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5 19:09
   目前,双端行波故障测距研究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线路双端必须配备高精度和高稳定度的实时时钟,且双端时钟必须保持绝对同步。同时,行波波速的不确定性对测距精度有较大影响。本文针对当前双端行波故障测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基于绝对时间同步和基于相对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的对比分析,发现基于相对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法在无需外部同步装置对双端时钟对时条件下,即可获取故障初始行波到达线路两端的绝对时刻,实现双端故障测距。本文采用光纤作通信通道,给出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行波故障定位方案。方案中提出了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测距方法和消除波速影响的行波测距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总结行波测距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光纤通信在故障测距中的应用现状,提出将光纤通信与行波测距原理结合实现故障定位思路。2.对基于绝对时间同步和基于相对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法的原理分别进行阐述,分析两种方法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并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评价。最终选取光纤作为通信通道,提出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行波故障定位方案。3.分析所提定位方案的整体测距系统结构,并提出方案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专用通道和复用通道下脉冲信号的传输时延以及时延的测定方法,并对脉冲信号的选取和工作方式作详细分析。4.提出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双端行波测距方法,该方法在线路两端分别配备信号收发信装置,利用两端得到的时间信息分别进行测距。将两端测距结果取平均值,得出最终测距结果,提高测距精度和可靠性。5.提出消除波速影响的行波测距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初始行波和脉冲信号的时间差作为故障区段判别依据,进而利用公式消去波速参数,最终得到不含波速的测距公式,消除了波速对测距结果的影响。6.搭建了220kV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模型以及点对点光纤通信系统模型。计算分析不同故障距离下的故障行波特性,并验证了本文所提两种定位方法的准确性和通用性。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所提出的无需双端对时条件下实现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测距精度满足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要求。利用文中所提消除行波波速的测距方法可进一步提高测距精度,测距可靠性高。本文所提的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故障定位方案在工程中既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利用GPS同步方式的双端测距方法配合使用,两种方法能够保证测距结果的可靠性,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学位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M75
【部分图文】:

仿真模型,故障仿真


图 4.2 仿真模型图Fig. 4.2 Simulation Model Diagram在图 4.2 仿真模型图中,线路 M、N 两侧分别都设有信号发送和接收装置,线路两端测距装置双发双收。仿真模型主要由 220kV 架空线路故障仿真模型、点对点光纤系统仿真模型以及行波检测模块和脉冲发射模块构成。对于仿真模型中的主要模块及参数设置在 4.2.2 小节详细介绍。4.2.2 仿真模块及相关参数设置1.220kV 架空线故障仿真模型220kV 架空线故障仿真模型部分是由 2 个电源和 2 段分布参数输电线以及故障模块构成的双端输电网络。其对应的仿真模型如图 4.3 所示。

架空线,仿真模型,参数设置


图 4.3 220kV 架空线仿真模型Fig. 4.3 Simulation Model of 220kV Overhead Line在图 4.3 中,电源采用“Three-phase-source”模型,E1 的参数设置如图 4.4(a)所示,电源 E2 的 A 相电势初相角为 30°,其他参数设置与电源 E1 相同。输电线路仿真模块采用模块库中的分布参数模型,仿真中通过改变Line1和Line2模型中的距离来改变故障点的位置。如 MN 两端线路总长为 100km,故障距离 17km,则可设置线路 Line1 长度为 17km,线路 Line2 长度为 83km。线路 Line1 的具体参数设置如图 4.4(b)所示,线路 Line2 参数除长度外其它参数设置与 Line1 相同。故障发生模块采用“Three-phase Fault”模型。由于在实际的电力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发生的概率最高。因此,本文在仿真中设置 A 相单相接地故障进行仿真,设置的故障发生时间为 0.022s。具体的故障参数设置如图 4.4(c)所示。

架空线,参数设置,仿真模型,模块


32(c)故障发生模块的参数设置图 4.4 220kV 架空线仿真模型中各模块参数设置rameter setting of each module in 220 kV overhead line si通信仿真模型,信号在光纤中的通信方式分为专用方式和复用C不同,但是测距原理是相同的,利用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丹;李俊峰;李仲彬;商经锐;马明涛;许守东;李贵良;;初探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检测与评价[J];农村电气化;2019年01期

2 范春菊;姜军;郭煜华;徐礼葆;罗珊珊;杨立璠;;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7年04期

3 刘慧海;张晓莉;艾淑云;田秋松;;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装置试验研究[J];电气应用;2015年05期

4 刘顺才;;煤矿配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的研究[J];煤;2012年01期

5 王升花;王平;;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故障测距新算法的仿真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年05期

6 李一峰;陈平;;行波故障测距及其应用[J];现代电力;2008年01期

7 谢菁;陈平;;直流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系统[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陈平,葛耀中,徐丙垠,李京;现代行波故障测距原理及其在实测故障分析中的应用—D型原理[J];继电器;2004年03期

9 石文芳;;信息化数字行波故障测距技术在500kV输电线路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年06期

10 汪燚春;廖利荣;王昆;秦妮娅;;T型高压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J];低碳世界;2016年2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峰;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优化算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广斌;实测数据环境下的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邬林勇;利用故障行波固有频率的单端行波故障测距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正祥;基于光纤时间同步的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9年

2 赵肖雪;基于小波包和相关算法的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故障测距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9年

3 邢志杰;铁路10kV自闭/贯通线行波故障测距算法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9年

4 盛远;混合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分析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5 陈惠;基于VMD的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6 齐超;行波故障测距在AT供电接触网系统中不同故障类型适用性的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7年

7 刘思然;牵引网阻抗频变参数矩阵计算的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8年

8 马延凯;基于小波分析的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刘万超;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故障测距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10 周晓军;组合式行波故障测距技术及其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55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55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8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