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掺杂型碳基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组成与结构调控

发布时间:2020-09-19 12:45
   燃料电池(Fuel cells)被公认为是最有希望解决能源和环境危机的能量转化装置之一。目前,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尤其是氧还原反应(ORR),高度依赖于贵金属Pt基催化剂,这一方面提高了燃料电池的价格,使催化剂占到燃料电池总成本的40-50%;另一方面,Pt基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较差,影响了电池的寿命。这些问题限制了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因此,开发低成本、高活性、高稳定性的ORR催化剂对于燃料电池走向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理性设计,从组成与结构等角度,由廉价原料出发,采用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碳基非贵金属、非金属ORR催化剂,并对其活性位点、性能、构效关系等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高活性位点密度的碳基氧还原催化剂(1)对于氮掺杂碳非金属氧还原催化剂,为提高活性位点密度,我们通过模板诱导法,选择性地制备了具有高比例的吡啶氮和吡咯氮掺杂的碳基催化剂材料。使用纳米CaCO3作为模板,利用CaCO3高温热解释放的CO2作为活化剂,在其逸出时与碳原子反应,从而产生大量暴露的边缘,促使边缘氮的掺杂。同时,硬模板效应使材料具有多级孔的三维结构。与无模板法所制备的样品相比,该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的ORR催化活性显著提高,半波电位达到0.853 V。该工作也为制备具有高性能、多孔碳基催化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2)对于ZIF衍生Fe/N/C催化剂,我们通过热解后掺Fe并二次碳化法实现了 Fe的高密度有效掺杂,同时研究了 Fe源加入的方式、比例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发现:一锅法制备催化剂时,只有当Fe源用量很高时才能以水解沉淀方式实现掺杂,且产物中极易形成Fe颗粒;采用后吸附法将Fe后引入到ZIF-8中,由于排除了硝酸锌自带结晶水的影响以及微孔中Zn的占位效应,使水解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掺杂量获得大幅提升,催化剂性能有显著提高;进一步,将ZIF-8碳化后,在掺杂Fe的同时,引入尿素并进行二次碳化,足量额外的N源以及已经稳定的碳骨架更强的微孔限域效应促使了高密度Fe-Nx的形成,从而使催化剂活性进一步提高,在酸性介质中的半波电位达到0.825 V,并且具有高4e-反应选择性和出色的稳定性。2.高活性位点利用率的Fe/N/C氧还原催化剂针对Fe/N/C氧还原催化剂的传统制备方法由于结构堆积造成的性能降低问题,我们使用三聚硫氰酸作为结构诱导剂,通过原位剥离法调控了 Fe/N/C催化剂的微结构。在热解阶段,三聚硫氰酸的缩聚产生了片层的S掺杂氮化碳,进一步地由其充当牺牲模板以诱导碳纳米片的形成。同时,由于S相对较大的原子半径,-SH这一易挥发基团在离去过程中产生了剥离作用。上述过程使最终产物具有非常均匀的片层结构、高比表面积和大的孔体积。这些结构特性提高了活性位点的利用率。与使用三聚氰胺作为氮源所得到的样品相比,S掺杂的Fe/N/C催化剂的ORR活性显著提高,在酸性和碱性介质中的半波电位分别为0.76 V(vs.0.68 V)和0.87 V(vs.0.84 V)。这项工作不仅加深了我们对S对Fe/N/C催化剂性能影响机制的理解,而且还开辟了制备具有均匀片层结构碳基材料的新途径。3.新型Cr/N/C氧还原催化剂为避免Fe/N/C催化剂中由于Fe与氧还原中间产物过氧化氢产生的芬顿反应所导致的稳定性问题,我们首次制备了单原子Cr/N/C氧还原催化剂。首先通过后吸附策略将Cr引入到ZIF中使Cr在表层富集;然后通过热解形成利于ORR催化的中空结构;最终获得了 Cr以单原子形式存在的热解型催化剂。通过球差电镜和XAFS等多种表征证明嵌在碳基底中的Cr-N4是Cr/N/C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最终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具有优秀的ORR催化性能,半波电位最高可以达到0.773V。更重要的是,由于该Cr/N/C催化剂芬顿反应活性仅为传统Fe/N/C催化剂的1/23,因而展现出了非常好的稳定性,加速老化测试20000圈后半波电位仅下降15mV,甚至比商业Pt/C更稳定。该工作突破了早期研究中铬酞菁对ORR几乎没有催化活性的认知,为探究新型单原子催化剂提供了依据。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O643.36;TM911.4
【部分图文】:

