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人工过零开断的杯状纵磁真空灭弧室触头结构优化

发布时间:2020-11-12 12:39
   随着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快速发展和新能源与信息科学技术的普遍应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工程应用日益成熟。研发高电压电流等级真空断路器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改进真空电弧控制技术及合理、有效地优化灭弧室触头结构。灭弧室触头结构的优化对真空断路器提高电流开断能力有密切的相关性。但现有的交流灭弧单元不适用于直流开断,将当前为交流开断工况所设计的灭弧室触头结构直接应用于直流开断工况,可能会影响开断可靠性,达不到开断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基于人工过零开断的杯状纵磁真空灭弧室触头的设计优化规律进行研究。论文分析了真空电弧在纵向磁场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搭建了真空灭弧室的物理模型,并基于成熟的传统交流灭弧单元确立了基于人工过零的杯状纵磁真空灭弧室触头的基准参数及优化范围,结合后续实验开展确定了仿真环境工况。对采用人工过零开断方式的真空灭弧室触头弧隙纵向磁场分布强度在燃弧阶段和弧后阶段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得到了部分参数对弧隙纵向磁场强度分布的作用规律,同时计算得到在三电极“引弧”方式下,各关注参数对电弧弧柱初始扩散速度的影响。对制造加工的触头进行开断触发实验,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并提出了杯状纵磁型真空灭弧室触头设计的优化规律,为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M561.5
【部分图文】:

电弧形态,真空灭弧室,主要结构


4图 1-1 真空灭弧室的主要结构于真空灭弧室,电弧的产生和熄灭都在触头之斑点的运动、分布均与触头结构有关[11]。真空电能力,而灭弧室触头作为电弧形态变化的重要影断路器设计的核心部分。向磁场控制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电弧控制结构产生纵向磁场来控制电弧。研究者针对纵向以改善触头间隙的纵磁强度和分布,提高了电弧空电弧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电弧弧柱和阴极向磁场是通过洛伦兹力使电子围绕纵磁力线方向

密度分布,纵向磁场触头,结构示意图,纵向磁场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中电流密度分布在内的磁场特性的影响,得到了纵向磁场幅值、分布、滞后果[24-27]。除杯状纵磁触头外,研究者还对不同匝数的线圈型纵磁触头进行了磁场特性析[28-38]。与杯状纵磁触头结构相比,线圈型触头产生的纵向磁场具有更强的度,对真空电弧具有更强的控制作用,但弧后阶段的剩余纵向磁场同样较大弧后介质的恢复。线圈型纵向磁场触头加工成本相比杯状结构更高,回路电杯状触头在灭弧室对电弧的开断过程中所产生的纵向磁场强度适中且分布更同时更易于加工、适合批量生产。

密度分布,纵向磁场触头,结构示意图,纵向磁场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中电流密度分布在内的磁场特性的影响,得到了纵向磁场幅值、分布、滞后果[24-27]。除杯状纵磁触头外,研究者还对不同匝数的线圈型纵磁触头进行了磁场特性析[28-38]。与杯状纵磁触头结构相比,线圈型触头产生的纵向磁场具有更强的度,对真空电弧具有更强的控制作用,但弧后阶段的剩余纵向磁场同样较大弧后介质的恢复。线圈型纵向磁场触头加工成本相比杯状结构更高,回路电杯状触头在灭弧室对电弧的开断过程中所产生的纵向磁场强度适中且分布更同时更易于加工、适合批量生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帆行;;真空灭弧室磁场触头专利技术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年12期

2 蒋原;武建文;;纵向磁场中触头材料和直径对中频真空电弧特性的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20期

3 董华军;杨海军;郭英杰;向川;康凯;郭方准;;一种具有横纵磁场的新型真空灭弧室触头三维磁场仿真[J];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05期

4 何俊佳;袁召;赵文婷;方帅;喻新林;潘垣;;直流断路器技术发展综述[J];南方电网技术;2015年02期

5 刘路辉;庄劲武;江壮贤;徐国顺;;混合型直流真空断路器小间隙下的分断特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33期

6 孙巍;刘洋;张洪达;孙晨;史宗谦;;基于ANSYS的中压真空灭弧室内部磁场的仿真分析[J];黑龙江电力;2014年04期

7 刘路辉;庄劲武;江壮贤;徐国顺;武瑾;;混合型直流真空断路器触头技术——现状与发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21期

8 荣命哲;杨飞;吴翊;孙昊;李阳;纽春萍;;直流断路器电弧研究的新进展[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1期

9 王流火;王立军;杨鼎革;贾申利;史宗谦;;电极材料和直径对真空电弧电压和阳极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34期

10 吴洪江;庄劲武;江壮贤;;小开距下直流真空断路器介质恢复试验及分析[J];低压电器;2012年2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德恩;直流真空断路器换流回路参数优化及弧后介质恢复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黎明;非对称真空灭弧室凹形纵向磁场触头结构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3 薛从军;具有凹状纵向磁场分布的真空灭弧室触头设计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4 金烨;新型真空断路器纵向磁场触头结构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5 吴志强;一种具有1/2匝线圈纵向磁场触头结构的真空灭弧室[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80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880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7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