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GMA-OE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5 10:43
   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的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传统有机液体电解质因为具有挥发性、易泄露、易燃等安全问题,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而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宽的电化学窗口且不存在漏液等问题,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因此有望成为液体电解质的良好替代品。本论文对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与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OE)的共聚物作为锂离子电解质进行了研究,使用GPC、NMR、DSC、FT-IR等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电解质膜的锂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稳定性窗口、锂离子迁移数进行分析测试,并使用电池测试系统对电解质膜和金属锂的兼容性进行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普通自由基聚合得到GMA与OE的无规共聚物PGO-60、PGO-70、PGO-80和PGO-90。根据NMR测试结果计算出聚合物的实际比例与投料比例非常接近,聚合较为理想,使用GPC测得聚合物的分子最在32.2 k~52.8 k之间,使用DSC测得聚合物的Tg随着LiClO4含最的增加而升高。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当LiClO4含量为50 wt%时,室温条件下最大电导率为5.81×10-7 S/cm(PGO-90),50℃时最大电导率为2.08×10-5 S/cm(PGO-70),电化学稳定性窗口可达4.4V(PGO-60,PGO-90),PGO-60在室温下具有最大锂离子迁移数(tLi+)为0.549±0,054,所有电解质膜对金属锂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2)在酸性条件下使PGO中的环氧基团水解,得到开环聚合物HPGO。NMR测试结果表明环氧基团的氢质子特征峰消失,FT-IR测试发现HPGO具有更强的-O-H伸缩振动峰,并且910 cm-1处与环氧基团相关的吸收峰有所减弱,表明环氧基团开环成功。使用DSC测得聚合物的Tg随着LiC1O4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当LiC104含量为30 wt%时,室温条件下最大电导率为2.26以10-6 S/cm(HPGO-70),50℃时最大电导率为2.71×10-5 S/cm(HPGO-60),HPGO-60在室温下具有最大tLi+=0.693±0.083,电化学稳定性窗口可达4.4 V(HPGO-90),所有电解质膜对金属锂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与PGO相比,HPGO的室温电导率以及锂离子迁移数有所提高,但是电化学稳定性窗口有略微的减小。(3)采用RAFT聚合制备了POE45-b-PGMA95、POE53-b-PGM46和POE45-b-PGMA46三种不同的嵌段聚合物。NMR测试结果确认了所有的聚合物化学结构,GPC测试结果表明聚合物的PDI分布在1.13~1.22之间,使用DSC测得聚合物的Tg随着LiC104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当LiC1O4含量为50 wt%时,室温条件下最大电导率为6.00×10-7 S/cm(POE53-b-PGM46),50 ℃时最大电导率为4.50× 10-6 S/cm(POE45-b-PGMA95),电化学稳定性窗口可达4.5 V(POE45-b-PGMA46),室温条件下POE45-b-PGMA95具有最大tLi+=0.695,相对于PGO与HPGO,嵌段聚合物的电化学稳定窗口有所提高,所有电解质膜对金属锂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学位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M912
【部分图文】:

比较图,二次电池,能量密度,比较图


1 前言1 前言、现在还是未来,能源一直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以及性能稳定等优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电池可以分其中二次电池又可分为镍铬、镍氢、铅酸电池和锂电池等铬、铅酸、镍氢电池相比较,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更在地球中储量较为丰富且成本较低,因此 LIBS 在电池领

中子衍射,晶体结构,电解质,固态电解质


晶生长的优点,因此制备性能优良的固态电解质对分类一种依靠离子传递电流的固态材料,主要可以分为。无机固态电解质包括晶体型电解质(如钙钛矿型、型电解质(如硫化物等[15])、LiPON 型电解质(即在)、玻璃陶瓷电解质(如 LATP[18, 19]、LAGP[20]等)等、电化学窗口宽等优点,但是却存在制备过程复杂、而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足够的柔韧性,可以根据需要串联,使电池获得更高的输出电压,此外,聚合物电等诸多优势。