示意图,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氧,反应过程


逦逦逡逑表1.1主要传动系统的性能比较。符号提供了不同性能指标之间的定性比较W。逡逑ICE邋FCEV邋BEV逡逑Lower邋is邋better逦Current邋capital邋cost逦S逦S邋¥邋S逦S邋S逡逑Fuel邋cost逦S逦S逦S邋S邋S逦S逡逑M邋aintenance邋costs逦S邋S邋S逦S逦S逡逑Infrastructure邋needs逦S逦S邋S邋S逦¥邋S逡逑Emissions逦▲邋4邋泰逦泰逦‘逡逑Higher邋is邋better逦Efficiency逦*逦…逦?邋*逦?逡逑Range逦'逦*邋*逦"邋*逦*逡逑Refuelling邋speed逦*逦"逦?邋?邋*逦,逡逑Lifetime逦*逦*邋*逦?邋*邋*逦*逦*逡逑Acceleration逦*逦?逦",逡逑如表l.i所示,两种电动汽车都是低排放甚至零排放,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具逡逑有更长的行驶里程、更短的加油时间和更长的寿命[5]。尽管目前FCEVs的成本逡逑比BEVs高,但FCEVs有可能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和量产而大幅逡逑降低成本,最终获得广泛的应用[6_9]。逡逑PEMFC逡逑CCD逡逑

极化损失,极化曲线图,单电池,阳极


通常由固体聚合物作为电解质和多孔Pt/C作为电极催化材料制成。杜邦公司生逡逑产的Nafion膜是目前用于PEMFCs的标准电解质材料。氢(或其他燃料)是由逡逑外部源供应。如图1.1所示。氢在阳极上氧化,聚合物薄膜(即质子交换膜)逡逑只允许质子通过而不能透过电子,质子通过电解质膜从阳极转移到阴极,电子逡逑则通过外部负载电路传递。在阴极一侧,质子和电子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并产生逡逑热,水作为燃料电池唯一的产物被排出。氧气通常从空气中或以净化气供给燃逡逑料电池。在阴极上,氧与质子和电子反应形成水并产生热。电极反应如下:逡逑阳极:/f2(5)-2H+(叫)+邋2e-逦(1)逡逑阴极:|02(5)邋+邋2H+(叫)+邋2e-—H20(Z)逦(2)逡逑总反应:札0(0逦(3)逡逑如果通过常规的燃烧,燃料的能量装换效率由于受到卡诺循环的限制通常逡逑不会超过20%[11但是燃料电池的理论能量转换效率可以接近100%〃2]。燃料逡逑电池的效率(()很大程度上由氢气氧化(HOR)和氧气还原(ORR)电极反应逡逑的过电位决定。逡逑广邋一邋i逦Vanode^Vcathode逦/邋a邋\逡逑- ̄邋1逦^逦邋⑷逡逑其中,flancxle和T^thode分别指阳极和的阴极反应过电位,AEG指阳极和阴极逡逑之间的电位差,对于H2/02燃料电池,AEG=1.23V。由于阳极HOR反应非常高逡逑效

