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模库一体化技术的微电网能量管理平台开发
发布时间:2017-06-01 02:05
本文关键词:基于图模库一体化技术的微电网能量管理平台开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微电网是包含分布式电源、储能以及负荷的自治系统,能充分挖掘分布式发电为电网和用户带来的价值和效益,对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经济性以及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微电网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微电网通常由能量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测、智能控制以及能量优化调度。图模库一体化技术能够实现微电网能量管理平台的可视化、模块化、集约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因而成为平台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实现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实用化、可视化、智能化为目标,融合电力系统信息建模技术、数据库技术、可视化技术,综合运用电力系统信息建模工具、数据库开发工具和图形界面开发工具,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图模库一体化技术的微电网能量管理平台。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1)建立基于IEC 61970标准的风力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柴油机发电系统以及储能系统的公共信息模型。遵循现有CIM的建模方法和扩展规则,设计了风电、光伏、柴发以及储能系统的CIM类图和CIM属性。为后续图模库一体化技术的实现以及微电网能量管理平台的开发提供模型支撑。2)提出图模库一体化技术解决方案。首先建立CIM与数据库的映射,实现模型与数据库的绑定;进一步建立图形与数据库的映射,实现图形与数据库的绑定。通过图形、模型、数据库三者的绑定,实现图模库一体化,并将该技术应用到微电网能量管理平台的开发中。3)设计微电网能量管理平台框架,开发基于图模库一体化技术的微电网能量管理平台。提出微电网能量管理平台的硬件架构和软件架构,为平台的开发提供框架支持。综合运用图模库一体化技术,实现微电网能量管理平台的开发,为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平台支持。该平台在浙江南都电源动力有限公司的光储一体化微电网中得到了应用验证。
【关键词】:IEC 61970 CIM 数据库 图模库一体化 微电网能量管理平台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3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3
- 1.2 微电网能量管理13-16
- 1.2.1 微电网能量管理概述13-14
- 1.2.2 微电网能量管理研究现状14-16
- 1.3 图模库一体化16-18
- 1.3.1 图模库一体化概述16-17
- 1.3.2 图模库一体化研究现状17-18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18-20
- 第2章 基于IEC 61970标准的微电网公共信息模型建模20-42
- 2.1 引言20-21
- 2.2 风力发电系统CIM建模21-28
- 2.2.1 风力发电系统结构21-22
- 2.2.2 风力发电系统CIM类图设计22-27
- 2.2.3 风力发电系统CIM属性设计27-28
- 2.3 光伏发电系统CIM建模28-33
- 2.3.1 光伏发电系统结构28
- 2.3.2 光伏发电系统CIM类图设计28-31
- 2.3.3 光伏发电系统CIM属性设计31-33
- 2.4 柴油发电系统CIM建模33-35
- 2.4.1 柴油发电系统结构33
- 2.4.2 柴油发电系统CIM类图设计33-35
- 2.4.3 柴油发电系统CIM属性设计35
- 2.5 储能系统CIM建模35-41
- 2.5.1 储能系统结构35-36
- 2.5.2 储能系统CIM类图设计36-38
- 2.5.3 储能系统CIM属性设计38-41
- 2.6 本章小结41-42
- 第3章 图模库一体化技术解决方案42-62
- 3.1 引言42
- 3.2 图模库一体化总体方案42-43
- 3.3 模型与数据库一体化设计43-53
- 3.3.1 数据模型的转换43-47
- 3.3.2 CIM与关系数据库的映射47-52
- 3.3.3 模库一体化的实现52-53
- 3.4 图形与数据库一体化设计53-60
- 3.4.1 图形绘制软件53-54
- 3.4.2 图形与数据库的绑定54-58
- 3.4.3 图库一体化的实现58-60
- 3.5 图模库一体化的实现60
- 3.6 本章小结60-62
- 第4章 微电网能量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62-77
- 4.1 引言62-63
- 4.2 微电网能量管理平台总体框架设计63-65
- 4.2.1 微电网能量管理平台硬件架构63-64
- 4.2.2 微电网能量管理平台软件架构64-65
- 4.3 微电网能量管理平台实现65-75
- 4.3.1 关键技术65-66
- 4.3.2 微电网能量管理平台实现66-75
- 4.4 本章小结75-77
- 第5章 结论77-79
- 5.1 研究工作总结77-78
- 5.2 后续工作展望78-79
- 参考文献79-83
- 作者简历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漳华;艾芊;;微电网的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J];电网技术;2008年16期
2 麻敏;韩继明;麻秀慧;陈衍妍;;浅谈微电网[J];科技资讯;2009年15期
3 楼书氢;李青锋;许化强;刘鲁丹;;国外微电网的研究概况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J];华中电力;2009年03期
4 杨为;丁明;毕锐;高研;丁银;;微电网实验平台的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5 袁清芳;周作春;陈艳霞;李香龙;陈国锋;;微电网发展应对策略[J];农村电气化;2010年10期
6 安智敏;罗时光;;微电网的概念及发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21期
7 王t,
本文编号:411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411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