充放电曲线,充放电曲线,倍率,电池


1-5 LiFePO4/CCPL/Li 电池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曲线图nd discharge curves of LiFePO4/CCPL/Li battery at differPEO 中加入四甘醇二甲醚、光引发剂(MBP)和终获得了一种高度柔韧的 PEO 基电解质,该电可达 5V。Pan 等人[41]合成了具有网络结构的室温离子电导率约 1×10-5S/cm,并且还可以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睿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优势与应用浅析[J];科技展望;2016年23期

2 谭斌;马先果;黄心蓝;杨克润;邓正华;;PEO-LiClO_4-Li_4Ti_5O_(1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研究[J];电源技术;2013年01期

3 李楠楠;张忠兵;卫慧凯;王宇新;卫国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水电解膜电极的制备方法[J];绿色科技;2013年05期

4 王风彦;屈年瑞;王洪超;;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的应用进展及其改性研究[J];广州化工;2012年07期

5 谷芝元;鲁道荣;许明;唐慧;;碱性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6 黄琳琳;景义军;;锌镍电池用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09年09期

7 魏文英;尹燕华;;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技术的应用[J];河北化工;2008年03期

8 程弈星;;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年01期

9 古宁宇;李超;张荣斌;;无机纳米粒子在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7年09期

10 张记甫;桑商斌;伍秋美;;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电池;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志刚;邓方立;解孝林;;PVDF基多孔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 能源高分子[C];2015年

2 谭海军;王钢;潘春跃;;无机粒子掺杂含硫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3 赵延川;张丽君;许国峰;郑吉;胡金波;;以二氟烷基磺酸修饰的聚降冰片烯为基础的聚合物电解质薄膜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阮文红;户献雷;侯高明;章明秋;容敏智;;超支化纳米二氧化硅/聚乙烯醇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袁骏飞;吴斌;胡芸;谢凯;;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制备与性能研究[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6 范丽珍;赵淑金;南策文;;PEO-LiClO_4-SiO_2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袁芳;陈红征;汪茫;;锂离子二次电池用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8 徐先华;潘春跃;冯庆;;PEO/LiClO_4/TiO_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席靖宇;黄小彬;唐小真;;固体超强酸为填料的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陈作锋;姜艳霞;孙世刚;;分子筛复合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及其与负极相容性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仲和;青岛能源所固态锂电池取得系列阶段性进展[N];中国能源报;2017年

2 ;成都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通过鉴定[N];今日信息报;2004年

3 张宏;我国动力电池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研发取得新进展[N];科技日报;2015年

4 纪普;欧美签署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首份国际测试协议[N];科技日报;2013年

5 卓越;加拿大化学家发现电池制造新材料[N];中国能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栋;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2 王帅;双离子电池结构优化及储能机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3 陈龙;固态锂电池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4 鲍俊杰;全固态锂电池用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5 付晓彬;通过固体核磁共振研究环糊精—高分子/锂盐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6 熊焕明;聚合物—纳米粒子复合电解质[D];吉林大学;2004年

7 杜洪彦;二次锂电池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表征及其离子导电机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王占良;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应用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王严杰;Li_(1.3)Al_(0.3)Ti_(1.7)(PO_4)_3作主相和填料相的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李雪莉;聚合物电解质隔膜及锂负极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萌;主链液晶离聚物对PEO/PLA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2 齐菲;St-OE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3 张佳妮;MMA-OE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4 姚雯;GMA-OE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5 王锡树;PEO基固体电解质的改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6 纪盼莹;锂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的设计、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7 丁妍;预辐射接枝锂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8 宋有信;聚醚型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D];安徽大学;2019年

9 赵亚萍;含氟类硼酸锂的PVA/PEO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10 史高健;锂电池用聚酯型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D];安徽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18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18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6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