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热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00:49
热电池是一次贮备电池的一种,以固态熔盐作为电解质,具有能够大功率放电、贮存时间长、能耐苛刻环境等优点,是国防科技和武器工业应用中重要的化学电源体系。新一代武器装备的发展对热电池的性能不断提出更高的需求。正极材料是热电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热电池体系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目前能够实际应用的正极材料仅有FeS2、CoS2等几种硫化物,随着军事应用的快速更新换代,现有的正极材料已逐渐不能满足大比容量、高输出功率的电源体系的设计要求,亟需开发新型的高性能正极材料。针对现有热电池正极材料FeS2在导电性、热稳定性及CoS2在放电电压等方面的不足,本论文以探索发展高性能新型热电池正极材料为目的,沿高比容量和高电压两个方向,通过对现有正极材料进行掺杂改性及开发新型电化学体系,研究了镍钴锰三元硫化物、二硫化钨及铁基氟化物等正极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高电导率镍钴锰三元硫化物正极材料。按组分比例,命名为NCM333、NCM622、NCM811。结果显示,三元硫化物具有极好的导电性。其中,NCM811正极材料具有最优的性能,单体电池总极化约6mΩ。在同一测试条件下进行放电时,NCM811具有比FeS2和CoS2更平稳的放电性能,截止电压1.5 V时,比容量为289.4 mA h g-1,与CoS2的297.2 mA h g-1基本相当。NCM811成本低廉,是比CoS2更合适的长寿命热电池正极材料。(2)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大比容量片状WS2纳米材料。WS2具有极高的热稳定性,其热分解温度超过1200℃。添加适量Li-Si合金粉对WS2进行预锂化,能够消除放电尖峰,成功将其应用于热电池。WS2单体电池的开路电压为1.43 V;截止电压1V时,放电比容量为334.7 mA h g-1,单体电池的总极化约10-11 mΩ。片状WS2纳米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极其优异,放电比容量远高于CoS2,是理想的新一代大比容量长寿命热电池正极材料。(3)利用液相法合成了分级结构高电压FeF3正极材料。通过研究反应温度、时间、反应物浓度及脱水温度等实验条件对FeF3晶体形貌的影响,制备了纳米尺寸颗粒组装成微米级长方体的分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FeF3多孔材料。FeF3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初始分解温度为800℃。FeF3单体电池的开路电压为3.3 V。在电流密度为100 mA Cm-2的条件下,FeF3单体电池的放电电压为3.2 V,分级结构使其具有稳定的高电压放电平台。截止电压为2 V时,放电时间为276 s,比容量为81.9 mAhg-1。通过在FeF3正极材料中添加1 wt.%的多壁碳纳米管作为导电剂,大幅提高了其电子导电性,使电池的总极化从45 mΩ降低至约10 mΩ,放电时间倍增至542 s。使用Co掺杂进一步改善了FeF3正极材料的导电性,使单体电池的总极化从10 mΩ降低至6-8 mΩ。其中Co掺杂5%样品放电时间长达813 s,比容量为241.1 mA h g-1,为FeF3-MWCNTs 的 1.5倍。分级结构FeF3正极材料具有“3 V”放电平台,通过掺杂改性大幅改善了导电性,使其成为理想的高电压大功率热电池正极材料。(4)使用NH4HF2和Fe2O3作为氟源和铁源,制备了铁基复合氟化物材料FeF2.2。固相法相对液相法更加安全,有利于大规模合成。FeF2.2热稳定性高,放电时具有协同放电作用,因此兼具FeF3的高电压和FeF2的高电导率,单体电池在电流密度100 mA cm-2下,初始放电电压为3 V,截止电压2 V时,放电时间为414 s,放电比容量为123 mA h g-1。但是由于固相法FeF2.2不具备高电压放电平台,需要对其颗粒形貌进行进一步优化。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M912
【部分图文】:
