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硫电池硫正极、隔膜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锂硫电池硫正极、隔膜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能量的需求日益剧增。锂硫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高能二次电池,因其高理论比容量(1675 mAh g-1)和能量密度(2600 Wh kg-1)吸引了众多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硫和硫化锂的低电子导电性,中间产物多硫化锂在有机电解液中的溶解和扩散等缺点,造成了硫正极活性物质利用率低、电池循环性能差,制约了锂硫电池的应用。本学位论文针对当前锂硫电池中存在的硫易团聚、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和多硫化物易扩散等问题,开展了硫正极、隔膜的改性研究。研究了一维金属氧化物纳米纤维(Mg_(0.6)Ni_(0.4)O中空纳米纤维)对硫正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首次将金属氧化物(Mg_(0.6)Ni_(0.4)O)和导电碳(科琴黑)相结合对锂硫电池隔膜进行改性研究;通过共沉淀-热分解法制备了金属Ni纤维,研究了Ni/S复合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及金属Ni在电极中的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具体如下:采用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了直径为300-500 nm、长度达几十微米的Mg_(0.6)Ni_(0.4)O中空纳米纤维。前驱体纤维在不同温度下烧结之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收缩,随着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不断增加,比表面积减小,700℃下纤维表面出现明显颗粒。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制备的Mg_(0.6)Ni_(0.4)O纤维作为基底材料对锂硫电池硫正极的影响。结果表明,Mg_(0.6)Ni_(0.4)O的添加降低了硫的团聚及电极电阻;同时,复合金属氧键能够提高电极的还原电位,降低电极极化。与纯硫电极相比,Mg_(0.6)Ni_(0.4)O(700℃)/S复合电极对电池循环性能提升最为明显。通过溶液燃烧法制备了粒径为100-200 nm的Mg_(0.6)Ni_(0.4)O纳米颗粒,采用球磨法制备了Mg_(0.6)Ni_(0.4)O/科琴黑(KB)复合物,并均匀涂覆在原始隔膜表面形成复合物改性隔膜,涂覆厚度约为7μm。采用该改性隔膜制备的纽扣电池在0.5 C下循环350圈之后仍有530 mAh g-1的放电容量。分析结果表明改性隔膜上的复合物导电层能够有效抑制多硫化物的扩散,金属氧化物中的复合金属氧键能促进Li2S4向Li2S的进一步还原,降低电极极化;导电层与正极接触紧密,能提供额外的电子传输路径,不仅能降低电极电阻,而且能将束缚住的活性物质再次利用起来。采用改善的共沉淀-热分解法制备了多孔Ni纤维,研究了Ni纤维的不同添加量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Ni纤维的结构能够抑制多硫化物的扩散,添加3%Ni纤维的复合正极材料表现出最好的循环性能,在0.5 C下的初始放电容量为805 mAh g-1,循环50圈后保持440 m Ah g-1的稳定放电比容量,即使在1 C下,仍然保持了310 mAh g-1的放电容量;循环伏安曲线(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结果表明Ni纤维不仅能促进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降低电极极化,而且为活性物质提供了良好的电子传输通道,减少电极阻抗,从而提升电池性能。
【关键词】:锂硫电池 多硫化物 Mg_(0.6)Ni_(0.4)O Ni纤维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1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8
- 1.1 引言11
- 1.2 锂硫电池简介11-13
- 1.3 锂硫电池存在的问题13-16
- 1.3.1 活性材料的绝缘性13-14
- 1.3.2 多硫化物的溶解14
- 1.3.3 自放电效应14
- 1.3.4 飞梭效应14-15
- 1.3.5 硫化锂和硫的沉积15
- 1.3.6 电极体积膨胀15-16
- 1.4 锂硫电池国内外研究进展16-26
- 1.4.1 锂硫电池正极改性16-24
- 1.4.2 锂硫电池隔膜改性24-25
- 1.4.3 锂硫电池其他方面的改性研究25-26
- 1.5 本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26-28
- 第二章 实验原料、仪器与方法28-32
- 2.1 实验原料和仪器28-30
- 2.2 材料物理测试及表征30-31
- 2.2.1 X射线粉末衍射30
- 2.2.2 比表面积测试30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30
- 2.2.4 透射电子显微镜30-31
- 2.3 电化学性能表征31-32
- 2.3.1 循环伏安测试31
- 2.3.2 电化学阻抗测试31
- 2.3.3 电池充放电测试31-32
- 第三章 Mg_(0.6)Ni_(0.4)O中空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32-45
- 3.1 引言32
- 3.2 实验32-34
- 3.2.1 Mg_(0.6)Ni_(0.4)O中空纳米纤维的制备32-33
- 3.2.2 Mg_(0.6)Ni_(0.4)O/S复合物的制备33
- 3.2.3 电池的组装和测试33-34
- 3.3 材料的表征34-39
- 3.3.1 Mg_(0.6)Ni_(0.4)O中空纳米纤维的表征34-37
- 3.3.2 Mg_(0.6)Ni_(0.4)O/S复合物的表征37-39
- 3.4 电化学性能分析39-43
- 3.4.1 首次放电曲线测试39-40
- 3.4.2 循环伏安测试40-41
- 3.4.3 循环性能测试41
- 3.4.4 电化学阻抗测试41-43
- 3.5 本章小结43-45
- 第四章 Mg_(0.6)Ni_(0.4)O/科琴黑复合物改性隔膜在锂硫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45-52
- 4.1 引言45
- 4.2 实验45-46
- 4.2.1 材料的制备45-46
- 4.2.2 纯硫电极和改性隔膜的制备46
- 4.2.3 电池的组装和测试46
- 4.3 材料的表征46-48
- 4.3.1 XRD物相分析46-47
- 4.3.2 SEM形貌分析47-48
- 4.4 电化学性能分析48-51
- 4.4.1 循环伏安测试48-49
- 4.4.2 电化学阻抗和循环性能测试49-51
- 4.5 本章小结51-52
- 第五章 Ni/S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52-61
- 5.1 引言52
- 5.2 实验52-54
- 5.2.1 Ni纤维的制备52
