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电力系统省级骨干传输网建设方案

发布时间:2017-05-22 14:16

  本文关键词:电力系统省级骨干传输网建设方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通信业务的迅猛发展,通信网络的建设在各行各业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在电力系统内,通信网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作为电力信息采集和交互的承载网络,电力通信网络的重要性和安全性都不同于一般行业,直接关系到供电配电业务的正常运行,所以电力传输通信网的建设需更加谨慎、设计周全。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方面:(1)介绍了电力通信网络的背景以及国内现状。在电力通信网络建设中,保证电力系统通信传输网的有效铺设,是每年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工程实施的重点审查项目,其直接影响到国家电网调度自动化、基建生产、办公系统等业务的安全运行。在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各省各地市传输网络的搭建主要以华为和中兴的传输设备为主。(2)以某省的通信网络现状为背景,阐述了全省光缆网及四个地市的传输网网络架构。以市供电公司和各个重点220k V变电站的骨干节点,组建10G环网,各旗县公司和重点66k V变电站作为接入节点,通过2.5G速率链路上联至220k V变电站。电力系统内的业务类型分别为数据通信网、互联网、营销95598、调度电话、行政电话、视频会议及其它业务。本文对各项业务进行了业务流量分析,并对省公司到各地市和各地市间的流量带宽进行了统计。(3)根据带宽需求,提出在每个节点新增1台10G多业务传送平台(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MSTP)设备的方案,搭建双10G骨干环网。根据光放大器和色散补偿器的配置原则,结合实际的地理位置,进行计算,给出新增传输设备的板卡配置表。讨论了华为传输设备OSN 7500和中兴传输设备S385两种设备选型,对比包括交叉能力、板位带宽、槽位容量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出组网能力更强的传输设备。(4)对于网络的运行,对比了通道保护和复用段保护两种保护方式的特点。由于电力通信网络是专网,大部分业务为155M和2M业务,传输通道时隙较为充足,故选取通道保护为最合适的保护方式。根据国网相应文件阐述新增传输设备对机房环境的要求;根据设备厂家提供的用电标准,给出对直流电源系统的端子要求。制定了具体的业务分配方案及时隙通道分配安排。本论文通过现状分析、业务需求分析,制定了以MSTP设备为组网设备的省级电力传输网解决方案,编制网络运行方式,给出了电力系统省级骨干传输网的建设方案。解决了某省电力系统省级骨干传输网的铺设问题;满足了专网内不同的业务需求,为以后系统的运维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电力传输网 MSTP 光放大器 色散补偿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4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国内现状10-11
  • 1.2 论文研究意义11-12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12-14
  • 第2章 电力通信网现状及业务需求分析14-45
  • 2.1 引言14
  • 2.2 光缆网现状14-16
  • 2.3 传输网现状16-24
  • 2.4 业务需求分析24-31
  • 2.5 业务量分析及带宽统计31-44
  • 2.5.1 业务量分析31-37
  • 2.5.2 带宽统计37-44
  • 2.6 本章小结44-45
  • 第3章 省级传输骨干网建设方案45-52
  • 3.1 引言45
  • 3.2 双 10G传输网建设方案45-51
  • 3.2.1 网络拓扑方案45-46
  • 3.2.2 设备选择及参数配置46-48
  • 3.2.3 光放大器的选择与参数配置48-50
  • 3.2.4 色散补偿的选择与参数配置50-51
  • 3.3 本章小结51-52
  • 第4章 网络运维建设方案52-57
  • 4.1 保护方式对比分析52
  • 4.2 机房、电源等配套设施要求52-53
  • 4.3 业务割接及流向53-54
  • 4.4 业务安排原则及具体分配方案54-56
  • 4.5 本章小结56-57
  • 第5章 全文总结57-58
  • 参考文献58-61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61-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瑾;俞重远;刘玉敏;王永钢;;色散补偿光栅切趾强度对光谱特性影响的研究[J];光学技术;2008年02期

