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苯并噻二唑和苯并二噻吩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10-18 16:28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光伏技术,因其重量轻、可柔性加工、低成本、可制备大面积器件等突出优点,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光电材料领域的前沿和热点。当前,为实现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进一步提高其能量转换效率仍是该领域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基于对光伏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解,针对目前给体材料存在的缺点进行改善,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基于二氟苯并噻二唑和苯并二噻吩类的高效率共轭聚合物和小分子给体材料,同时针对分子结构和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探索性研究。具体的研究工作和结果包括:1、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基于二噻吩四氟苯的给体聚合物(PBT-2TPF4、PffBT-2TPF4)材料,用于得到高开路电压和高稳定性的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同时通过无规共聚合成了一系列可室温下旋涂的高迁移率无规聚合物(PffBT-2TPF4-19/1、PffBT-2TPF4-9/1、PffBT-2TPF4-4/1)。研究发现基于四氟苯的聚合物具有低的HOMO能级,因此有利于得到高开路电压,同时有利于器件的稳定性。而通过无规共聚方式调控聚合物在溶液中的聚集程度和分子间的堆叠作用,从而得到了可在室温下溶液旋涂的高性能聚合物,避免了高温加工带来的困难。基于PffBT-2TPF4-9/1:PCBM为活性层的器件得到了9.4%的能量转换效率。通过全非卤溶剂进一步优化得到了9.91%的能量转换效率,同时利用同步辐射测试手段通过对活性层薄膜形貌分析,揭示了器件性能在光照条件下衰减的机理。2、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基于含酯基的并噻吩电子受体单元(TT-Th)用于构建宽带隙聚合物给体材料(PBDT-TT)。研究发现该聚合物具有非常好的对称结构,其薄膜下能形成非常有利于电荷传输的面-面堆积结构,此外,由于采用较强给体单元与弱吸电子单元的策略使得该聚合物具有浅的HOMO能级,比较蓝的吸收,因此其既能与吸收在800 nm左右的ITIC类受体匹配,也能和吸收超过900 nm的近红外受体匹配,且两种体系都超过11%的光电转换效率,因此展现出了较强的应用潜力。3、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的基于苯并二噻吩为给体单元、苯并噻二唑为受体单元的A-D-A型给体小分子材料(BDT(TBTTT6)_2、BDT(TffBTTT6)_2、TBDT-T6ff BT、OBDT-T6ffBT)。并讨论了氟原子侧链与烷烃侧链对小分子的光伏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BT单元中引入氟原子可以有效调节分子能级,且其分子堆积更紧密,迁移率更高,因此具有更好的器件性能,但氟原子的引入使得其溶解性减小,而在噻吩桥环上增加烷烃侧链后,不仅提高了其分子溶解性,同时改善了其与PCBM的共混形貌,形成了具有纤维状的纳米互穿网络结构,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器件性能。对于TBDT-T6ffBT:PCBM的器件在经过添加剂和热退火同时处理后得到了6.1%的高能量转换效率。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M914.4
【部分图文】:

有机太阳能电池,可更新能源,太阳能电池,圆点


图 1.1 经过美国国家可更新能源实验室(NREL)认证的各类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记录,其中红色实心圆点表示有机太阳能电池单层器件[1]Figure1.1 the various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solar cell records by U.S. national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 (NREL) certification, the solid red dot represents the single-junctionorganic solar cell device.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活性层,光电转换


图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图Figure 1.2 The device structures of the organic solar cells.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 1.3 所示,其中活性层的光电转换的机理

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图,主要性能参数


图 1.3 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图Figure 1.3 The principle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organic solar cells.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雪花;温彬彬;;电池结构对大面积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J];山东工业技术;2018年07期

2 ;我国科学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J];石河子科技;2018年04期

3 陆恒;路皓;徐新军;吴有智;薄志山;;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与展望[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年20期

4 田禾;;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望商品化[J];国际学术动态;2002年01期

5 ;德国开发基于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智能太阳镜[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年15期

6 黄辉;;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应用及展望[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7年06期

7 李昂;;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新进展[J];电子世界;2018年06期

8 ;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取得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18年05期

9 拉迪娅;;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及工作方式分析(英文)[J];现代盐化工;2018年03期

10 ;我国科学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J];浙江化工;2018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辉;基于氧化锌改性界面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7年

2 廖勋凡;基于苯并噻二唑和苯并二噻吩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8年

3 黄立强;有机太阳能电池本体异质结垂直相分离的调控[D];南昌大学;2018年

4 王晨;有机太阳能电池载流子陷阱效应及相关器件物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5 李树军;基于电子传输层优化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6 苗洋;具有N型大π共轭结构的有机光伏材料的合成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8年

7 陈敬德;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微纳结构调控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8 王文艳;基于金属银纳米结构改善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吸收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9 孙倩倩;优化有源层形貌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10 安桥石;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腾腾;基于P3HT及稠环共轭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2 谢燊坤;非富勒烯受体ITIC及其改性材料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物理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年

3 徐晗;羧基功能化材料季胺化石墨烯量子点与果胶铯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阴极界面层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4 于昌仕;苝二酰亚胺类衍生物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5 姚嘉;基于PCE10与窄带隙受体的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6 范亚红;基于P3HT:PCBM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8年

7 郭泽邦;三元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制备及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8 蒋卫刚;基于引达省衍生物小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光伏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7年

9 蒋旭东;基于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10 郝海景;三聚茚型星型小分子受体和超支化聚合物受体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46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46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b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