- 5.2.2 Ni/S复合物的制备52-53
- 5.2.3 电池的组装和测试53-54
- 5.3 材料的表征54-56
- 5.3.1 Ni/S复合物的结构分析54
- 5.3.2 Ni/S复合物的形貌分析54-56
- 5.4 电化学性能分析56-59
- 5.4.1 循环性能测试56-57
- 5.4.2 循环伏安曲线和放电曲线测试57-58
- 5.4.3 电化学阻抗测试58-59
- 5.5 本章小结59-61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1-63
- 参考文献63-72
- 致谢72-73
- 发表论文、发明专利情况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鸿雁;;2013年隔膜大战 锂电池产品整体价格将下拉[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3年03期
2 ;首条自主产权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线投产[J];中国有色冶金;2013年05期
3 杨璐;王阳;肖雨;章永春;;手机锂电池的安全性能管控[J];现代电信科技;2013年09期
4 丁运长;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池专业委员会、国防科工委电池专业组 联合召开的第十六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会议论文题录[J];电池;1984年01期
5 李诚芳;电池隔膜[J];电池;1986年02期
6 ;1992年《电池》1~6期分类总目次[J];电池;1992年06期
7 杨林;锂电池隔膜纸在重庆通过鉴定[J];电池工业;1996年03期
8 李登科;王丹;;动力锂电池隔膜的技术要求及研究进展[J];浙江化工;2014年05期
9 汤雁;苏晓倩;刘浩杰;;锂电池隔膜测试方法评述[J];信息记录材料;2014年02期
10 李峰;;大连振邦自主研制成功纳米纤维锂电池隔膜[J];功能材料信息;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满长阵;唐昶宇;江彭;刘昊;黄家伟;梅军;刘焕明;;利用超热氢交联技术改善锂电池隔膜浸润性的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N:高分子加工与成型[C];2013年
2 孙亚颇;焦晓宁;;新型电池隔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3 ;加强管理,提高“鱼3—丙”一次电池隔膜的质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第四研究室电池隔膜QC小组[A];2003年度电子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质量信得过班组经验专集[C];2003年
4 高效岳;沈涛;唐琛明;邱德瑜;唐定骧;;Zn-Ni电池的进展[A];中国电池工业协会200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吴耀明;于波;刘宁;王立民;;快充MH-Ni电池AB3型负极合金与隔膜相互匹配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兵;我国锂电池隔膜技术谋求破壁[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
2 山水;美国企业开发出新型电池隔膜[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杨明;锂电池:大热刚刚开始[N];中国工业报;2010年
4 记者 张清华 通讯员 崔巍;锂电隔膜制造 基地昨日试产[N];深圳商报;2010年
5 记者 刘向红;九九久拟建锂电池隔膜生产线[N];上海证券报;2011年
6 见习记者 覃秘;拟定增投建锂电池隔膜项目 沧州明珠进军新能源[N];上海证券报;2011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谢楠;锂电池隔膜产业大跃进 高端领域仍是蓝海[N];证券时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赵笛;青岛能源所成功研发新型环保锂电池隔膜[N];青岛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罗兵;中国锂电池隔膜技术谋求破壁[N];中国质量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李香才;财政部支持电池隔膜产业化[N];中国证券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闫宇星;非水电解质锂空气一次电池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吕慧;锂—空气电池氧电极催化剂—纳米四氧化三铁及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陈峭岩;电动汽车电池状态估计及均衡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刘思思;二次锂电池锂基负极与电解质界面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尹利超;二次锂电池用硫基复合正极材料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门阅;钒电池材料改性对正极电对催化活性及电池性能的影响[D];东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星;聚烯烃纤维电池隔膜纸结构及成纸性能的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2 陈溢镭;用壳聚糖改善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郭自洋;高能量密度锂空气电池的相关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尹翔宇;锂电池化成双向DC/DC模块及并行扩展技术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林伟;基于石墨烯的锂硫电池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肖科;间位芳纶纳米纤维基锂电池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7 徐倩;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与隔膜制备及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8 王章淦;镍锌电池锌负极材料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张佳卫;锂硫电池用碳/硫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10 胡宇翔;二氧化锰基催化剂在可充锂空气电池中应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锂硫电池硫正极、隔膜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87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