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数字化DC-DC开关电源DPWM技术的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2021-02-11 06:35
  随着数字芯片的迅猛发展,为其供电的传统的模拟开关电源设计愈加捉襟见肘,亟待将开关电源进行改革,实现开关电源数字化以应对各类芯片的供电需求。本文主要介绍数字化DC-DC开关电源的结构和原理,并着重分析数字反馈回路中DPWM模块的参数指标和极限环现象;此基础上,本文介绍了几类常见的DPWM技术,通过原理分析和实验仿真进行行为级建模,总结各个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并给出本文汇总的六类DPWM设计方法的仿真波形加以佐证;此后,本文借鉴了辗转相减算法设计了一款新型二阶延迟链混合型DPWM,其时钟频率62.5Mhz、开关频率1Mhz,通过算法实现利用7ns和3ns的延迟单元达到1ns精度PWM输出,从而输出10-bit精度的PWM波形。同时通过对该技术进行深度研究、对其中的编码模块Decoder进行补充改良,进而添加了相应的补偿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平均误差率,而且适用于PID高位全为0的极端情况。其算法误差率减小至0.05%。最后仿真结果表明:在正常工作和极端情况下,该技术均可以实现用低分辨率模块实现高分辨率PWM输出的目的,体现该算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本文进而研究DPWM技术的应用,搭建数模混...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数字化DC-DC开关电源DPWM技术的研究与设计


BUCKDC-DC拓扑结构示意图

输出波形,输出波形,模式,电感


第二章数字化DC-DC开关电源的结构与原理5充电,实现输出电压的增大;(2)当M2导通时,L1进行放电,在放电过程中,电感电流IL1逐渐减小,在此同时,电容C1也开始放电,用以补充L1损失掉的电流,从而实现输出电压的减小;在一个工作周期内,先进行(1)过程后进行(2)过程,而(1)和(2)过程的工作时间则是由反馈回路所进行控制,输出电压先增后减,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周期性的输出纹波。同时,根据电感电流IL1在一个工作周期内是否为0,可以将BUCKDC-DC的工作方式分为连续导通模式(CCM)和断续导通模式(DCM)。(1)连续导通模式(CCM):在一个工作周期内,当M1导通时,电感电流IL1的振幅从最小增至最大;当M2导通时,电感电流IL1的振幅从最大减至最小值。在每个工作周期,电感电流IL1的输出均相同,波形呈锯齿状,如图2-2所示。图2-2CCM模式下输出波形当M1开启时,系统导通,假设脉冲电压的周期为T,占空比D,则M1导通时间。在M1导通期间,忽略M1的源漏电压,则电感L1的电压差为。根据电感电流公式可知,在导通时间内,电感存储的电流量为:

输出波形,输出波形,模式,开关电源


第二章数字化DC-DC开关电源的结构与原理7(2-7)化简后可得:(2-8)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计算,将上式变量约掉,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在此不再赘述,最终结果如下式所示:(2-9)图2-3DCM模式下输出波形2.2数字化DC-DC开关电源的框架结构数字化DC-DC开关电源的主要框架为BUCKDC-DC和数字反馈回路,通过上一小节的介绍,该拓扑结构可以工作在CCM模式或DCM模式,在本次设计中,BUCKDC-DC拓扑结构工作在CCM模式下以便分析,通过上节内容,我们得知,而反馈系统的主要作用为调节占空比使输出稳定,而数字反馈回路主要由模/数转换电路(ADC)、数字比例积分微分补偿电路(DPID)、数字脉冲宽度调制电路(DPWM)组成,整体框架如下图2-4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物联网云计算中数字电源控制优势研究[J]. 周璟,顾宇明.  中国新通信. 2019(16)
[2]一种多模式高瞬态响应无片外电容LDO的设计[J]. 丁玲,李长猛.  中国集成电路. 2019(04)
[3]电源管理IC的“进化”[J].   世界电子元器件. 2018(11)
[4]现代电源技术发展趋势探析[J]. 张晓宇,刘涛.  通信电源技术. 2018(07)
[5]基于FPGA的DCM设计研究[J]. 徐立升,张建春.  电子世界. 2017(09)
[6]智能化数字电源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 任俊闯,陈春燕.  数字通信世界. 2017(02)
[7]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J]. 裴星星.  电子制作. 2015(09)
[8]模/数转换器ADC技术分析(上)[J]. 韩继国.  集成电路应用. 2014(05)
[9]CMOS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J]. 解放,罗闯.  微处理机. 2012(03)
[10]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技巧[J]. 吴冬燕.  福建电脑. 2009(04)

博士论文
[1]基于数字辅助技术的SoC功率集成研究[D]. 甄少伟.电子科技大学 2013
[2]高性能sigma-delta ADC的设计与研究[D]. 李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
[3]高性能CMOS混频器设计技术研究[D]. 唐守龙.东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一种基于PMBus总线管理、电流模式控制的Buck型DC-DC变换器的设计与研究[D]. 纵振强.电子科技大学 2019
[2]一种具有数字可编程功能的电流模式BUCK DC-DC开关电源设计[D]. 齐明星.电子科技大学 2019
[3]DC-DC开关转换器中DPWM模块的电路优化设计及研究[D]. 宋瑞峰.合肥工业大学 2018
[4]应用于数字电源的可动态调整驱动电路的研究和设计[D]. 孟飞.电子科技大学 2018
[5]一种应用于数字开关电源的高精度电流采样电路设计[D]. 李可.电子科技大学 2018
[6]全并行—逐次逼近混合型模数转换器的设计与研究[D]. 余文成.合肥工业大学 2017
[7]数字DC-DC变换器中DPWM的设计[D]. 钱文明.东南大学 2016
[8]芯片版图设计优化技术研究[D]. 朱月珍.苏州大学 2014
[9]基于二分法的DPWM模块设计与应用[D]. 陈静波.电子科技大学 2014
[10]数字DC-DC变换器中DPWM的研究与设计[D]. 马骁.电子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28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028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a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