2 关雅莉,龚岩栋,文冀萍,江中澳,简水生;双模光纤的色散补偿分析[J];铁道学报;1998年05期

3 李志全,陈颖,朱奇光;光网络中色散补偿和光分插复用的同时实现[J];仪器仪表学报;2004年S1期

4 王发强,曹顺湘,李宏,杨祥林;位相共轭及色散补偿孤子通信系统的误码率[J];东南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5 金韬,周文,徐森禄;光纤光栅用于色散补偿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0年06期

6 王亢;余俊;俞凌云;;啁啾光纤光栅的色散补偿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7 徐伟;聂大德;;光纤光栅及电色散补偿技术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J];应用科技;2011年09期

8 赵娟;;基于OpticSimu的超长距离光传输系统色散补偿量分析[J];新技术新工艺;2014年08期

9 赵宏静,吴重庆,许天晖,王智,赵永鹏;NRZ 码在弱非线性色散光纤中的演化及色散补偿后的非线性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10 李岩;徐天华;贾大功;井文才;胡浩;于晋龙;张以谟;;一种40Gb/s单信道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动态色度色散补偿[J];光学学报;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荣;;色散补偿和动态色散管理[A];中国通信学会2002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牛海亮;章岳光;沈伟东;刘旭;;超快激光系统中色散补偿镜研究新进展[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3 李志全;陈颖;朱奇光;;光网络中色散补偿和光分插复用的同时实现[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吴锦虹;黄誉;陈凯;;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的色散补偿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六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蒋志;范崇澄;;光纤传输系统色散补偿对噪声的影响[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6 柴瑾;俞重远;刘玉敏;王永钢;;线性啁啾色散补偿光栅的切趾强度优化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贾大功;郭强;马彩缤;张红霞;张以谟;;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可调谐色散补偿技术[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蒋玉兰;;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补偿技术[A];中国通信学会2002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岩;章锦;于晋龙;张以谟;井文才;周革;贾大功;;一种40Gbit/s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动态色度色散补偿技术[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叶青;刘峰;瞿荣辉;方祖捷;;模拟CATV系统中啁啾光纤光栅色散补偿特性[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色散补偿技术[N];人民邮电;2003年

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马俊 张宾;40Gbit/s DWDM系统的链路自动调整[N];网络世界;2009年

3 ;新兴公司将DSP用于色散补偿[N];计算机世界;2003年

4 于尚民;光网热点尚要理性对待[N];通信产业报;2007年

5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霍晓莉;ULHWDM系统的关键技术[N];人民邮电;2006年

6 将俏峰;西门子:七大技术“维新”ULH WDM系统[N];通信产业报;2005年

7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顾婉仪 北京邮电大学全光网络实验室 闻和;两专家共破DWDM六大商用难题[N];通信产业报;2005年

8 ;光纤技术演进趋势[N];通信产业报;2003年

9 烽火通信 张宾邋胡庚强;烽火通信:破解40G WDM技术难题[N];通信产业报;2008年

10 烽火科技 张宾 胡庚强;高速40Gbit/s DWDM跨越三大挑战[N];通信产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超;微波光子信号处理及ROF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鲁力;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电子色散补偿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李岩;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动态色度色散补偿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林密;高速光传输系统中电色散补偿以及网管适配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宋英雄;1550nm超干线及宽带接入光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6 徐天华;高速相干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补偿及载波相位评估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昊;电力系统省级骨干传输网建设方案[D];吉林大学;2016年

2 刘祥超;高速传输系统中的电色散补偿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刘雯;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色散补偿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4 聂大德;长距离高速光纤通信中的色散补偿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5 王晓阳;利用啁啾光纤光栅的色度色散补偿方案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6 周小燕;光纤光栅在高速光通信系统色散补偿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姜海洋;光传输系统中电域色散补偿技术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8 林琪;一种WDM信号色散补偿器的设计与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承帅;基于白光干涉的色散补偿镜特性测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刘沛;光子晶体光纤色散及色散补偿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电力系统省级骨干传输网建设方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5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85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5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