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大型变压器多次短路工况下的电磁特性与绕组累积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1 17:12
   大型电力变压器是输配电网中的重要设备,保证其安全可靠是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稳定运行的关键之一。电力变压器故障率逐年提高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电力系统容量增长,变压器绕组已无法承受相应增大的故障冲击载荷。为了解决电力变压器绕组强度不足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前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短时间隔多次短路冲击条件下的大型变压器绕组强度与稳定性研究”工作基础上进行拓展,研究多次冲击工况下变压器绕组强度损坏的累积效应机理,旨在完善变压器绕组强度理论,对提高电力变压器抗故障冲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研究多次冲击工况下变压器的电磁特性和故障冲击电流的计算方法。首先,为了理清变压器绕组的多次冲击损坏成因,通过建立故障过程中变压器铁心暂态磁通的仿真计算模型,分析并列举产生绕组多次冲击损坏的工况类型。然后,针对产生绕组冲击载荷的重要因素——故障电流展开探讨,研究多次冲击工况下励磁参数对故障电流的影响规律,描述多次冲击工况下故障电流产生过程中变压器电磁特性的作用机理。在前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多次短路工况下变压器故障冲击电流的精确计算方法,最后,基于前述计算方法,通过实际变压器产品算例,定量分析并确定造成变压器绕组多次冲击损坏的主要电磁因素。研究多次冲击工况下变压器漏磁场和冲击载荷的分布特性。不同于以往研究,将计及涡流区的数值计算方法引入变压器绕组强度问题研究,假设并验证多次冲击工况下三相变压器绕组漏磁场分布存在的相间影响。通过建立变压器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前述磁场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漏磁通密度在绕组不同区域的分布特性。列举变压器短路强度国家标准中规定的评估应力,建立相应的解析计算模型,结合实际变压器产品试验数据,对比分析并确定造成变压器绕组塑性变形的主要应力类型。建立变压器绕组强度的弹塑性计算模型。针对多次冲击工况下变压器绕组累积效应研究中的力学问题展开探讨,设计变压器绕组累积效应的阶段研究模式。在该模式下,基于多次冲击工况下变压器绕组漏磁场与冲击载荷的分布特性,建立弹塑性变形阶段的绕组强度数值计算模型。研究变压器绕组承受冲击载荷产生位移的主要结构因素。通过较为全面的绕组线规算例,分析结构参数对变压器绕组受力变形的影响规律,初步建立适用于工程的变压器绕组弹塑性形变解析计算模型。研究多次冲击工况下变压器绕组强度的累积效应。首先,在变压器绕组累积效应阶段研究模式下,建立回弹阶段的绕组强度数值计算模型。结合弹塑性形变、回弹阶段计算模型,定量分析结构参数和冲击载荷对绕组残余形变的影响规律。然后,针对冲击次数对变压器绕组强度影响规律研究这一难点问题,建立等效残余形变的变压器绕组残余应力数值计算模型,结合实际变压器产品试验数据,仿真计算并分析了多次冲击工况下变压器绕组累积效应的变化规律。设计试验并验证多次冲击工况下变压器绕组累积效应的理论研究。为了模拟变压器绕组的多次冲击工况,设计相应接线、冲击电流的加载方案和漏磁、应力测量传感器的布置方案。对比测量数据与计算结果验证多次冲击工况下变压器绕组累积效应的理论研究,并修正相应的计算模型。
【学位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M41
【部分图文】:

变压器绕组,强度,快速发展,国家标准


图 1.2 变压器绕组强度损坏Fig. 1.2 Transformer winding strength damages网已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开始进入维护期,有效的评估多次短力的需求愈发明显。国家标准 GB1094.5-2008 和 IEC 标准 IEC6

波形,波形


图 2.2 变压器励磁涌流波形Fig. 2.2 Inrush current wave of transformers1t t、 i 0时,可推得:s r1mcos( ) cosB Bt AB (