氧还原反应,力学,动力学,极化损失


逦第1章绪论阴极过电位高的直接原因是氧还原反应动力学缓慢。如图1.2所示,两极都采用最高效的贵金属Pt基催化剂,由于氧还原反应的慢动力学造成化学极化在电池运行的极化损失中占主要部分。因此,要提高燃料电池效输出功率密度就必须提高氧还原反应的动力学速率,而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动力学速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娟;在石墨及聚酞菁化合物电极上氧还原的电催化[J];催化学报;1988年01期

2 吴智远;周运鸿;高荣;;二氧化锰对氧还原的电催化行为[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3 郝佳瑜;刘易斯;李文章;李洁;;形貌可控的铂类贵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年01期

4 杜诚;高小惠;陈卫;;铜基非贵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英文)[J];催化学报;2016年07期

5 王瀛;张丽敏;胡天军;;金属空气电池阴极氧还原催化剂研究进展[J];化学学报;2015年04期

6 黄幼菊;李伟善;黄青丹;李伟;张庆龙;蒋腊生;;氢钼青铜对铂催化氧还原反应的促进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5期

7 余希立;李平;郑俊生;吴云霞;周兴贵;;不同微结构纳米碳纤维电极的氧还原性能[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8 杨德隆;顾军;刘晓梦;黄润生;;铂基催化剂氧还原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19年12期

9 苗鹤;薛业建;周旭峰;刘兆平;;石墨烯基氧还原催化剂在金属空气电池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5年07期

10 陈洁;高建民;;掺杂碳材料用于氧还原反应中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5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昊亮;张慧娟;李祥太;赵斌;杨俊和;;预处理对钴基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性能影响的研究[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陈艳霞;;对氧还原电催化中的一些基本科学问题的思考[A];第31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沈岸丽;王双印;;电荷转移诱导增强石墨烯催化氧还原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3分会:电催化与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C];2014年

4 蒋雨霏;杨立军;胡征;;硼氮共掺杂微结构对碳纳米管氧还原电催化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3分会:电催化与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C];2014年

5 张盾;;碱性燃料电池中氧还原反应的催化剂-纳米氧化锰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新能源与能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杨立军;蒋雨霏;;碳基材料氧还原活性结构的理论与实验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八分会:电子结构理论方法的发展与应用[C];2016年

7 熊中平;司玉军;张英;李敏娇;;取代基修饰碳纳米管电催化氧还原反应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3分会:电催化与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C];2014年

8 王静;王勇;;S、N共掺杂石墨炭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张云;胡劲松;魏子栋;万立骏;;基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3分会:电催化与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C];2014年

10 杨立军;蒋雨霏;胡征;;开发在酸/碱性介质中有高氧还原催化活性的碳基纳米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7分会:能源纳米科学与技术[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刘霞;新陈代谢是如何开始的?[N];科技日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李禾;给生活垃圾找条“回去”的路[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亚男;ZIFs衍生碳纳米复合材料设计、制备及其电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来庆学;MOF衍生碳基氧还原催化剂的可控构建及其催化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3 罗二桂;掺杂型碳基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组成与结构调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4 刘柏辰;氮掺杂碳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5 邓怡杰;高性能碳基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氧还原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6 张晓华;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氧还原历程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7 曾黎明;基于氧还原和析出反应的金属复合催化剂设计和制备[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8 赵宇;新型碳基无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9 Syed Shoaib Ahmad Shah;金属有机框架(MOF)衍生的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10 艾可龙;非贵金属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催化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思聪;氮或硫掺杂的碳纳米管/石墨碳负载铁/钴催化氧还原反应[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李倩倩;模板法制备氮掺杂碳基材料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9年

3 吴日枫;铂钯纳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4 刘晶;异元素掺杂碳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

5 狄正玲;负载高分散金属纳米颗粒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6 彭业旺;多酸基电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与小分子活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7 房恒义;过渡金属硫化物、碳化物的结构构建与催化氧还原机理研究[D];济南大学;2019年

8 刘留;生物质基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年

9 李s舠

本文编号:2822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22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5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