更薄的热电池有利于电极活性物质的有效利用,提高电池的整体能量密度。逡逑因此,薄膜化是热电池的一个重要研宄方向,但薄膜电极的制备对设备要求高,逡逑工业化生产技术还不成熟。图1.2为薄膜热电池示意图。逡逑SS8逡逑Thickness:邋100邋pm逡逑图1.2薄膜热电池示意图^逡逑Figure邋1.2邋Schematic邋images邋of邋thin邋film邋thermal邋battery逡逑1.2.3热电池的分类逡逑与其他类型电池一样,热电池也可以用电化学体系表达式来表示[5]。如钙/铬逡逑酸钙热电池的电化学体系表达式可表示为Ca邋I邋LiCl-KCl邋I邋CaCrCU。一般来说,逡逑电化学体系表达式的左面是负极活性物质,右面是正极活性物质(在带电状态下)。逡逑使用同一电化学体系表达式的电池都属于同一电化学体系,即使这些电池在电解逡逑质浓度和组成、活性物质各组份的比例、添加剂的使用、电极的微观结构及电池逡逑的大小等方面有差别,但是只要电化学体系表达式相同,上述不同参量的各种电逡逑池,也应属于同一电化学体系的各种不同类型。逡逑6逡逑
r?S2邋NIS2邋CrnS2邋N^aral邋IS邋rto逦(litfci?lcd?邋dialitliialcdl邋(litkialrdi逡逑图1.3邋FeS2、CoS2和NiS2热稳定性和放电性能对比图isil逡逑Figure邋1.3邋Thermal邋stability邋and邋electrochemical邋performance邋of邋FeS2、C0S2邋and邋NiS2逡逑(2)邋ZrS3逡逑圣安德鲁斯大学的Giagloglou等【27]通过固相法合成了邋ZrS3正极材料,Li-逡逑Si/ZrS3单体电池在500邋°C温度,7.5邋mA邋cm-2的电流密度下进行恒电流放电,可逡逑以获得一个约1.70邋V的放电平台,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证明了放电产物为逡逑LiZr2S4,由于此放电产物的电阻较大,尽管如此,ZrS3的放电比容量也达到了邋357逡逑mAhg-1。不过,ZrS3在700°C下加热一小时后分解为ZrS2,具体热稳定性需要逡逑进一步研宄。图1.4为ZrS3电池的放电性能图。逡逑Capacity邋(mA邋h邋g'1)逡逑0逦50逦100逦150逦200逦250逦300逦350逡逑4.0逦■逦■逦■逦■逦■邋i逦■逦■逦■邋i逦■邋i逦■邋i逡逑oc邋a逦T邋=邋500邋°C邋逦7.5邋mA/cm2邋,逡逑^.O.Dm逦
FeS2的热稳定性,降低了电池内阻,延长了电压平台。0化§1(^1011等[291通过固相逡逑法直接合成了邋C0Ni2S4复合硫化物,虽然热稳定性有所降低,但具有更低的电池逡逑内阻和更平稳的电压平台。图1.5%1为单一邋FeS2、铁钴硫混合物和铁钴硫复合物逡逑的放电性能对比。逡逑2.2-,逦逡逑2.1邋-逦逦FeS2逡逑0邋A邋*逦逦L-Fe0邋5Co0邋5S2逡逑2邋0邋———S-Fcn^Co^S,邋l逡逑W邋1-7'逦W.17As^\^逡逑I邋1-6-逡逑1-5'逦1221.45As/g邋X逡逑1_4:逦\邋v\逡逑1.3-逦Cut\off:l)25V邋\逡逑0逦300邋600邋900邋1200邋1500邋1800邋2100逡逑Capacity/As/g逡逑图1.5铁钴硫放电性能图逡逑Figure邋1.5邋Discharge邋curves邋of邋Feo.5Coo.5S2邋battery逡逑二是添加碳基导电剂或者进行表面包覆。Choi[58l等通过在FeS2中添加炭黑逡逑和碳纳米管,提高了邋FeS2的导电性及放电性能,并表明了添加量在1%可获得最逡逑好的性能提升。Jin等[5%吏用硬脂酸在NiS2表面包覆了一层碳材料,不仅改善了逡逑电池放电性能,还将纳米NiS2的热分解温度从400邋°C提升到590邋°C。Xie等使逡逑用水热法合成了邋C0S2,并使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在C0S2表面进行原位碳包覆,提逡逑高了邋CoS2的热稳定性和放电性能
本文编号:2834471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M912
【部分图文】:
更薄的热电池有利于电极活性物质的有效利用,提高电池的整体能量密度。逡逑因此,薄膜化是热电池的一个重要研宄方向,但薄膜电极的制备对设备要求高,逡逑工业化生产技术还不成熟。图1.2为薄膜热电池示意图。逡逑SS8逡逑Thickness:邋100邋pm逡逑图1.2薄膜热电池示意图^逡逑Figure邋1.2邋Schematic邋images邋of邋thin邋film邋thermal邋battery逡逑1.2.3热电池的分类逡逑与其他类型电池一样,热电池也可以用电化学体系表达式来表示[5]。如钙/铬逡逑酸钙热电池的电化学体系表达式可表示为Ca邋I邋LiCl-KCl邋I邋CaCrCU。一般来说,逡逑电化学体系表达式的左面是负极活性物质,右面是正极活性物质(在带电状态下)。逡逑使用同一电化学体系表达式的电池都属于同一电化学体系,即使这些电池在电解逡逑质浓度和组成、活性物质各组份的比例、添加剂的使用、电极的微观结构及电池逡逑的大小等方面有差别,但是只要电化学体系表达式相同,上述不同参量的各种电逡逑池,也应属于同一电化学体系的各种不同类型。逡逑6逡逑