稳态短路电流,励磁涌流,剩余磁通,剩磁


第 2 章 变压器多次冲击工况下的励磁特性与电流o 90时不同剩余磁通所对应的励磁涌流及短路电le of inrush current and short circuit current at different 合闸角下的二次短路电流和空载合闸励磁涌流~图 2.12 所示。22.53闸角 剩余磁通 0m 0.2 0.4稳态短路电流峰值比 0.22 0.28 0稳态短路电流峰值比 1 1.03 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东;;变压器的经济运行[J];新疆化工;2009年03期

2 段次yN;田甜;叶超凡;;电力变压器绕组错误接线的诊断与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年03期

3 范哲;李锡;;变压器的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8年18期

4 徐辉;于虹;钱国超;付磊;刘冠辰;卢中西;;变压器绕组振动特性仿真研究[J];云南电力技术;2016年05期

5 刘波;;变压器绕组松动机械特性的相关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17年06期

6 王万超;李岩;;多次短路冲击下变压器绕组轴向模态分析[J];变压器;2017年06期

7 邓小明;邓小文;王丰华;塔娜;饶柱石;;电力变压器绕组轴向模态特性试验研究[J];广东电力;2017年07期

8 甘露;;关于电气试验中电力变压器绕组错误接线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7年28期

9 王志勇;刘国义;;浅谈变压器绕组技术[J];山西农经;2015年09期

10 徐辉;于虹;钱国超;付磊;刘冠辰;卢中西;王璋奇;;变压器绕组振动特性仿真研究[J];云南电力技术;201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辉;于虹;钱国超;付磊;刘冠辰;卢中西;;基于ANSYS的变压器绕组振动特性仿真研究[A];2015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5年

2 李孟励;陈伟根;彭姝迪;梁亚峰;;基于热电类比的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计算仿真模型[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何彪;;变压器绕组径向几何电容量变化与绕组的状态研究[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何彪;;变压器绕组径向几何电容量变化与绕组的状态研究[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5 桂顺生;金之俭;王丰华;;轴向预紧力对变压器绕组固有频率的影响[A];08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万超;李岩;;多次短路工况下变压器绕组辐向稳定性计算[A];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6年

7 梁亚峰;陈伟根;苏小平;李孟励;;基于数值模拟的变压器绕组温度分布计算方法[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刘群兴;;变压器绕组热阻-时间特性的动态同步测试[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8年

9 吕杰;李明璞;郭姚超;;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及防雷保护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10 聂鑫鹏;张萍;汪友华;张海蛟;;高频变压器绕组模型的降阶算法研究[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江西 尹石荪;变压器绕组的并联[N];电子报;2011年

2 ;用于电感、变压器绕组的覆膜铜片[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3 山东 王锡涛;15分钟,争速抢救UPS[N];电脑报;2004年

4 王宪才 赵勇;新式安装法 安全又高效[N];国家电网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欢;大型变压器多次短路工况下的电磁特性与绕组累积效应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8年

2 谢坡岸;振动分析法在电力变压器绕组状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张博;多次短路冲击条件下的大型变压器绕组强度与稳定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4 苏小平;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计算模型及预测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许中荣;变压器绕组固体绝缘中微气泡放电机理与寿命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6 张彬;电力变压器绕组机械状态多信息诊断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7 孙昕;短路与重合闸工况下大容量电力变压器绕组强度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8 韩芳旭;基于流固耦合方法的电力变压器电磁振动与噪声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靖江;基于变压器二次侧吸收电路的DCDC变换器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年

2 杜剑;基于累积效应电力变压器绕组动稳定性分析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8年

3 史栋杰;集成滤波绕组对变压器绕组振动模态及磁特性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4 孙亚飞;基于软开关反激变压器的电池均衡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5 罗超;基于轨迹灵敏度的变压器绕组电容参数对波过程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6 苑翼飞;油浸式变压器绕组外包绝缘纸的热阻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7 张钰;电力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升的分析与验证[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8 聂强;一种变压器绕组故障智能在线监测方法及软件仿真[D];湖南大学;2014年

9 蒋苏桂;新型换流变压器绕组振动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10 张春红;SFSZ11-180000/220电力变压器绕组波过程仿真与软件分析[D];湖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10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10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4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