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简易高效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4 07:36
   受益于钠资源分布广泛和价格低廉的特点,廉价且环境友好的的钠离子电池被普遍地认为是最具有电网级储能应用潜质的能量储存与转换设备。相比于已成熟的锂离子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所以在达到生产与应用的水平之前,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还亟待提升,电极材料、电解液、粘结剂、隔膜等相关的研究还亟待突破。从工业生产的角度来看,钠离子电池的设计与组装工艺可以完全借鉴于成熟的锂离子电池技术;而另一方面,研发简单且高效的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钠离子电池生产成本并对钠离子电池的推广应用起到促进作用;此外,于众多制约因素中,缺少合适的电极材料也是制约钠离子电池成功商业化的关键所在。在本论文中,我们使用常见的简单合成方法制备出新奇且具有前途的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并对它们的储钠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工作展开:1.探索廉价的正极新材料:我们以溶胶-凝胶法首次制备出了由廉价与环境友好元素所构成的P3型K_(0.32)Fe_(0.35)Mn0._(65)O_2·0.39H_2O(KFM)并证明了它具有应用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潜质。KFM展现出了包括高达137.5 mAh g~(-1)的比容量(10 mA g~(-1)),可观的倍率性能与库伦效率(接近100%),以及在1000 mA g~(-1)的测试条件下循环1000次优异的循环性能。此外,我们以KFM为正极材料,以Na_x Sb_2O_3为负极材料成功地构造了一个钠离子全电池原型;它具有高达220.5 W h kg~(-1)的能量密度以及在4340 W kg~(-1)功率密度下运行的能力;同时还具有900次循环的能力(1000 mA g~(-1)),并且整个循环过程中库伦效率的数值都保持接近于100%。2.简化已知负极材料的合成工艺:我们以多壁碳管为支撑骨架,通过“自下而上”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先在碳管表面由非均匀形核的方式生长非晶Sb_2S_3胶粒,再通过湿化学法在Sb_2S_3胶粒表面覆盖聚吡咯导电层(将吡咯单体氧化聚合为聚吡咯),最终获得了具有共轴纳米电缆结构的MWNTs@Sb_2S_3@PPy(MSP)复合材料;此材料在100mA g~(-1)的电流密度下能释放出596 mAh g~(-1)的比容量,并且在80次循环之后仍然具有84%的容量保持能力。本实验所涉及的合成方法具有简单且高产的特点,并且不涉及到任何有毒有害的挥发物质,也成功地避免了高温设备和特殊设备的使用。3.探索廉价的负极新材料:以简单的煅烧法以及常见的原材料,我们成功制备出了环境友好的N掺杂C@Zn_3B_2O_6(NC@ZBO)复合物,并证明了它具有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潜质。NC@ZBO具有446.2 mAh g~(-1)的可逆充电比容量(20 mA g~(-1))和0.69 V的平均电势,而且它还可以成功应用于钠离子全电池体系并展示出300次的循环寿命(1000 mA g~(-1))。此外,通过隔绝空气的非原位表征手段(XRD、XPS、FTIR),我们发现Zn_3B_2O_6的储钠机制与之前文献中关于硼酸盐的储钠/储锂机制都大不相同。我们推断出Zn_3B_2O_6的储钠过程所涉及的电化学反应方程式为:Zn_3B_2O_6+6Na~++6e~-?3Zn+B_2O_3·3Na_2O,此结果表明反应中所生成的含硼相具有电化学活性,并参与到了随后的放电/充电过程中。4.探索新型双功能电极材料:通过简单易操作的溶胶-凝胶法,我们成功地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双功能电极材料,即P3型K_(0.33)Co_(0.53)Mn_(0.47)O_2·0.39H_2O(KCM)。作为正极材料时,KCM具有超过3 V的平均电势并且在100 mA g~(-1)的测试条件下具有114 mAh g~(-1)的放电比容量。作为负极材料时,它具有安全且理想的平均电势(0.53 V),在100 mA g~(-1)电流密度下高达174 mAh g~(-1)放电比容量以及在500 m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950次的能力。此外,我们制备出了基于KCM材料的钠离子对称全电池,该全电池在没有优化的情况下便具有91 Wh kg~(-1)的能量密度以及在100 mA g~(-1)测试条件下具有100次的循环能力。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M912
【部分图文】:

示意图,工作原理,离子电池,简史


图 1.1 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12]。Figure 1.1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Na ion batteries’ working principle[12]离子电池的发展简史

层状金属氧化物,结构示意图,聚阴离子,正极材料


图 1.2 O3、O2、P3、P2 型层状金属氧化物的结构示意图[11]。Figure 1.2 Schematic illustrations of the layered metal oxide structures of the O3, O2, P3 aP2 phases[11].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层状金属氧化物类和聚阴离子化合

