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含多感应电动机负荷的微网电压稳定性仿真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29 08:01
   微网中含大量高度非线性的感应电动机负荷,对微网孤岛运行时的电压稳定性构成严重威胁。为此,针对含多感应电动机负荷的微网,根据电力系统功率平衡的原则,从理论上推导了微网各电动机负荷转差与系统电压的动态耦合关系,进而说明感应电动机负荷更加敏感的原因及多感应电动机负荷的转差和系统电压之间的动态耦合特性与微网稳定性相关。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风光柴储多源主从控制微网,通过仿真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多机叠加启动及微网故障两种情况下微网的电压稳定性,进而提出了提高含多感应电动机负荷的微网电压稳定性的措施。仿真结果表明,多感应电动机负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微网电压稳定性具有重大影响,且串联主从微网的临界故障清除时间受三相短路故障点离感应电动机负荷点的距离和故障点离主控单元的距离双重制约,采用叠加启动策略和故障点快速切机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微网电压稳定性。所得结论为含多感应电动机负荷的微网稳定性研究与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部分图文】:

模型图,微网,感应电动机,模型


ωm=(1-s)ω0,为转子电角速度;PL为电动机的负载功率;TJ为电动机转动惯量时间常数。感应电动机的负载转矩TL为:TL=Aω2+Bω+C(5)式中:A,B,C分别为电动机负载转矩中与转速有关及无关部分的比例系数。由式(5)可得负载功率为:PL=Aω3+Bω2+Cω(6)为分析含多感应电动机负荷的微网电压与各电动机转差的动态耦合关系,以接于同一母线的两台感应电动机IM1和IM2为例建立图1所示的微网模型。图中:Vn(n=1,2)为微电源DGn逆变器输出电压;Pn和Qn分别为DGn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δn为微电源DGn的输出电压的相角;XC为补偿容抗;微电源DGn的输出阻抗和线路阻抗之和等效表示为Zn∠θn=Rn+jXn,其中,θn为微电源等效输出阻抗的相角。图1含两台感应电动机的微网模型Fig.1Modelofmicrogridwithtwoinductionmotors微电源输出功率的表达式为:PnQn[]=cos(θn-δn)cosθnsin(θn-δn)sinθn[]VmVnZn-V2mZn熿燀燄燅(7)微网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方程为:∑nQn=Qm1+Qm2-QC(8)式中:Qm1和Qm2分别为感应电动机IM1和IM2消耗的无功功率;QC为电容补偿的无功功率。设微网中k台(算例中k取2)

模型图,微网,感应电动机,模型


ωm=(1-s)ω0,为转子电角速度;PL为电动机的负载功率;TJ为电动机转动惯量时间常数。感应电动机的负载转矩TL为:TL=Aω2+Bω+C(5)式中:A,B,C分别为电动机负载转矩中与转速有关及无关部分的比例系数。由式(5)可得负载功率为:PL=Aω3+Bω2+Cω(6)为分析含多感应电动机负荷的微网电压与各电动机转差的动态耦合关系,以接于同一母线的两台感应电动机IM1和IM2为例建立图1所示的微网模型。图中:Vn(n=1,2)为微电源DGn逆变器输出电压;Pn和Qn分别为DGn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δn为微电源DGn的输出电压的相角;XC为补偿容抗;微电源DGn的输出阻抗和线路阻抗之和等效表示为Zn∠θn=Rn+jXn,其中,θn为微电源等效输出阻抗的相角。图1含两台感应电动机的微网模型Fig.1Modelofmicrogridwithtwoinductionmotors微电源输出功率的表达式为:PnQn[]=cos(θn-δn)cosθnsin(θn-δn)sinθn[]VmVnZn-V2mZn熿燀燄燅(7)微网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方程为:∑nQn=Qm1+Qm2-QC(8)式中:Qm1和Qm2分别为感应电动机IM1和IM2消耗的无功功率;QC为电容补偿的无功功率。设微网中k台(算例中k取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伟;卢念功;张庆元;;电压稳定性浅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1期

2 刘通;;电网电压稳定性的计算分析与控制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31期

3 邱晓燕,王建,刘红超,李兴源;放射形配电网的电压稳定性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李建丽;李黎黎;;大规模风电场并网的电压稳定性问题探讨[J];太阳能;2006年06期

5 王永辉;林莉;牟道槐;;影响配电网大干扰电压稳定性的因素分析[J];电气应用;2007年09期

6 于海波;;电网中电压稳定性的分析[J];水利电力机械;2007年10期

7 林舜江;李欣然;刘杨华;;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及负荷对其影响研究现状[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8年01期

8 熊虎;彭志炜;洪绍云;苏建;;单边电力市场的电压稳定性分析[J];继电器;2008年09期

9 李洪波;;浅谈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8期

10 郭虎奎;李凤婷;;基于双馈风电模型的电压稳定性研究[J];四川电力技术;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汪洋;广域测量系统可靠性及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电压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王亮;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快速评估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李季;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的分岔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4 戴博;基于局部分岔理论的电压稳定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寒;基于电压稳定性分析的TSVG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田云翔;风电场功率波动特性预测及其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俊吉;风电接入对新疆吐鲁番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胡一波;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及其风险分析[D];南昌大学;2015年

5 段天元;含高渗透间歇性能源的哈密电网电压稳定性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6 李猛;大规模风电/光伏特高压直流外送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7 迟昆;基于分岔理论的负荷特性对电压稳定性影响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8 尚广广;风电并网电压稳定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5年

9 赵威;风电并网对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霍腾宇;基于模式识别的区域电网电压稳定性在线监测模型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60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60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e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