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临界模式Boost PFC的传导电磁干扰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29 09:05

  本文关键词:基于临界模式Boost PFC的传导电磁干扰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功率因素校正 Boost变换器 电感电流反冲 EMI接收机 传导电磁干扰


【摘要】:Boost电路具有结构简单、功率因数高、输入电流脉动小等优点,是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FC)变换器中常用拓扑之一。Boost PFC变换器可以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ontinuous Current Mode, CCM)、临界连续模式(Critical Continuous Current Mode, CRM)和断续模式(Discontinuous Current Mode, DCM)。本文研究了单路CRM Boost PFC变换器。首先分析了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单个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峰值、有效值、开关频率的表达式,并给出了相应的变化曲线。并简单分析了控制方式,包括电压型和电流型,其中电流型包括平均电流控制和峰值电流控制型。本文采用峰值电流控制方法控制PWM波,并同时控制MOSFET的通断。同时,设计分析升压电感,开关管、以及输出电容的参数,并选定适用元器件的型号。在实验中发现,电路中的寄生参数对电路特性存在较大的影响,电感电流发生非理想的反冲现象,因此进一步分析了由于寄生电容和输入电感谐振的机理,并给出了电路谐振时,电感电流的表达式。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CRM Boost PFC的理想模型与非理想模型,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最后,研制出了输入90-265V,输出400V的实际硬件电路,实际测量结果与方针结果基本吻合。研究了CRM Boost PFC变换器的传导差模电磁干扰。首先建立了EMI接收机数学模型,包括中频滤波器、包络检波器、峰值检波器、准峰值检波器以及均值检波器的介绍。利用高频数字示波器以及电流探头,测得电路中的输入电感电流,再利用EMI接收机数学模型计算分析输入电感电流,得到传导差模电磁干扰的预估值,并绘制频谱曲线。继而利用EMI接收机数学模型分析计算CRM Boost PFC变换器在不同输入电压和输入功率下的传导差模干扰频谱的变化规律,根据传导差模电磁干扰特性,可有效指导滤波器的设计。
【关键词】:功率因素校正 Boost变换器 电感电流反冲 EMI接收机 传导电磁干扰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4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电磁兼容技术背景8-10
  • 1.2 Boost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10-12
  • 1.3 CRM Boost PFC变换器的传导电磁干扰12
  • 1.4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12-14
  • 1.4.1 研究意义12-13
  • 1.4.2 研究内容13-14
  • 第二章 CRM Boost PFC变换器设计14-24
  • 2.1 引言14
  • 2.2 CRM Boost PFC变换器14-18
  • 2.2.1 工作原理14-17
  • 2.2.2 控制方式17-18
  • 2.3 参数设计18-23
  • 2.3.1 Boost电感的设计18-19
  • 2.3.2 功率器件和输出电容的选择19-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CRM Boost PFC变换器寄生参数建模24-36
  • 3.1 引言24
  • 3.2 Boost PFC变换器寄生参数建模24-26
  • 3.3 对输入电压不同情况下电感电流的分析26-29
  • 3.3.1 情况一:整流电压大于一半输出电压26-27
  • 3.3.2 情况二:整流电压小于一半输出电压27-29
  • 3.4 CRM Boost PFC电路仿真与实验29-35
  • 3.4.1 基于MATLAB软件的CRM Boost PFC电路仿真与分析29-33
  • 3.4.2 CRM Boost PFC电路实验结果分析33-35
  • 3.5 本章小结35-36
  • 第四章 CRM Boost PFC变换器的差模传导电磁干扰分析36-57
  • 4.1 引言36
  • 4.2 差模干扰频谱的测试原理36-37
  • 4.3 EMI接收机数学模型建立37-41
  • 4.4 CRM Boost PFC变换器的传导差模干扰频谱分析41-56
  • 4.4.1 电感脉动电流与开关频率分析41-43
  • 4.4.2 电感脉动电流的谐波分量分析43-45
  • 4.4.3 传导差模干扰频谱分析45-48
  • 4.4.4 传导差模滤波器转折频率分析48-52
  • 4.4.6 实验验证52-56
  • 4.5 本章小结56-57
  •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57-58
  •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57
  • 5.2 下一步要做的工作57-58
  • 参考文献58-62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2-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军,宋书善;电磁干扰的途径和抑制技术[J];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2 张林昌;电磁干扰的危害[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1年01期