聚阴离子,橄榄石,三棱柱


和 “octahedral”,也就是“正三棱柱”和“正八面体”,它们表示碱金属离子在层状结构中占据的间隙类型。而数字“2”和“3”代表着在此类物质中是由多少个不同的含氧层来构成一个规律的排列周期,图 1.2 展示了根据这个命名法分类的 O3、O2、P3 及 P2 型的晶体结构[10, 11]。这里要强调一点,只有半径足够大的碱金属离子 (钠离子、钾离子) 才可以稳定地占据含氧层之间的正三棱柱间隙,进而形成的如 P2、P3 等结构,而锂离子不可以稳定地占据正三棱柱间隙所以不能形成相关结构的化合物。此外,“ ′ ” 符号用来描述此类层状金属氧化物的结构扭曲[10],同时其结构中含氧层的排列依然有类似扭曲前的周期规律,如具有单斜结构的 O′3 型 NaMnO2以及正交结构的 P′2 型 NaxMnO2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中;张新波;;氮氧共掺杂多孔碳片用于超高比容量的超级电容器(英文)[J];Science China Materials;2016年07期

2 刘宇,解晶莹,杨军,王可,王保峰;高可逆比容量锡负极循环性能的改善[J];电源技术;2002年06期

3 余成洲,赖为华,颜广炅,吴金媛;高比容量氧化镍电极的研制[J];电池;1999年02期

4 苏玉长,肖代红,陈鼎,杜若昕;LiMn_2O_4的高温比容量衰减研究[J];广州化学;2000年03期

5 付维贵;齐然;潘靖;陈莉;;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CA的制备及性能[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6 ;硫纳米森林做电极创电池质量比容量纪录[J];功能材料信息;2012年04期

7 刘欣;赵海雷;解晶莹;汤卫平;潘延林;吕鹏鹏;;锂离子电池高比容量负极用粘结剂[J];化学进展;2013年08期

8 吴锋;李宁;安然;苏岳锋;包丽颖;李月姣;陈实;;基于Li_2MnO_3的富锂类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9 王春忠;杨旭;陈岗;;高比容量钠离子电池合金系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10 李春水,蔡民良,范建珊;高比容量电沉积负极生产工艺及电极性能[J];电源技术;199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敖翔;李艺;王春栋;;螺旋状介孔碳质纳米管超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设计[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2 赵艳茹;汤艳萍;吴东清;冯新亮;;石墨烯基二氧化硅/硫化钼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锂电性能研究[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张秋美;邓远富;施志聪;陈国华;;高比容量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A];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永宁;傅正文;;基于转换反应机制的双阴离子型负极材料[A];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会暨第一届固态离子学青年学术交流会文集[C];2011年

5 曾绍忠;;高比容量硅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A];2012安徽省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黄泽亚;汪长安;;Mo掺杂的Li_2NiTiO_4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优化[A];第十九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6年

7 郑仕兵;胡金艳;李丹;郭振威;黄苇苇;;高容量锂电材料Calix[6]quinone的合成探索[A];全国第十八届大环化学暨第十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6年

8 张卫新;;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介尺度结构演化过程机制与性能调控[A];2017储能材料与能量转换技术专题会议摘要集[C];2017年

9 姜博仑;曾诗;艾新平;;硅基负极发展策略探讨[A];第31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0 丘鹤元;郑成;曾令兴;魏明灯;;分等级ZnV_2O_4微米球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喻凯芳;维科成功研发高比容量聚合物锂电池[N];宁波日报;2006年

2 记者 李映;GPS功能成热点 3G手机电池比容量[N];中国电子报;2007年

3 记者 李山;硫纳米森林做电极创电池质量比容量纪录[N];科技日报;2012年

4 高敏;新型高比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成市场新秀[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赛;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简易高效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杜雪飞;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3 杨旭;高比容量锡基负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储能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吴小亮;基于纳米碳的三维电极材料构筑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5 丁艳红;多酸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电化学储能领域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6 曹海亮;利用氧化石墨烯制备具有二维多孔结构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D];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6年

7 邹崴;钠/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孙开莲;二次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9 高兆辉;电化学电容器钒基化合物负极材料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10 马景云;过渡金属氧化物多孔结构的控制合成及其储锂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群;碳包覆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电化学储能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2 王倩;高性能磷系储能材料的设计及制备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3 丁娴;基于碳材料的锂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4 于梦阳;改性多孔TiO_2材料的制备及其Li-S电池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5 朱纯梁;锂/空气电池高性能阴极的制备及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6 王瑞谊;MnO_x基纳米电极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8年

7 郑仕琦;高比容量硅碳负极的电极结构构筑[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8年

8 李士震;高比容量锂硫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改进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年

9 张纯臣;锰化合物微纳结构的构筑调控及其电化学储能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10 赵鹏;红磷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25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25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3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