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平衡载流子复合机制对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非平衡载流子复合机制对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着化石燃料的不断耗尽以及近年来环境污染的严重,太阳能的开发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其转化效率目前最大只能达到10%。因此提高太阳能的转化效率成为近年来研究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主要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掌握了太阳能电池的电学机制,这样就能找出了影响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泊松方程,漂移扩散方程和电流连续性方程,采用迭代求解上述三个方程从而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光伏特性进行研究和讨论。论文主要内容为:1.介绍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结构,光伏特性,以及其工作原理。模拟了太阳能的吸收光谱代替常数模型的入射光强。我们采用电荷传输模型模拟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电学性质。其中包括短路和开路情况下材料内部的电势分布,电流密度分布,载流子分布,净产生率分布,电场以及能级分布等。2.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损耗机制是复合机制,对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有直接影响,复合机制对太阳能电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电光学特性。太阳能电池的复合机制有直接复合(郎之万复合),间接复合(SRH复合),带尾复合等,到底哪种复合机制起主要作用尚不清楚,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Shockley-Read-Hall复合机制的主导作用。指出在以前模型中被忽略的的三个重要因素,第一个是高斯态密度的复合中心,第二个是在泊松方程中考虑符合中心的陷阱电荷,第三用VM迁移率模型代替了常数模型,我们将这三个因素考虑到并且优化了SRH复合。这种优化模型被应用到特定的器件。这种器件能够得出关于开路电压(Voc)和光照强度(Pin)的实验数据,它能够区分出复合机制。以往文献用郎之万复合和SRH复合两种复合机制解释开路电压和光照强度的关系,而通过我们优化的SRH复合机制,我们可以解释无论是在低光照强度还是高光照强度,SRH复合机制都是起主导作用的。
【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 陷阱电荷 迁移率 Shockley-Read-Hall复合 高斯态密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10
-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优势10-11
- 1.3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11-13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13-15
- 第二章 太阳能电池电学性能的研究15-26
- 2.1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分类15-17
- 2.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伏特性17-19
- 2.3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19-20
- 2.4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基础公式20-22
- 2.5 离散化处理22-24
- 2.5.1 泊松方程离散化处理22-23
- 2.5.2 连续性方程离散化处理23-24
- 2.6 本章小结24-26
- 第三章 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电学性能的研究26-37
- 3.1 太阳能电池的产生率26-27
- 3.2 太阳能电池的电荷传输模型27-29
- 3.3 边界条件29-30
- 3.4 结果与讨论30-36
- 3.4.1 短路器件31-33
- 3.4.2 开路器件33-36
- 3.5 本章小结36-37
- 第四章 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复合机制37-56
- 4.1 复合模型37-51
- 4.1.1 直接复合-郎之万复合37-39
- 4.1.2 间接复合-SRH复合39-51
- 4.2 无序性对SRH复合的影响51
- 4.3 陷阱电荷对SRH复合的影响51-55
- 4.4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结论56-58
- 5.1 论文总结56-57
- 5.2 展望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5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德国研制成有机太阳能电池[J];东北电力技术;2001年07期
2 ;德研制成有机太阳能电池[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2期
3 严肃;有机太阳能电池即将产业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李炳田,任斌,黄河;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5 李锋;网印有机太阳能电池[J];丝网印刷;2005年07期
6 G.Dennler,N.S.Sariciftci;共轭聚合体有机太阳能电池:从基础研究到发展现状(英文)[J];光散射学报;2005年03期
7 段晓菲,王金亮,毛景,裴坚;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J];大学化学;2005年03期
8 任斌;赖树明;陈卫;黄河;;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09期
9 李甫;徐建梅;张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与进展[J];能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10 ;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至6.5%[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斌;田清勇;白华;;可溶性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杝隆建;杝正_7;李宜璇;;可挠式有机太阳能电池之发展技术[A];海峡两岸第十六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09年
3 刘艳;曾庆华;张宪玺;姜建壮;;卟啉、酞菁类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4 陈涛;仰志斌;彭慧胜;;基于碳纳米管纤维的有机太阳能电池[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仰志斌;陈涛;何瑞旋;彭慧胜;;基于取向碳纳米管膜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坚;杨栋;周玲玉;陈令成;赵斌;李灿;;化学改性氧化石墨烯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层[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赵仪;;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相干电荷和能量转移[A];第十三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3年
8 唐卫华;海杰峰;朱恩伟;卞临沂;;有机太阳能电池用的二维窄带隙聚合物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3年
9 易院平;韩广超;沈星星;;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过程的理论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7分会:光电功能器件[C];2014年
10 马廷丽;;柔性及叠层薄膜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顾钢;德支持企业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N];科技日报;2007年
2 记者 毛黎;美评估有机太阳能电池对环境的影响[N];科技日报;2010年
3 本报驻美国记者 田学科;突破有机太阳能电池技术瓶颈[N];科技日报;2012年
4 刘霞;控制电子自旋可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N];科技日报;2013年
5 记者 邰举;叠层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接近商用[N];科技日报;2007年
6 蔡佳;美国研发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N];中国建材报;2011年
7 华凌;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增效50%[N];科技日报;2013年
8 本版编辑邋张浩 郑晓春 邓国庆 毛黎 何屹 顾钢 何永晋;2007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七)[N];科技日报;2008年
9 记者 马悍德;青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发获重大进展[N];科技日报;2014年
10 记者 贾明;青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发取得重大进展[N];青海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美凤;高效稳定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界面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刘小锐;几种有机太阳能电池供体材料的光伏性能[D];西南大学;2015年
3 党东锋;含噻吩或噻吩稠环单元的有机光伏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4 徐伟龙;有机太阳能电池微纳结构及光物理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聂日明;透明阴极界面修饰及其在有机光电转换器件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陈大正;反转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优化与稳定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之哲;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中银薄膜电极研究与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于伟利;电沉积制备聚噻吩有序微结构及有机太阳能电池[D];吉林大学;2009年
9 乔芬;基于聚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制与表征[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向东;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物理过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绍华;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电极修饰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丰艳婷;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光诱导电荷转移的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王文博;低功耗有机光伏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童培谦;有机太阳能电池中掺入包覆型金纳米棒的优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5 陈志才;吡咯并吡咯二酮给、受体的设计合成及应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6 宋晓欣;基于引达省衍生物的小分子的合成以及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敬灵敏;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和有机太阳能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设计合成、性能研究以及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8 张春霞;基于PCDTBT:PC_(71)BM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刘春雨;基于聚芴掺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贾旭;基于溶液法和非退火型电极修饰层的聚合物光伏电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非平衡载流子复合机制对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1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501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