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高比能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B33;TM912
【部分图文】:
图 1-2:锂离子电池主要组成成分Figure 1-2: Main components of a lithium ion battery池工作原理如图 1-3 所示,其反应实质是一个锂离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 LiCoO2,负极材料为石墨)工作原理,充电时,锂离子从 LiCoO2正极中脱出,进入下,进入石墨负极,此时 LiCoO2正极脱锂,石墨负极电子运动方向与锂离子方向相反;放电时,锂离子从解液中,进入 LiCoO2 正极,外部电子运动方向相反,墨负极脱锂。如此反复循环,实现锂离子在正负极间路中会有相同数量的电子来回运动。该电池总电化学如式 1-3~式 1-5 所示
图 1-3: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图[32]Figure 1-3: Working principle of commercial lithium-ion battery正极:LiCoO2= xLi++xe-+ Li1-xCoO2(式 1-3)负极:C+xLi++xe-=LixC6(式 1-4)反应总方程式:LiCoO2+C= Li1-xCoO2+ LixC6(式 1-5)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正极是锂离子电池的五大组成部分之一,在锂离子的循环过程中,正极材料不仅要提供在正负极来回循环的锂离子,还要为负极活性物质提供形成固态电解质(SEI)膜消耗的锂[33]。锂离子电池生产成本中,正极材料占所有成本的40%左右,所以电池的生产成本主要受正极材料成本的影响[34]。根据锂实际应用需求,能够满足以下要求的正极材料才算是理想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图 1-4:LiCoO2晶体结构图[38]Figure 1-4: Crystal structure diagram of LiCoO2正极材料晶石结构,电极点位高,它的理论比容量只有 120 mAh/g[39],是一种被认为有很大希望替代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晶体结构如图 1-5:LiMn2O4晶体结构图[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晨;王怀国;;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技术发展概况[J];新材料产业;2019年09期
2 周晓吉;刘婷婷;;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J];电池工业;2019年05期
3 黄云辉;;锂离子电池: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J];科学通报;2019年36期
4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奖励锂离子电池研究[J];宁波化工;2019年04期
5 鲁桃;程洁红;;溶剂萃取分离废锂离子电池中的钴[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9年06期
6 晏婷婷;郭小明;;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18年06期
7 杨杰;王婷;杜春雨;闵凡奇;吕桃林;张熠霄;晏莉琴;解晶莹;尹鸽平;;锂离子电池模型研究综述[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9年01期
8 高飞;朱艳丽;齐创;王松岑;杨凯;;锂离子电池安全事故激源浅析[J];电源技术;2019年03期
9 黄兵;;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组充电模式改造方案——锂离子电池管理研究之二[J];中国金属通报;2018年12期
10 黄红军;张晓雪;;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有价组分的研究现状[J];电源技术;201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保军;锂离子电池阳离子无序岩盐结构正极材料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9年
2 饶江宇;硅锡基线状电极及纤维型锂离子电池设计、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3 吴若飞;三维自组装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4 陈驰;锂离子电池钛基负极材料钛酸锌锂的合成及其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5 杨川宁;锂离子电池石墨烯基复合负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7年
6 朱佩佩;过渡金属磷化物制备及其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9年
7 张俊超;锂离子电池外壳铝合金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8 陈丁琼;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9 刘倩倩;锂离子电池负极析锂机制及抑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10 李俊夫;锂离子电池热耦合简化第一原理模型及SOC估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慧;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2 胡钦;中空核壳结构铁氧化物/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9年
3 高铭;碳包覆过渡金属氧化物/磷化物的制备与储锂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4 李彩生;充放电条件下硅碳电极原位变形观测及力-化耦合机理分析[D];湘潭大学;2019年
5 张义;锂离子电池无序富锂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6 张鹏宇;硅@碳复合材料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D];湘潭大学;2019年
7 朱成勇;动力锂离子电池SOC与SOH估算方法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8 李玲;锂离子电池耐高温PVDF-HFP基复合隔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9 张爽;锂离子电池正极用基于聚苯胺和聚吡咯的PTC电极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10 唐潇;碳基-过渡金属硫/硒化物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48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48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