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的三元软包锂离子电池热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28 10:55
  本文以36Ah三元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研究、科学实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了一系列热特性方面的研究。主要成果如下:对电池进行了内阻测试、熵热系数测试,以及充放电温升测试,分析了温度和放电深度(depth of discharge,DOD)对内阻的影响;DOD对熵热系数的影响,充放电倍率对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的内阻在高温下较小,而在低温下内阻很大,同一温度下的放电内阻要大于充电内阻。充放电内阻在整个放电过程(DOD=00.8)基本保持不变,仅在充放电后期(DOD=0.81)急剧增大。熵热系数在00.85的DOD区间为负值,发生放热反应;而在0.851的DOD区间为正值,发生吸热反应,熵热系数变化范围是-0.40.3mV·K-1。锂离子电池的温升随着充放电倍率的增大而增大,在低倍率下温升曲线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非线性变化趋势,而在高倍率下呈线性变化趋势。锂离子电池熵热系数直接测量方法存在测试周期长、存在轻微自放电现象影响开...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的三元软包锂离子电池热分析


三种类型的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


针对电子产品发展起来的,主要应用于手机小、成组相对简单等优点,占据了电池技术了叠加的制造方式,具有体积轻薄化、比容很大一部分比例。图 1.1 三种类型的锂离子电池离子电池,其组成结构大致相同,是由多个元包括正负极集流体、隔膜、电解液和正负结构示意图。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图,负极,负极材料


图 1.3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图极、负极、隔膜均多孔介质材料,且都浸润材料中脱出,穿过隔膜,嵌入到负极材料中经外电路传递到负极,放电时过程则与之相如下:2 1-x2LiM O Li M O xLixe x nnc xLixe LiC 2 1-x 2 xnncLiM O Li M O LiC 渡金属,包括 Co、Ni、Fe、Mn 等。热问题概述来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锂离子电池温度变化过程仿真与验证[J]. 马龙,文华.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8(04)
[2]锂电池研究中的EIS实验测量和分析方法[J]. 凌仕刚,许洁茹,李泓.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8(04)
[3]关于锂电池Thevenin模型的仿真研究[J]. 杨文天,李征.  仪表技术. 2017(10)
[4]基于高镍三元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循环前后的热特性分析[J]. 云凤玲,卢世刚.  稀有金属. 2018(02)
[5]锂离子电池的可逆及不可逆产热测试[J]. 李慧芳,李飞.  电源技术. 2016(11)
[6]基于动态内热源特性的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温度场仿真及试验[J]. 刘霏霏,兰凤崇,陈吉清.  机械工程学报. 2016(08)
[7]软包装钛酸锂/锰酸锂锂离子电池热分析[J]. 潘光杰,李佳,麦云飞,姚一一.  通信电源技术. 2015(05)
[8]基于AIC准则的锂离子电池变阶RC等效电路模型研究[J]. 商云龙,张奇,崔纳新,张承慧.  电工技术学报. 2015(17)
[9]循环充放电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模拟[J]. 孙秋娟,王青松,平平,赵学娟.  新能源进展. 2014(04)
[10]锂离子电池开路电压温度系数的测试与分析[J]. 翟文波,史晓妍,朱蕾.  电源技术. 2013(11)

硕士论文
[1]基于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放电行为研究[D]. 汤依伟.中南大学 2013
[2]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过程热特性研究[D]. 任保福.北京交通大学 2012
[3]纯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热特性分析及仿真研究[D]. 辛乃龙.吉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11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411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4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