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法合成LiMn 0.8 Fe 0.19 Mg 0.01 PO 4 /C正极材料
发布时间:2020-12-13 07:19
锂离子电池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已经应用的越来越广,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锂离子电池的所有材料中,正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产品的成本和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开发低成本、高安全性、绿色环保、高性能的正极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橄榄石型正极材料LiMnP04具有4.1 V的高电压、低成本及优良的安全性能和耐过充性能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但是LiMnPO4的电子结构中能带间隙为2 eV表现为绝缘体特征,其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都非常低。课题组前期通过碳包覆和Fe、Mg金属离子掺杂等方法研究得出在此分子式LiMno.8Fe0.19Mg0.01PO4/C下,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电化学性能。传统的热传导加热方式具有能耗高、时间长等缺点,而微波加热具有节能高效、安全无污染等优点。本文采用微波烧结工艺合成LiMn0.8Fe0.19Mg0.01PO4/C正极材料,以改善正极材料LiMno.8Fe0.19Mg0.01PO4/C的电化学性能为主要目的。探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升温速率、保温时间、碳含量、两段法加热和烧结后再球磨退火等对材料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接着对前驱体的球磨工艺进行...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各种电池能量密度??Fig.?1-1?Energy?density?of?various?batteries??为满足电池更高的性能需求,日本AsahiKasei公司⑷设计开发了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本质是一种浓差电池,其正负电极均是由嵌入型锂离子化合物??组成,是指其中的Li+嵌入和脱出正负极材料的一种可充放电的高能电池。??图1-2为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示意图。如果以UC〇02正极材料和石墨负极材料??为例,充电时的电极反应可以表不为:??正极:LiCo〇2?—?Li卜xCo〇2?+?xLi+?+?xe-??负极:6C?+?xLi+?+?xe-?—?LixC6??■?,?丨丨广^??,_^ji?T-4-—?J?T?-|1??■■■■B?:?_?K"h-.r'?;ir■!?...?j??rat??Charged?Electrode?Discharged?Electrode??图1-2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示意图??Fig.?1-2?Schematic?diagram?of?charge?and?discharge?processes?in?a?lithium?ion?battery??1.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作为电极??材料参与电化学反应,还要提供锂源。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核心和关键。??在设计和选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比如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各种因素。理想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应该满足??以下条件[8
与层状材料放电曲线不同,匕屮£?04的充放电曲线在3.4?V?(相对于Li/Li+)??有一很平的电压平台,因此有研究者认为UFeP04的脱/嵌锂反应为两相反应[28,29],??锂离子脱嵌过程就是发生在LiFeP04/FeP〇4之间的相变过程。图1-4为LiFeP04??在充放电中的结构变化示意图。另一种观点认为LiFeP04脱/嵌是单相反应。谷林??等?^]利用球差校正环形明场成像技术不仅可以直接观察到UFeP〇4中的锂离??子,而且首次在部分脱锂的LiFeP04单晶纳米线(6/=65nm)观测到了锂离子隔??行脱出的现象。Liu等和Orikasa等分别利用软X射线吸收光谱和时间分辨??X射线衍射从实验上给出了?LiFeP04脱锂过程中存在单相结构的证据。第三种观??点认为LiFeP04在脱嵌/锂过程中出现LiFeP04/II阶/FePCM三相共存结构。为了阐??明颗粒尺寸或掺杂等对阶结构的影响,Suo?L?M等进一步研究了部分脱锂的Nb??掺杂LiFeP〇4纳米颗粒(c/=?200?nm)的原子结构,清楚地观察到了沿a轴方向??LiFeP〇4和FePCM两相界面处存在高度有序的阶结构。阶结构界面厚度约为2nm,??并且与6轴方向垂直,这进一步支持了锂离子沿6轴方向一维输运模型。同时,??两相界面呈弯曲状。Nb在Li为的掺杂不会对阶结构的出现产生明显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Ⅸ)——非水液体电解质材料[J]. 刘亚利,吴娇杨,李泓.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4(03)
[2]原子尺度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近平衡结构[J]. 肖东东,谷林. 中国科学:化学. 2014(03)
[3]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Ⅷ)——负极材料[J]. 罗飞,褚赓,黄杰,孙洋,李泓.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4(02)
