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三相不对称状态下的PMSM故障诊断及控制

发布时间:2020-09-30 14:20
   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具有高功率因数、高转矩比及高效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和新能源车的电驱动系统。PMSM一旦发生故障,必然会降低系统的可靠性。三相不对称是一种常见的电机故障,该故障在发生初期不易被察觉,容易造成电机转矩脉动,从而降低电驱动系统效率。因此,针对三相不对称故障进行故障诊断以及控制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星型连接的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主要研究由于定子电阻不对称造成的三相不对称故障,包括故障诊断和电机控制策略。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和对比了常用的故障诊断方法与电机控制策略。推导了可用于定子电阻不对称分析的永磁同步电机广义动态数学模型,并把模型扩展到两相静止坐标系及旋转坐标系。本文搭建了广义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Field Oriented Control,FOC)仿真系统,并对定子电阻对称、一相不对称和三相不对称分别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故障状态下的相电流发生了畸变,电机转速和转矩产生了脉动振荡。其次,采用了带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法(Forgetting Factor Recursive Least Squares,FFRLS)作为三相不对称故障的诊断手段。根据广义下d、q轴电压方程模型,构建FFRLS标准形式以及最小化函数。经过MATLAB仿真,验证了本文辨识算法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实现了三相定子电阻在线辨识。通过对比辨识值与正常值,可以快速准确诊断出故障相。再次,针对定子电阻不对称故障带来的电机脉动振荡,设计了一种基于迭代学习控制(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ILC)的脉动抑制控制策略。本文构造了一种带遗忘因子的PI型闭环迭代学习控制器,与FOC中的速度调节器并联,以电机转速偏差作为输入量,对轴参考电流进行补偿,并根据电机运动方程,对ILC进行收敛性分析。本文对脉动抑制控制策略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一相不对称的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脉动系数和转速脉动系数经过抑制后有了明显降低,验证了基于ILC脉动抑制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最后,进行电机控制实验平台设计。本文以TI公司的开发套件为基础搭建电机驱动平台,并针对控制核心TMS320F28035进行电机控制算法软件设计。实验方面,以驱动线缆串联大功率滑动变阻器的方式模拟定子电阻不对称故障,设计了一相不对称故障模拟空载实验,通过数据采集卡对不同转速下的三相电流信号进行高速同步采集,并利用MATLAB对数据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为后续的电机故障模拟实验奠定了基础。
【学位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M341;TP27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PMSM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PMSM电机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广义PMSM数学模型
    2.1 PMSM的类型
    2.2 广义PMSM数学建模
        2.2.1 坐标变换
        2.2.2 广义动态数学模型
    2.3 广义PMSM仿真模型搭建及验证
        2.3.1 空间矢量调制技术
        2.3.2 Simulink仿真模型
        2.3.3 仿真验证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相不对称状态下PMSM定子电阻辨识
    3.1 系统辨识理论
        3.1.1 系统辨识方法简介
        3.1.2 最小二乘法
    3.2 基于FFRLS的电阻辨识
    3.3 仿真验证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ILC的转矩脉动抑制控制策略
    4.1 迭代学习控制理论
        4.1.1 迭代学习控制
        4.1.2 迭代学习律分类
    4.2 基于ILC的脉动抑制控制器设计
        4.2.1 构造迭代学习控制律
        4.2.2 确定系统收敛条件
    4.3 仿真验证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机控制实验平台设计
    5.1 实验平台搭建
        5.1.1 电机驱动平台搭建
        5.1.2 故障模拟实验设计
    5.2 软件设计
        5.2.1 软件总体设计
        5.2.2 转子位置确定及转速计算
        5.2.3 速度环调节
        5.2.4 电流环调节
        5.2.5 SVPWM程序设计
    5.3 实验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能;蒋云峰;程成;;参数约束下永磁同步电机混沌动力学特性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年10期

2 杨小聪;;永磁同步电机高精度转角自适应定位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年10期

3 王宾;张坤;石晓艳;;基于滑模变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5期

4 张光臻;;永磁同步电机数字控制延时模型及影响分析[J];中国汽车;2019年11期

5 李康;欧阳志宏;;分析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研究现状[J];南方农机;2019年21期

6 万钊;杨杰;;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电流谐波抑制分析[J];南方农机;2019年21期

7 周晓燕;孙立翔;王金平;;基于等效热网络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温升计算[J];微电机;2019年11期

8 朱明祥;孙红艳;;一种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死区补偿方法的研究[J];微电机;2019年11期

9 齐春叶;;试析永磁同步电机在机车上的运用[J];内燃机与配件;2018年24期

10 陆刚;;透析永磁同步电机的应用技术[J];电源世界;201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才立忠;吴卫楠;饶界;卢有君;李艳斌;;基于耦合场仿真的永磁同步电机噪声分析[A];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6年

2 张立军;方杰;王心坚;孟德建;;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振动多场耦合建模与分析[A];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6年

3 徐煜昊;夏加宽;李天元;;电动汽车驱动用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与分析[A];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7年

4 宋得雪;聂磊;彭兵;;分数槽交替极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优化分析[A];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7年

5 董新宇;赵希梅;;基于滑模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A];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7年

6 王正祥;于明湖;;压应力对压缩机用永磁同步电机铁损的影响及改善分析[A];2016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6年

7 李风辉;董婷;;电动汽车用多相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与分析[A];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6年

8 雷鸣凯;朱国昕;;永磁同步电机带遗忘因子的迭代学习控制[A];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6年

9 李生祥;韩雪岩;;高速永磁同步电机三维全域温度场数值计算[A];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5年

10 张gq星;杨霞;;一种改进的SVPWM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研究[A];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正军;嵊州,奏响产业升级进行曲[N];绍兴日报;2017年

2 申军平 雷冬梅;永磁同步电机承担主牵引驱动[N];运城日报;2010年

3 张永法;F2TP永磁同步电机掀起节能革命[N];中国纺织报;2007年

4 刘文硕;永磁同步电机助推纺织机节能[N];中国工业报;2007年

5 杨建光;永磁同步电机牵引系统研发取得突破[N];人民铁道;2015年

6 刘文硕;高效永磁同步电机降低设备电力损耗[N];中国纺织报;2007年

7 吴涛;永铜选厂球磨机同步电机励磁装置改造成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8 ;超高速防爆变频调速同步电机研制成功[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丁波;“上上下下”更绿色[N];解放日报;2005年

10 记者 李文峰 通讯员 姜尚昆 易臣;全球首套盾构机永磁同步电机交付[N];湖南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丽艳;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建模、分析与设计[D];天津大学;2017年

2 万援;脉冲发电机拖动用背绕式绕组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3 曾德鹏;多单元永磁同步电机无机械负荷间接测试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于吉坤;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电磁分析与转子动力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5 胡耀华;电动汽车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6 李福;永磁同步电机的改进型离散域电流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7 刘子剑;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偏心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8 唐其鹏;永磁同步电机中低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9 刘莹;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10 林瑶瑶;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辨识方法与伺服控制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萱;永磁同步电机全转速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2 宋佳伟;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系统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年

3 苏德淳;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设计与优化控制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年

4 曹东辉;DC110V供电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5 沈忱;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研究[D];江苏大学;2019年

6 张稳;双Y移30°PMSM的设计及其无速度传感器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7 陈嘉龙;基于新型扰动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复合滑模控制[D];江苏大学;2019年

8 许健;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状态估计与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9年

9 刘天奇;少稀土轮辐式组合永磁型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策略研究[D];江苏大学;2019年

10 朱生道;12槽10极永磁同步电机低振噪设计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30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30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c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