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粒子群优化算法在配电网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9-27 19:56
   由于分布式发电具有高效、环保的特性,所以分布式发电的广泛应用是21世纪的发展趋势。但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控制方式、运营模式乃至管理形式都与传统配电网不同,给配电网的调度带来了挑战。同时分布式发电技术稳定性弱,控制系统复杂的缺点,也随着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逐渐展现出来。为了使配电网调度能更加适应配电网的发展趋势,针对配电网调度研究新的优化控制方法非常重要。本文首先对配电网基本模型进行研究,介绍了配电网基本元件的数学模型。考虑到目前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基于现有主流分布式发电装置建立数学模型。在此前提之下,分析了它们各自的运行特性和相关的出力约束。负荷特性是分析配电网所必不可少的环节,紧接着,本文设计了5种典型的负荷场景,分析了5种典型符合场景下的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调度中的作用。本文以33节点配电系统为实际算例,基于际负荷需求,对各个电源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在完成了对整个配电网的系统建模后,将含DG的配电网优化调度抽象为一个不是线性变化的优化问题,以各个DG机组的有功功率为自变量,以系统网损和综合运行成本加权总和最小为目标应变量进行了问题的数学建模。然后,基于带权重的改进型粒子群算法,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了对该问题的求解,并得到了各个分布式电源的日前24小时出力曲线,为调度计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最后,对该课题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了优化分析和评价,进一步得到了符合实际运行情况的较为有说服力的结果。
【学位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M73
【部分图文】:

星形图,配电网,基础设备,电容器补偿


第二章 主动配电网基本模型下达合适的调度命令。基础设备建模功补偿的方案大多是采用电容器补偿[40]。无功补入配电网,一端连接在配电网上,另一端默认接集中等效模型。并联电容器的常见连接方式有两法,如图 2-1 和 2-2 所示。

三角形法,不接地,配电网,形接法


法接入配电网,一端连接在配电网上,另一端默认接地采用集中等效模型。并联电容器的常见连接方式有两种形接法,如图 2-1 和 2-2 所示。图 2-1 接地星形法Figure 2-1 Grounding Star Method

三相输电线路,等效模型,线路,串联阻抗


分别为:示,配电网中的线路通常采用 型等值电路。其中, 表示输出端母线, 表示线路串联阻抗, 表示线路的对地导和线路的相数一致,当其阶数分别为 1 和 2 时,代表单相1 1 00 1 11 0 1A 1 0 11 1 00 1 1TA ilZlY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家能源局出台分布式发电新政[J];电源世界;2018年04期

2 ;巴西促进分布式发电太阳能[J];能源与环境;2017年03期

3 辛建龙;高泉;潘蜀;马广生;张东;;分布式发电在建筑施工现场的应用[J];安徽建筑;2015年06期

4 董晓智;;论分布式发电对配网保护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34期

5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分布式发电运行管理的通知[J];山西政报;2015年05期

6 ;2014年分布式发电将成光伏业重点[J];电源世界;2014年02期

7 曾鸣;闫斌杰;;分布式发电投资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13期

8 司贺秋;;《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解读[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3年21期

9 本刊编辑部;;再谈分布式发电[J];太阳能;2013年08期

10 ;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J];上海节能;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鼓励发展分布式发电[A];《电站信息》2012年第9期[C];2012年

2 于韶源;刘航宇;耿建;李亚平;陈爱林;杨胜春;;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模式和机制研究[A];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市场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电力交易机构联盟论坛论文集[C];2019年

3 杨仁花;黄伟;刘令富;;微网结构和运行控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李易斯;罗仁露;邹家祺;;浅析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概况和探索方向[A];2013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刘景青;雷少锋;郭连奎;乔博;谢晓琳;马伟;贺楠;秦伟;;河北南网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及结算机制研究[A];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市场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电力交易机构联盟论坛论文集[C];2019年

6 汪兴旺;邱晓燕;;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配电网分布式发电规划[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7 黄护林;陈昊;;一种新型的风力-太阳能光伏互补分布式发电[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8 那峙雄;王晓岚;马大燕;沈文涛;孟凡腾;;前景理论下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卖方市场行为的预测[A];生态互联 数字电力——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9年

9 彭鹏;粟时平;罗希;范力泉;;分布式发电无功补偿优化的模糊动态规划法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10 ;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3年第4期)[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玮玲;江苏规范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N];中国电力报;2019年

2 见习记者 张溥;加快分布式发电 发掘中东部电力潜能[N];中国电力报;2018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赵紫原;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起步多艰[N];中国能源报;2019年

4 记者 李苑;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上半年全部启动[N];上海证券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董欣;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满弓而发[N];中国能源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任小雨;光伏分布式发电迎新一轮发展 19只年报业绩翻番股潜力凸显[N];证券日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王林;新加坡胜科在英加码布局分布式发电[N];中国能源报;2018年

8 记者 李苑;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7月启动[N];上海证券报;2017年

9 穆紫;埃森哲:分布式发电威胁电网营收[N];中国能源报;2017年

10 记者 赵冉;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工作启动[N];中国电力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茳;分布式发电项目竞争力及提升路径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年

2 陈琳;分布式发电接入电力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王丹;分布式发电系统建模及稳定性仿真[D];天津大学;2009年

4 谢光龙;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的电能质量扰动传播与抑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马立克;间歇式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系统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陈炜;面向主动配电网的虚拟发电厂优化运行与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施浩波;基于燃气轮机/燃料电池联合发电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建模仿真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1年

8 黄碧斌;直流型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模型分析与暂态仿真[D];天津大学;2011年

9 陈海焱;含分布式发电的电力系统分析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系统暂态仿真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伟成;考虑需求侧响应和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优化配置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2 梁军华;粒子群优化算法在配电网优化调度中的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3 Ferdous Al Hossain;[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4 张显创;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5 周星池;分布式发电并网系统非计划性孤岛检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6 尤金;基于Jaya算法的DG优化配置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7 胡博;分布式发电设备接入后的配电网可靠性计算[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8 梁永强;分布式发电及其市场化交易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9 张关路;分布式发电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9年

10 李铎;含分布式发电多种能源工业园区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28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28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4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