[4]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VII)——正极材料[J]. 马璨,吕迎春,李泓.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4(01)
[5]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O2的最新研究进展[J]. 赵红远,刘兴泉,张峥,阙东阳,吴玥.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3(06)
[6]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改性[J]. 王兆翔,陈立泉,黄学杰. 化学进展. 2011(Z1)
本文编号:2914157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各种电池能量密度??Fig.?1-1?Energy?density?of?various?batteries??为满足电池更高的性能需求,日本AsahiKasei公司⑷设计开发了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本质是一种浓差电池,其正负电极均是由嵌入型锂离子化合物??组成,是指其中的Li+嵌入和脱出正负极材料的一种可充放电的高能电池。??图1-2为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示意图。如果以UC〇02正极材料和石墨负极材料??为例,充电时的电极反应可以表不为:??正极:LiCo〇2?—?Li卜xCo〇2?+?xLi+?+?xe-??负极:6C?+?xLi+?+?xe-?—?LixC6??■?,?丨丨广^??,_^ji?T-4-—?J?T?-|1??■■■■B?:?_?K"h-.r'?;ir■!?...?j??rat??Charged?Electrode?Discharged?Electrode??图1-2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示意图??Fig.?1-2?Schematic?diagram?of?charge?and?discharge?processes?in?a?lithium?ion?battery??1.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作为电极??材料参与电化学反应,还要提供锂源。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核心和关键。??在设计和选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比如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各种因素。理想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应该满足??以下条件[8
与层状材料放电曲线不同,匕屮£?04的充放电曲线在3.4?V?(相对于Li/Li+)??有一很平的电压平台,因此有研究者认为UFeP04的脱/嵌锂反应为两相反应[28,29],??锂离子脱嵌过程就是发生在LiFeP04/FeP〇4之间的相变过程。图1-4为LiFeP04??在充放电中的结构变化示意图。另一种观点认为LiFeP04脱/嵌是单相反应。谷林??等?^]利用球差校正环形明场成像技术不仅可以直接观察到UFeP〇4中的锂离??子,而且首次在部分脱锂的LiFeP04单晶纳米线(6/=65nm)观测到了锂离子隔??行脱出的现象。Liu等和Orikasa等分别利用软X射线吸收光谱和时间分辨??X射线衍射从实验上给出了?LiFeP04脱锂过程中存在单相结构的证据。第三种观??点认为LiFeP04在脱嵌/锂过程中出现LiFeP04/II阶/FePCM三相共存结构。为了阐??明颗粒尺寸或掺杂等对阶结构的影响,Suo?L?M等进一步研究了部分脱锂的Nb??掺杂LiFeP〇4纳米颗粒(c/=?200?nm)的原子结构,清楚地观察到了沿a轴方向??LiFeP〇4和FePCM两相界面处存在高度有序的阶结构。阶结构界面厚度约为2nm,??并且与6轴方向垂直,这进一步支持了锂离子沿6轴方向一维输运模型。同时,??两相界面呈弯曲状。Nb在Li为的掺杂不会对阶结构的出现产生明显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Ⅸ)——非水液体电解质材料[J]. 刘亚利,吴娇杨,李泓.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4(03)
[2]原子尺度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近平衡结构[J]. 肖东东,谷林. 中国科学:化学. 2014(03)
[3]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Ⅷ)——负极材料[J]. 罗飞,褚赓,黄杰,孙洋,李泓.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4(02)
[4]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VII)——正极材料[J]. 马璨,吕迎春,李泓.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4(01)
[5]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O2的最新研究进展[J]. 赵红远,刘兴泉,张峥,阙东阳,吴玥.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3(06)
[6]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改性[J]. 王兆翔,陈立泉,黄学杰. 化学进展. 2011(Z1)
本文编号:2914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914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