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主动调控的能效提升机理与方法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M621
【部分图文】:
?规划纲要(2006-2020年)》前沿技术中先进能源技术之一并写入《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K,9】。典型分布式冷热电供能系统概念如图1.1所示,按照能量梯??级利用的原则,来自燃料燃烧的高温余热驱动动力设备(燃气轮机、内燃机等)??产生电能,中温余热驱动吸收式制冷机产生冷量,低温余热用来直接供热或产生??生活热水[1()|。??燃料备―卜电??I?”中温余热??温I?制冷设备——^冷??度I?丨低■温‘热??^?换热^设备I——?热??—'?—?q排烟??图1.1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概念图??Figure?1.?1?Conceptual?diagram?of?the?typical?CCHP?system??随着分布式供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布式供能系统供能对象已经扩展为商场、??医院以及机场等多种建筑类型。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发展分布式供能技术的国家之??一,尤其在“加州大停电”之后,分布式供能系统建设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计划??到2020年,50%的新建的办公楼以及商业建筑均采用分布式供能技术。早在1979??年,欧洲部分国家就己经开始颁布三联供系统相关政策。目前欧洲已经投运的分??布式供能项目超过整个欧洲电力供应的18%,在丹麦以及芬兰等国家己经达到??30%以上。受限于国土面积以及资源分布等条件
供热、通风以及制冷所带来的建筑能耗增加n6,17]。??从1978年美国开始发展分布式供能技术以来,分布式供能技术发展己经走??过40余年,主要经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如图1.2所示。第一阶段,基于能的??梯级利用原则,构建以微小型动力为原动机的典型分布式供能系统。供能系统充??分体现系统节能、环保以及供能可靠性强的特点。第二阶段,构建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传统分布式供能技术成熟度高。与化石能源相反,可再生能源具有??不稳定、能量密度低以及受到较强地域限制的缺点,两者特点决定化石能源有很??强的互补特性。多能互补的分布式供能系统,通过供能系统内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的互补利用,充分弥补单一能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缺陷。第三阶段,构建分布??式能源网络系统。在一定区域内,将多个分布式供能系统构成区域供能网络,通??过整个区域大数据分析
圓??C分布式能源网络??c?Distributed?energy?network??图1.?2分布式供能系统发展历程??Figure?1.?2?Development?course?of?the?distributed?energy?system??分布式供能系统作为一种多能输出、高效节能以及可靠稳定的能源供应方式??已经被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理想状态下,系统按照额定设计条件,高效稳定的输??出多种能源以满足用户冷热电需求[18_21]。然而受到环境气温等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用户的用能需求并不固定,例如在寒冷的冬季以及炎热的夏季用户热负荷??以及冷负荷比较高,然而在过渡季节,用户冷热负荷很低,为了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负荷,分布式供能系统通常偏离设计工况运行,即所谓的变工况运行。这种??供能侧与用能侧不匹配将造成分布式供能系统热力特性、环保特性以及经济特性??急剧变差。随着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应用,改善分布式供能系统??变工况特性变得越来越重要[22,23]。??针对前文中提到的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行过程中供能侧与用能侧不匹配造成??的系统变工况运行热力性能较差等问题,本文研究的分布式供能系统主动调控方??法提供了一种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分布式供能系统可根据用户的用能需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管少锋;王宁;朱晨光;张明礼;;小型冷热电联供风光机互补的能源利用系统[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年02期
2 张立志;孙波;张承慧;李帆;;冷热电联供系统多目标运行优化(英文)[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9年03期
3 洪文鹏;滕达;;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集成及应用分析[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8年05期
4 吴晓鹏;;天然气驱动小型冷热电联供系统节能性分析[J];低碳世界;2018年11期
5 张鹏;;区域冷热电联供与分布式能源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24期
6 王涛;;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综述[J];上海节能;2016年12期
7 蒋润花;黄斯珉;尹辉斌;杨敏林;;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变工况性能实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6年11期
8 曹芷健;刘继春;武云霞;刘俊勇;李斌;王冬;卢天琪;;改进多状态方法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多目标评估[J];分布式能源;2017年01期
9 阮春海;;建筑中天然气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技术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年52期
10 景卫哲;刘洋;田宇娣;;计及预测误差的冷热电联供系统成本计算方法[J];华电技术;201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峰;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主动调控的能效提升机理与方法[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9年
2 康利改;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动态匹配的弱解耦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3 赵峰;冷热电联供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王江江;楼宇级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及多属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5 蒋润花;冷热电联供系统集成机理研究及全工况性能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皇甫艺;燃气内燃机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集成式热管理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陈强;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全工况特性与主动调控机理及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8 陈曦;基于燃料电池的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集成分析和多目标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9 骆钊;冷热电联供型微网能量优化管理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10 李淼;分布式能源系统3E效益综合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荣权;基于强化萤火虫算法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D];深圳大学;2018年
2 窦超;冷热电联供与地源热泵耦合的分布式供能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3 卢艳超;基于变负荷工况下冷热电联供系统蓄能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4 王豪;含风光互补的冷热电联供系统运行策略优化[D];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
5 陈艳华;工业园区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配置及运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年
6 晁岱旭;综合能源冷热电联供系统调度及参数耦合PSO算法[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7 王宁;多能源互联耦合系统协同优化策略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
8 邱恒;园区级能源互联网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调度[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9 秦成伟;天然气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优化设计与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8年
10 李昀璐;燃气轮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运行优化及综合评价建模方法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60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60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