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光伏逆变器并联系统环流抑制方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4 18:47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它能将光伏阵列发出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供负载使用或并网。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多台逆变器的并联运行,并联运行虽然可以提高系统的输出功率,但容易在逆变器之间形成环流,而环流不仅会降低逆变器的效率,还会影响到逆变器的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这就使得对逆变器并联运行控制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研究了单台逆变器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理论,在分析了单台逆变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两台逆变器并联运行的等效模型;分析了环流是由逆变器输出电压和等效阻抗不一致所引起的。在环流的抑制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传统下垂控制,其原理是通过功率计算单元计算出有功和无功,然后再根据下垂控制方程得到电压幅值和频率的指令值,再通过反馈控制调节逆变器各自的电压幅值和频率,以使各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及频率达到一致,进而达到抑制环流的目的。由于传统下垂控制忽略了逆变器等效阻抗中的电阻成分且其下垂系数在控制过程中为恒定不变的,因此传统下垂控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以传统下垂控制为基础,针对其局限性提出了三点改进:针对传统下垂控制存在功率耦合问题提出了同时用有功和无功来调节... 

【文章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光伏逆变器并联系统环流抑制方法的研究


集中控制并联系统框图

框图,主从控制,并联系统,结构框图


主从控制并联系统框图

框图,逻辑控制系统,框图,逆变单元


图 3 分散逻辑控制系统框图 Decentralized logic control system block d控制中,彻底解决了因单点故障而引起变器的好坏不影响其它逆变器的工作状制,而且该控制方式还能使并联系统得单元需要较多的通信线连接,这会使系还会相互干扰影响到系统的可靠性;此。因此,有互连线控制已逐渐被无互制绍的三种控制方式中,各逆变单元间都逆变单元间的相互连线既影响到了系统。因此,想要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间的相互连线,即无互连线控制[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具有功率精确分配能力的逆变器电压谐波分频下垂控制方法研究[J]. 刘海涛,吕志鹏,苏剑,吴鸣,张昌华,陈昕,廉静如.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5(19)
[2]新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压型控制方法[J]. 刘鸿鹏,朱航,吴辉,王卫,王春祥,徐殿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21)
[3]并联逆变系统谐波环流的抑制方法及功率计算[J]. 周龙华,舒杰,宋香荣,张先勇.  电力电子技术. 2015(04)
[4]微网逆变器并联运行的改进下垂控制策略[J]. 姚骏,杜红彪,周特,谭义.  电网技术. 2015(04)
[5]光伏并网多逆变器并联建模及谐振分析[J]. 张兴,余畅舟,刘芳,李飞,徐海珍,汪杨俊,倪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03)
[6]微电网孤岛运行的自适应主从控制技术研究[J]. 张项安,张新昌,唐云龙,孔波利,崔丽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4(02)
[7]光伏并网逆变器无线并联控制技术[J]. 高金辉,王虹霞.  电源技术. 2013(09)
[8]基于改进下垂控制的分布式电源并联运行技术[J]. 谢玲玲,时斌,华国玉,闻枫,杨露露,董权力.  电网技术. 2013(04)
[9]分布式光伏发电现状及走势[J]. 孙李平,李琼慧,黄碧斌.  中国电力教育. 2013(06)
[10]基于解耦控制的多模块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抑制策略[J]. 何国锋,徐德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18)

博士论文
[1]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与环境效益分析方法研究[D]. 秦湘灵.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

硕士论文
[1]光伏逆变器并联系统新型下垂控制策略的研究[D]. 王峰.安徽理工大学 2017
[2]光伏逆变器并联控制及谐波环流抑制方法的研究[D]. 杨盼盼.安徽理工大学 2016
[3]自适应光伏功率波动的逆变器下垂并联技术研究[D]. 朱航.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4]3 kW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设计及综合效益分析[D]. 李晓伟.山东农业大学 2015
[5]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寻优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 徐杰.浙江理工大学 2015
[6]家用小型单相光伏逆变器的研制[D]. 邓佳钧.大连理工大学 2014
[7]不同容量单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D]. 李依璘.重庆大学 2014
[8]微网多逆变器并联电压不平衡控制方法研究[D]. 周洁.湖南大学 2014
[9]基于下垂控制的三相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D]. 房玲.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4
[10]微网中光伏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D]. 王尚.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16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916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e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