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碳基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2 07:22
  锌空气电池有着高的理论能量密度、绿色环保以及安全可靠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然而现在广泛使用的贵金属催化剂价格昂贵并且稳定性能差,限制了锌空气电池的商业化应用。碳纳米材料有着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导电性、价格便宜等优点,通过氮元素掺杂可以提高催化性能,引入过渡金属使其具有优秀的双功能催化性能。本文通过简单的高温热解过程制备了碳基非贵金属催化剂,并对其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以聚酰亚胺隔膜作为碳源和氮源,四水乙酸钴为钴源,经简单的高温热解制备出钴氮共掺杂的碳纳米材料(Co/N/C)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Co/N/C材料中钴元素分布在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内部及表面,碳材料表现出大量的介孔结构,有着较大的比表面积;并且掺入的氮元素主要是以吡啶氮形式存在。Co/N/C材料在碱性溶液中展现出良好的氧还原/氧析出双功能催化活性。将其应用于锌空气电池空气电极,Co/N/C材料表现出优秀的双功能催化性能以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引入升华硫粉作为硫源,以聚酰亚胺隔膜作为碳源和氮源,四水乙酸钴为钴源,经过高温热解制备出钴硫氮共掺杂的碳纳米材料(Co-S/N/C)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Co-S/N/C中钴的硫化物颗粒分布...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碳基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水系锌空气电池结构示意图和空气电极三相反应区[22]

锌空气电池,充放电循环,锌电极,金属锌


图 1.2 锌空气电池充放电循环时的两电极和三电极结构[48]Figure 1.2 Structure of two and three electrodes for charge-discharge cycle of zinc-aibatteries[48]2)锌电极电极侧主要发生金属锌的氧化溶解于锌酸盐的还原沉积过程,常用的锌片和锌粉,锌金属的颗粒表面积越大,其电化学性能越好。但锌金属的大,会加快锌电极与电解液中水的副反应,加剧金属锌的损耗,影响电寿命,往往通过遮挡析氢反应(HER)的活性位点来提高 HER 的过电势锌电极的析氢腐蚀。充放电过程中锌金属的溶解和沉积速度不一,容易表面产生枝晶生长甚至产生电极变形,严重影响锌空气电池寿命。通过结构,或者加入一些金属添加剂,提高锌电极导电性能,使金属锌各处

碳纳米纤维,锌空气电池,循环稳定性,充放电性能


图 1.3 Co3O4-碳纳米纤维的 SEM、TEM 图和锌空气电池充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60]Figure 1.3 SEM, TEM diagrams of Co3O4-carbon nanofibers and charge-discharge performanceand cycle stability of zinc-air batteries[60](2)碳基材料双功能催化剂碳材料有着导电性好、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成本低廉、资源丰富等优点,是用作空气电极催化剂基底的热门选择。总多的碳材料中,碳纳米管、石墨烯和碳纳米纤维这些石墨化程度较高的碳材料,因其具有高的抗氧化腐蚀性能,成为了研究双功能催化剂的重点。但是单独使用这些碳材料催化活性较低,无法满足催化剂性能要求,需要异质元素掺杂的方式来提高材料的 ORR 和 OER 催化性能[76]。氮、硫等非金属元素掺杂的碳材料与过渡金属和氮元素共掺杂的碳材料(M/N/C)是双功能催化性能较好的两类碳基催化剂材料[61-63]。○1非金属元素掺杂的碳基催化剂材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Hollow Nanocages of NixCo1-xSe for Efficient Zinc–Air Batteries and Overall Water Splitting[J]. Zhengxin Qian,Yinghuan Chen,Zhenghua Tang,Zhen Liu,Xiufang Wang,Yong Tian,Wei Gao.  Nano-Micro Letters. 2019(02)
[2]Bimetallic Nickel Cobalt Sulfide as E cient Electrocatalyst for Zn–Air Battery and Water Splitting[J]. Jingyan Zhang,Xiaowan Bai,Tongtong Wang,Wen Xiao,Pinxian Xi,Jinlan Wang,Daqiang Gao,John Wang.  Nano-Micro Letters. 2019(01)
[3]锌-空气电池电解液Zn2+浓度对析氢过程的影响[J]. 马洪运,范永生,王保国.  化工学报. 2014(07)



本文编号:3432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432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b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