑫;直流电弧法制备纳米氮化钒[D];吉林大学;2018年
10 杨云龙;基于三聚氰胺制备氮化钒/碳负极材料及其电容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95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95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