r?S2邋NIS2邋CrnS2邋N^aral邋IS邋rto逦(litfci?lcd?邋dialitliialcdl邋(litkialrdi逡逑图1.3邋FeS2、CoS2和NiS2热稳定性和放电性能对比图isil逡逑Figure邋1.3邋Thermal邋stability邋and邋electrochemical邋performance邋of邋FeS2、C0S2邋and邋NiS2逡逑(2)邋ZrS3逡逑圣安德鲁斯大学的Giagloglou等【27]通过固相法合成了邋ZrS3正极材料,Li-逡逑Si/ZrS3单体电池在500邋°C温度,7.5邋mA邋cm-2的电流密度下进行恒电流放电,可逡逑以获得一个约1.70邋V的放电平台,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证明了放电产物为逡逑LiZr2S4,由于此放电产物的电阻较大,尽管如此,ZrS3的放电比容量也达到了邋357逡逑mAhg-1。不过,ZrS3在700°C下加热一小时后分解为ZrS2,具体热稳定性需要逡逑进一步研宄。图1.4为ZrS3电池的放电性能图。逡逑Capacity邋(mA邋h邋g'1)逡逑0逦50逦100逦150逦200逦250逦300逦350逡逑4.0逦■逦■逦■逦■逦■邋i逦■逦■逦■邋i逦■邋i逦■邋i逡逑oc邋a逦T邋=邋500邋°C邋逦7.5邋mA/cm2邋,逡逑^.O.Dm逦
FeS2的热稳定性,降低了电池内阻,延长了电压平台。0化§1(^1011等[291通过固相逡逑法直接合成了邋C0Ni2S4复合硫化物,虽然热稳定性有所降低,但具有更低的电池逡逑内阻和更平稳的电压平台。图1.5%1为单一邋FeS2、铁钴硫混合物和铁钴硫复合物逡逑的放电性能对比。逡逑2.2-,逦逡逑2.1邋-逦逦FeS2逡逑0邋A邋*逦逦L-Fe0邋5Co0邋5S2逡逑2邋0邋———S-Fcn^Co^S,邋l逡逑W邋1-7'逦W.17As^\^逡逑I邋1-6-逡逑1-5'逦1221.45As/g邋X逡逑1_4:逦\邋v\逡逑1.3-逦Cut\off:l)25V邋\逡逑0逦300邋600邋900邋1200邋1500邋1800邋2100逡逑Capacity/As/g逡逑图1.5铁钴硫放电性能图逡逑Figure邋1.5邋Discharge邋curves邋of邋Feo.5Coo.5S2邋battery逡逑二是添加碳基导电剂或者进行表面包覆。Choi[58l等通过在FeS2中添加炭黑逡逑和碳纳米管,提高了邋FeS2的导电性及放电性能,并表明了添加量在1%可获得最逡逑好的性能提升。Jin等[5%吏用硬脂酸在NiS2表面包覆了一层碳材料,不仅改善了逡逑电池放电性能,还将纳米NiS2的热分解温度从400邋°C提升到590邋°C。Xie等使逡逑用水热法合成了邋C0S2,并使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在C0S2表面进行原位碳包覆,提逡逑高了邋CoS2的热稳定性和放电性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骆柬氽;杨少华;白银祥;赵彦龙;康二维;;热电池用高电位Cu_3V_2O_8的性能研究[J];电源技术;2014年08期
2 石治国;;国外热电池发展进展[J];电源技术;2014年06期
3 林保山;曹晓晖;杨少华;陈威宏;;热电池用NiS_2的水热合成及放电性能[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4 杨武龙;姜洪涛;吴靥汝;樊皓;华炜;计建炳;;熔盐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J];过程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5 刘胜洋;高虹;孙丽娜;;热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节能;2010年11期
6 赵广波;徐莹;汴纪庆;张承伟;陈东林;;热电池技术进展及在引信中的应用[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8年06期
7 王琪;唐致远;赵宝兴;董静;曹军记;于春福;;用低共熔硝酸盐作为热电池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07年03期
8 赵晶;;热电池正极材料氯化镍的性能研究[J];电源技术;2006年08期
9 侯满义,秦玉勋,刘占辰,杜海文;热电池作为飞机应急系统电源应用研究[J];火工品;2003年01期
10 刘志坚,黄英华,李志友,段伟,曲选辉,黄伯云;Li-B/FeS_2溶盐热电池放电特性的研究[J];电源技术;1999年04期
本文编号:2834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34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