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包覆磷酸铁锂柔性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Q131.11;TM912
【部分图文】:
相比于最早的锂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自放电小、可重复充放电、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而 1991 年,首个用于商业的锂离子电池由日本的索尼公司发布,该项成果使得更多的人把目光转向了这个领域[12]。1.2.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一般由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电池壳等组成[13],它主要依靠可以在正、负极之间自由穿梭的锂离子的移动来工作,其工作原理如同 1.2.1 所示。充电时,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Li+从正极材料脱嵌,经过可以使 Li+自由透过的隔膜,嵌入到负极材料中,负极材料嵌入的锂离子越多,其充电比容量也越高;而在放电时,Li+会从负极材料脱插,重新嵌入正极材料中,相应地,此时嵌入正极的锂离子越多,其放电比容量也越高[14]。因此,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的本质就是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之间的往返迁移过程,该过程是一个可逆的电化学反应过程,可使材料的晶体结构保持较高的完整性。因该过程像一个“摇椅”,因此锂离子电池又被形象地称为“摇椅电池”[15]。
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磷酸铁锂[17-21](LiFePO4)因其具量(170mAh/g)、稳定的充放电平台(3.4V 左右)、较长的循环)、安全、无毒、无污染、原料廉价易得等优点,成为最具正极材料之一,目前,不仅应用于手机、电脑等小型电子设合动力汽车等大型交通设备上也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酸铁锂的晶体结构及特点PO4为典型的正交橄榄石型结构,Pnma 空间群[22],其晶m,b=1.0334nm,c=0.4693nm[23]。整个晶体结构是由 PO4四面体互相连接组成的,如图 1.3.1 所示。其充放电反应如下:4 1- x4LiFePO Fe PO xLi xe 充电脱锂放电嵌锂看出,在该过程中,有 LiFePO4和 FePO4两相参与反应。在充电6层中迁移出来,嵌入负极,形成新的 FePO4相;放电过程则回正极,形成 LiFePO4相[24,25]。两相的转变不会使磷酸铁锂形,因此,其具有更长的循环寿命。
第 1 章 绪论最常见的,它又可划分为纸状结构、海绵/多孔结构和织物结构。状结构具有高表面积、轻而薄、可以实现大规模制备的特点,无论还是依靠柔性基底成膜,都有广泛的报道。Cao 等[49]采用压力可控制备出了自支撑的钛酸锂(Li4Ti5O12)/碳纳米管/纤维素纳米纤维(T/CNF)柔性纸电极。该过程是将含有 LTO、CNT 和 CNF 的电极机,在可控的压力 1.0Mpa 下通过 PC 膜过滤,然后再将含有 CNT悬浮液在之前得到的薄膜上过滤,干燥后即可得到该柔性薄膜,并达 15.0Scm-1。Leijonmarck 等[50]则使用 CNF 作为电极粘结材料和将含有电池电极材料组分的水分散系按顺序抽滤来得到纸柔性电极厚度只有 250μm,其横截面的 SEM 图像如图 1.4.1 所示。K商业化的纸巾作为碳纸,通过两步渗透-碳热还原技术得到了 纸杂化电极,该电极在电流密度为 0.1 mA cm-2时的首次可逆面容-2,并且在该电流密度下循环 500 次后,其面容量增大至 222μA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磷酸铁锂粉碎烘干包装及输送成套生产线在流能粉体研制成功[J];中国粉体工业;2016年05期
2 徐浩;蒋守宽;;水分对磷酸铁锂的电性能影响分析[J];电源技术;2019年08期
3 徐丹;肖仁贵;柯翔;马志鸣;;用电池级纳米层状磷酸铁制备磷酸铁锂研究[J];电源技术;2019年09期
4 唐湘平;李超;刘述平;徐凌飞;张水平;;工业级硫酸亚铁制备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J];广州化工;2019年18期
5 李超;刘述平;冯雪茹;;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7年24期
6 张谦;崔海洋;王青;樊金鹏;;磷酸铁锂改性技术的专利信息分析[J];电池;2016年06期
7 张凯;吴征;;东风压倒西风?——叫停三元锂电之后的思考[J];新能源汽车新闻;2016年03期
8 ;新疆理化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研制获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11年02期
9 李蔚;;斯特兰打造磷酸铁锂的领军人[J];电源技术;2007年09期
10 王曦悦;;积极应对磷酸铁锂专利问题[J];新材料产业;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微波水热/等离子体合成、改性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杨文宇;表面修饰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改善及其老化抑制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3 骆艳华;多离子掺杂电池级磷酸铁的设计与制备[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阮艳莉;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姚斌;磷酸铁锂低温相变行为及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刘铁峰;高倍率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制备及电极导电粘结剂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王博;磷酸铁锂/石墨烯三维结构复合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刘厚彬;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石墨烯以及磷酸铁锂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9 马元;磷酸铁锂及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杨新河;碳材料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性能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烁;碳包覆磷酸铁锂柔性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2 李志文;磷酸铁锂的绿色制备工艺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3 冯硕;表面改性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化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4 张伟伟;微波消解磷铁技术及磷酸铁结晶机理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5 孙少先;新型磷酸铁前驱体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9年
6 李鹏飞;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改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7 陈雨晴;磷酸铁锂纳米颗粒电化学机理及相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8 霍涛涛;磷酸铁锂/三维碳骨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9 刘一林;撞击流反应器制备电池级超细磷酸铁[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10 韩磊;湿法磷酸氨化料浆渣制备磷酸铁[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74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74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