3 谷立新;;电磁干扰抑制技术[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年02期

4 杜爱农;;浅谈现场设备电磁干扰的抑制[J];上海铁道科技;2009年01期

5 赵治华;张向明;李建轩;马伟明;潘启军;陶涛;;互感耦合电磁干扰的对消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1期

6 ;电磁干扰滤波技术[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0年05期

7 苗颖;;谈预防和抑耕电磁干扰信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8 陈文红;孙宁;方洁;;电磁干扰的成因及其应对措施的分析[J];硅谷;2013年01期

9 崔季周;电子设备中电磁干扰的控制(上)[J];电信科学;1985年07期

10 张永维;卫星的电磁干扰及其防护[J];世界导弹与航天;198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晖;刘星汛;;电磁干扰分析与抑制[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陆健;侯冬云;;减小电磁干扰的搭接、屏蔽要求及试验方法[A];第六届全国电磁兼容性学术会议2004EMC论文集[C];2004年

3 张俊峰;李兴国;娄国伟;;基于小波包的电磁干扰分析[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常若艇;;工、科、医设备的电磁干扰特性[A];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齐俊臣;刘春和;封艳文;易当祥;;电子产品抗电磁干扰简析[A];2008第六届电子产品防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田立辉;田野;董志;张吟;;某型飞机电台干扰问题分析和测试[A];2012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贵良;鞠青山;;医疗电子仪器的电磁干扰防护[A];全省医疗设备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和强;宋中伟;赵嵘;;关于电磁干扰在电厂的分析[A];全国火电大机组(600MW级)竞赛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朱良平;蒋吉兵;刘芬;;航天测试电磁干扰分析及预防研究[A];全国第4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马文智;王小永;;变频设备应用中的电磁干扰防治[A];2007短壁机械化开采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立华;电磁干扰与防护技术(科普之窗)[N];人民日报;2002年

2 河南 张国光;电磁干扰的防护与评价[N];电子报;2011年

3 山东 张永贵 编译;通过扫描电源的频率降低电磁干扰[N];电子报;2013年

4 王竹青;剖析电脑的电磁干扰[N];电脑报;2002年

5 ;新模/数转换技术降低电磁干扰[N];计算机世界;2003年

6 罗庆;电磁干扰亟需科学抑制[N];中国电力报;2003年

7 李明;防护综合布线中的电磁干扰[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8 宋德明邋特约通讯员 严玉葆;精密雷达器材免受电磁干扰[N];解放军报;2008年

9 ;双屏蔽阻挡电磁干扰[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10 ;“锐晶先锋”FP705 有效减少电磁干扰[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丽媛;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电磁干扰分析及FlexRay网络设计[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升;发射场电磁干扰分析及仿真模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安普春;信号处理中的电磁干扰抑制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易文平;增程式电动汽车辅助动力系统的电磁干扰分析与预测[D];吉林大学;2016年

4 吴昊;PWM驱动电机电磁干扰建模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丁锦辉;基于临界模式Boost PFC的传导电磁干扰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6 张晓宇;基于传输线方程的复杂系统电磁干扰路径求解[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梁红;某型无人机测控系统的电磁干扰抑制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沈雪梅;传导性电磁干扰噪声诊断与抑制综合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曹琦;抗电磁干扰铁系合金粉微波吸收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赵亚丽;基于互易法手机信号对微机保护的电磁干扰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88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588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e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