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网内电源协调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8 12:37
建国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重新焕发生机,特别是近四十年来,经济成就卓然,随之带来的是能源、环境问题,在这种环境下基于清洁能源发展起来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分布式发电技术与传统大电网比较,具有控制灵活、清洁且效率高和可用于短距离输电取代远距离输电减少长距离输电负担等优点[1]。正如“一个硬币有两面”一样,分布式发电也具有分布式电源间歇性、不可控性和与电力系统协调比较困难等缺点,由于这些特点,微电网的概念逐渐被大家知晓,其实际上包括了分布式电源、储能单元、逆变器以及负荷等[2],它们之间按照特定规划设计连接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其中,类型十分丰富的分布式电源为使用者提供了广泛的输出选择,而要想确保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行之有效的控制策略方法就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对微电网中微电源的协调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微电网以及微电网的控制策略当前的最新学术动态进行简单介绍,随后在分布式发电的现今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光伏、风电、燃料电池以及蓄电池储能等一系列微电源的控制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接下来微电网网内电源协调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为了对...
【文章来源】:长春工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光伏电池参数设置
第2章微电源的建模与分析9图2-3光伏电池参数设置图2-4电池模块参数设置图2-5光伏电池仿真模型光伏电池输出特性仿真:仿真设置一:温度28C,光照分别为10002Wm、8002Wm、6002Wm,得到的光伏阵列输出P-U、I-U特性曲线如下:在上图中,温度为28C,光照分别为10002Wm、8002Wm、600Wm2时分别对应图2-6、图2-7中的上、中、下三根特性曲线。图2-7中,曲线和U轴相交点对应光伏电池开路电压ocU,与I轴相交点与光伏电池短路电流kI相对应。在图2-6可以看出,光照强度升高时,光伏模块的输出功率与之同趋势变化,一个光照强度对应一个功率输出最大值。从图2-7可以看出,在光照强度升高的情况下,光电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均出现增强。
第2章微电源的建模与分析9图2-3光伏电池参数设置图2-4电池模块参数设置图2-5光伏电池仿真模型光伏电池输出特性仿真:仿真设置一:温度28C,光照分别为10002Wm、8002Wm、6002Wm,得到的光伏阵列输出P-U、I-U特性曲线如下:在上图中,温度为28C,光照分别为10002Wm、8002Wm、600Wm2时分别对应图2-6、图2-7中的上、中、下三根特性曲线。图2-7中,曲线和U轴相交点对应光伏电池开路电压ocU,与I轴相交点与光伏电池短路电流kI相对应。在图2-6可以看出,光照强度升高时,光伏模块的输出功率与之同趋势变化,一个光照强度对应一个功率输出最大值。从图2-7可以看出,在光照强度升高的情况下,光电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均出现增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主从控制孤岛微电网的优化故障控制策略[J]. 张凡,牟龙华,王子豪,周涵,张鑫.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0(04)
[2]浅谈分层模型预测控制的风电场电压协调控制策略[J]. 席管龙,王永平. 电子测试. 2020(02)
[3]基于PSCAD的太阳能电池模型与MPPT算法的仿真与实现[J]. 李禹生,李伟令,李晓辉,冯祥伟,马明乐,王红庆. 电气应用. 2019(10)
[4]一种微电网逆变器下垂控制策略仿真分析[J]. 雍康倩,董心怡. 电工技术. 2019(15)
[5]基于主从控制的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J]. 李鑫卓. 电气自动化. 2019(04)
[6]考虑蓄电池荷电状态的孤岛直流微网多源协调控制策略[J]. 王琛,孟建辉,王毅,李春来. 高电压技术. 2018(01)
[7]基于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区域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动态分群建模[J]. 盛万兴,季宇,吴鸣,刘海涛,寇凌峰. 电网技术. 2017(10)
[8]孤岛微电网多Agent分布式双层控制方法[J]. 康文发,李强,陈民铀,彭琮波,陈飞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8(03)
[9]基于改进功率环的微电网对等控制策略研究[J]. 王凌云,周璇卿,李升,刘远. 中国电力. 2017(09)
[10]直流微电网稳定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 李霞林,王成山,郭力,周丽红,冯怿彬. 供用电. 2015(10)
博士论文
[1]超导磁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的应用及其状态评估方法研究[D]. 刘洋.华中科技大学 2016
[2]双馈风力发电机积分滑模励磁控制与混合粒子群优化设计[D]. 王慧敏.天津大学 2010
[3]微网控制及运行特性分析[D]. 肖朝霞.天津大学 2009
[4]PWM逆变器特定消谐式谐波抑制技术的研究[D]. 佟为明.哈尔滨工业大学 1999
硕士论文
[1]孤岛式微电网协调控制和无功补偿控制研究[D]. 孔胜超.山东大学 2019
[2]配电网下的多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D]. 冯文德.辽宁工业大学 2019
[3]基于阻抗分析的微电网稳定性研究[D]. 陶馨.浙江大学 2018
[4]多分布式电源协同控制研究[D]. 王晗.济南大学 2017
