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离子液体辅助制备还原态氧化石墨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3 11:21
   超级电容器(也称电化学电容器)拥有着长循环寿命和高功率密度,用途十分广泛,成为可以替代传统电池的有效储能装置。同时人们对智能的电子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各样的柔性的可穿戴电子装置开始慢慢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柔性超级电容器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关注。绿色环保的离子液体在材料制备方面扮演着溶剂、稳定剂和结构导向剂多种角色,因此本文采用不同量且多种类型的离子液体辅助制备氧掺杂的还原态氧化石墨并用于组装柔性全固态对称超级电容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通过选取疏水型离子液体(BmimFeCl_4)、亲水型酸性离子液体(BmimH_2PO_4)以及不同阳离子的离子液体(BmimCl、EmimCl)制备出多种电极材料。通过电化学和表征测试分析,不同类型的离子液体对其制备出的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和结构影响并不显著,这是因为在氧化石墨还原过程中,真正产生作用的是离子液体与石墨片层上含氧官能团的静电作用力。此外,通过加入不同量的离子液体来制备出多种还原态氧化石墨电极材料并进行电化学测试,当离子液体与氧化石墨的质量比为1:1时,即材料ILG-150的电化学性能最佳。(2)通过利用离子液体(BmimCl)制备的ILG和纯水热制备的HG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对比,发现在氧化石墨的热还原过程中,离子液体可以诱导还原态氧化石墨静电自组装,既有效抑制了片层间的团聚现象,还保证部分含氧官能团的残留和少量氮原子的掺杂。在0.5 A g~(-1)时,ILG电容量为261 F g~(-1),同时在2 A g~(-1)时经过30000圈充放电测试后,ILG材料的比容量保持率可以达到98.31%,反映出ILG材料具有杰出的长循环稳定性。(3)将ILG材料作为柔性电极材料并成功地组装成柔性全固态对称超级电容器,以PVA/KOH作为固态电解质,外层采用PDMS来进行封装以获得透明高柔韧性的全固态对称超级电容器。在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测得其电容量为195 F g~(-1),并且该电容器在不同的弯曲状态时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其电容量保持率几乎为100%。另外,在经过10000圈的充放电循环后,电容量保持率为84.69%,反映出该电容器装置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M53;O613.7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超级电容器概述
        1.1.1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历史
        1.1.2 超级电容器的储能原理
        1.1.3 双电层电容器的影响因素
        1.1.4 柔性全固态超级电容器
    1.2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2.1 碳材料
        1.2.2 过渡金属氧化物
        1.2.3 导电聚合物
        1.2.4 复合材料
    1.3 离子液体概述
        1.3.1 离子液体的分类与结构
        1.3.2 离子液体的性质
        1.3.3 离子液体的应用
    1.4 本论文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和试剂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结构和形貌表征方法
    2.3 电化学测试方法
3 离子液体对超级电容器用还原态氧化石墨性能的影响
    3.1 材料的制备
    3.2 材料的初步表征
    3.3 电化学测试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氧掺杂高性能还原态氧化石墨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4.1 电极材料的制备
    4.2 结构与性质
    4.3 电化学测试结果分析
        4.3.1 水系电解液电化学性能结果
        4.3.2 有机系电解液电化学性能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柔性电极的制备以及用于柔性全固态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5.1 柔性全固态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组装
    5.2 结果与讨论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文章中未列出的图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申请专利情况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庆林,马东升,刘英俊;层控矿床中还原态硫的形成机制[J];地质地球化学;1996年04期

2 钱道荪,孙立中,孙璧媃;n-InP在Fe~(3+)/Fe~(2+)溶液中光脉冲暂态行为研究 Ⅱ.负载电阻及还原态浓度的影响[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89年01期

3 林海波;朱青;陈正刚;张钦;崔宏浩;;还原态硫对水稻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吸收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5年08期

4 唐利斌;姬荣斌;张筱丹;段瑜;李亚文;宋立媛;陈雪梅;郑云;李永亮;宋炳文;;有机红外半导体单还原态双硫醇烯-铂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质研究[J];红外技术;2008年08期

5 张晓静;王立芹;;还原态氨合成催化剂的应用[J];山东化工;2016年05期

6 王治安;刘素琴;黄健涵;黄可龙;李倩倩;;还原态聚苯胺的制备及其防腐性能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7年03期

7 杨远龙,叶衍铭,李郁芬,李富铭,曹毅,姚文华,胡英,潘笃武;细胞色素C还原态与氧化态的激光共振喇曼谱和红外吸收谱研究[J];中国激光;1986年09期

8 邹晓新;李国栋;邹永存;王培培;苏娟;赵君;王宇宁;陈接胜;;热稳定体相还原态对二氧化钛气敏应用重要性的实验证实[J];化学学报;2012年13期

9 赵素峰;谭振洋;;氨合成塔直接装填还原态催化剂技术及应用[J];氮肥技术;2017年05期

10 虞锦林;用浸提法测定水稻种子的还原态TTC[J];种子;198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颖;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单片层氧化石墨烯及其还原态材料的电学和力学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楠;离子液体辅助制备还原态氧化石墨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陈娜;冷浸田亚铁和还原态硫障碍因子致毒机理及治理初探[D];浙江大学;2014年

3 刘春辉;还原态氧化石墨烯—贵金属复合物的温和制备及电分析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曹敏纳;氮杂环配体配合物以及还原态钼磷氧酸盐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治安;还原态与掺杂聚苯胺的制备及其防腐蚀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魏超;植物呼吸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外源物质的调节[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7 吴婷婷;两种基于芴的新型导电聚合物电合成及表征[D];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

8 丁丹丹;还原态氧化钼的制备与光热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9 谭朋利;应用分子力学/动力学研究有机分子/蛋白分子的反应机理[D];苏州大学;2015年

10 王清高;H_2O和CeO_2基材料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9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39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1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