[5]三相PFC整流器的建模分析与系统控制设计实现[D]. 郑佳泰.华南理工大学 2017
[6]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多源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 孙厚涛.东南大学 2016
[7]尖晶石结构LiNi0.5Mn1.5O4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D]. 王栋.吉林大学 2016
[8]微电网逆变器运行控制策略的研究[D]. 徐晓龙.燕山大学 2016
[9]微电网用单相能馈型模拟负载的控制问题研究[D]. 李凯.辽宁工业大学 2016
[10]微电网能量管理的算法研究及实现[D]. 费阳.东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43766
【文章来源】:长春工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光伏电池参数设置
第2章微电源的建模与分析9图2-3光伏电池参数设置图2-4电池模块参数设置图2-5光伏电池仿真模型光伏电池输出特性仿真:仿真设置一:温度28C,光照分别为10002Wm、8002Wm、6002Wm,得到的光伏阵列输出P-U、I-U特性曲线如下:在上图中,温度为28C,光照分别为10002Wm、8002Wm、600Wm2时分别对应图2-6、图2-7中的上、中、下三根特性曲线。图2-7中,曲线和U轴相交点对应光伏电池开路电压ocU,与I轴相交点与光伏电池短路电流kI相对应。在图2-6可以看出,光照强度升高时,光伏模块的输出功率与之同趋势变化,一个光照强度对应一个功率输出最大值。从图2-7可以看出,在光照强度升高的情况下,光电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均出现增强。
第2章微电源的建模与分析9图2-3光伏电池参数设置图2-4电池模块参数设置图2-5光伏电池仿真模型光伏电池输出特性仿真:仿真设置一:温度28C,光照分别为10002Wm、8002Wm、6002Wm,得到的光伏阵列输出P-U、I-U特性曲线如下:在上图中,温度为28C,光照分别为10002Wm、8002Wm、600Wm2时分别对应图2-6、图2-7中的上、中、下三根特性曲线。图2-7中,曲线和U轴相交点对应光伏电池开路电压ocU,与I轴相交点与光伏电池短路电流kI相对应。在图2-6可以看出,光照强度升高时,光伏模块的输出功率与之同趋势变化,一个光照强度对应一个功率输出最大值。从图2-7可以看出,在光照强度升高的情况下,光电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均出现增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主从控制孤岛微电网的优化故障控制策略[J]. 张凡,牟龙华,王子豪,周涵,张鑫.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0(04)
[2]浅谈分层模型预测控制的风电场电压协调控制策略[J]. 席管龙,王永平. 电子测试. 2020(02)
[3]基于PSCAD的太阳能电池模型与MPPT算法的仿真与实现[J]. 李禹生,李伟令,李晓辉,冯祥伟,马明乐,王红庆. 电气应用. 2019(10)
[4]一种微电网逆变器下垂控制策略仿真分析[J]. 雍康倩,董心怡. 电工技术. 2019(15)
[5]基于主从控制的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J]. 李鑫卓. 电气自动化. 2019(04)
[6]考虑蓄电池荷电状态的孤岛直流微网多源协调控制策略[J]. 王琛,孟建辉,王毅,李春来. 高电压技术. 2018(01)
[7]基于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区域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动态分群建模[J]. 盛万兴,季宇,吴鸣,刘海涛,寇凌峰. 电网技术. 2017(10)
[8]孤岛微电网多Agent分布式双层控制方法[J]. 康文发,李强,陈民铀,彭琮波,陈飞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8(03)
[9]基于改进功率环的微电网对等控制策略研究[J]. 王凌云,周璇卿,李升,刘远. 中国电力. 2017(09)
[10]直流微电网稳定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 李霞林,王成山,郭力,周丽红,冯怿彬. 供用电. 2015(10)
博士论文
[1]超导磁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的应用及其状态评估方法研究[D]. 刘洋.华中科技大学 2016
[2]双馈风力发电机积分滑模励磁控制与混合粒子群优化设计[D]. 王慧敏.天津大学 2010
[3]微网控制及运行特性分析[D]. 肖朝霞.天津大学 2009
[4]PWM逆变器特定消谐式谐波抑制技术的研究[D]. 佟为明.哈尔滨工业大学 1999
硕士论文
[1]孤岛式微电网协调控制和无功补偿控制研究[D]. 孔胜超.山东大学 2019
[2]配电网下的多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D]. 冯文德.辽宁工业大学 2019
[3]基于阻抗分析的微电网稳定性研究[D]. 陶馨.浙江大学 2018
[4]多分布式电源协同控制研究[D]. 王晗.济南大学 2017
[5]三相PFC整流器的建模分析与系统控制设计实现[D]. 郑佳泰.华南理工大学 2017
[6]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多源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 孙厚涛.东南大学 2016
[7]尖晶石结构LiNi0.5Mn1.5O4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D]. 王栋.吉林大学 2016
[8]微电网逆变器运行控制策略的研究[D]. 徐晓龙.燕山大学 2016
[9]微电网用单相能馈型模拟负载的控制问题研究[D]. 李凯.辽宁工业大学 2016
[10]微电网能量管理的算法研究及实现[D]. 费阳.东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43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943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