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伺服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DSP的伺服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在当今电气时代,伺服控制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但是在伺服系统的控制精度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伺服系统在低速时会受到摩擦干扰的影响,严重制约了电机性能的进一步提高。采用数字控制的方法来设计电机伺服系统,是当前伺服控制的一种发展趋势。利用数字控制器齐全的内部模块和丰富的接口,可以使伺服系统更加小型化,控制更加简单易行。本文以实际的电机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以TMS320F28335 DSP为核心控制器,依次介绍了电机伺服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控制方法以及摩擦补偿策略。本文首先介绍了电机伺服系统的结构以及主要组成,包括控制器、驱动器、电机、测角元件。根据系统的要求对它们进行选型,利用它们的结构参数得到伺服控制系统总体的数学模型,以便进行后续的理论分析。控制器是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利用e QEP模块将来自于编码器的脉冲波进行解析得到角度信息,执行一定的控制算法,然后利用e PWM模块产生PWM波来传送给H桥驱动器。因此,软件程序主要围绕着TMS320F28335 DSP控制器编写。另外还编写了上位机软件程序,用于发送指令和显示位置和速度曲线。通过伯德图分析了校正前伺服系统的频率特性,然后采用PI控制和超前校正分别对电流环和位置环进行校正,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并且实现了伺服系统中的位置跟踪和速度跟踪。针对于电机系统的摩擦干扰问题,研究了几种常用的摩擦模型,并且通过simulink对摩擦进行建模,观察由摩擦带来的几种非线性问题,比如爬行、滞滑自振荡、过零点死区。本课题中提出了基于滑模干扰观测器的的摩擦补偿方案,仿真实验表明它对摩擦干扰有着很好的抑制效果。
【关键词】:电机 DSP 伺服控制 摩擦补偿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21.5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
- 1.2 数字控制器的发展9-11
- 1.3 影响伺服系统精度的因素11-12
- 1.4 伺服控制及摩擦补偿的研究现状12-13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13-15
-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及建模15-24
- 2.1 引言15
- 2.2 电机伺服系统的总体结构15-16
- 2.3 系统主要模块的选择16-21
- 2.3.1 控制芯片的选型16-18
- 2.3.2 电机驱动器的选择18-19
- 2.3.3 测角元件的选择19-21
- 2.4 电机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建立21-23
- 2.4.1 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21-22
- 2.4.2 直流电机模型的参数整定22
- 2.4.3 驱动电路的数学模型22-23
- 2.4.4 测角系统的数学模型23
- 2.5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24-37
- 3.1 引言24
- 3.2 DSP开发环境和工具简介24-25
- 3.3 DSP的模块化程序设计25-32
- 3.3.1 eQEP模块25-30
- 3.3.2 ePWM模块30-32
- 3.4 上下位机的串口通信设计32-36
- 3.4.1 上位机程序设计32-35
- 3.4.2 下位机程序35-36
- 3.5 本章小结36-37
- 第4章 电机伺服系统的控制算法研究与实现37-51
- 4.1 未校正系统的结构和特性37-38
- 4.2 采样周期的选择38-39
- 4.3 控制器的设计方案39-46
- 4.3.1 电流环的设计39-41
- 4.3.2 电流环的离散化41-42
- 4.3.3 位置环的设计42-44
- 4.3.4 位置环的离散化44-46
- 4.4 伺服系统实验46-50
- 4.4.1 主要模块的测试46-48
- 4.4.2 位置控制48-49
- 4.4.3 速度控制49-50
- 4.5 本章小结50-51
- 第5章 摩擦现象的研究与补偿51-71
- 5.1 引言51
- 5.2 摩擦模型的介绍51-53
- 5.2.1 静态摩擦模型51-52
- 5.2.2 动态摩擦模型52-53
- 5.3 含有摩擦的电机系统的建立53-55
- 5.4 摩擦对伺服系统的影响55-60
- 5.4.1 死区现象的仿真实验55-57
- 5.4.2 爬行现象的仿真实验57-60
- 5.5 基于滑模扰动观测器的摩擦补偿方法60-70
- 5.5.1 滑模控制器设计60-64
- 5.5.2 反馈型扰动观测器的设计64-66
- 5.5.3 滑模扰动观测器的仿真效果66-69
- 5.5.4 SMDOB干扰抑制特性的频域分析69-70
- 5.6 本章小结70-71
- 结论71-72
- 参考文献72-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75-77
- 致谢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专家谈2006年伺服控制的发展趋势[J];伺服控制;2006年01期
2 ;技术,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写在2012年最后一期《伺服控制》的寄语[J];伺服控制;2012年08期
3 I M Whiting;可编程伺服控制新方法[J];机电信息;2001年11期
4 焦念友;“高精度步进伺服控制系统新技术研究”通过鉴定[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5 翁建元,李树广;数字PID调节器在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湖南电力;2003年04期
6 周淑军 ,王晓颖 ,杨东 ,宋晓光;伺服控制系统在传送链条上的应用[J];电气时代;2004年10期
7 章肖明;傅蓉浣;;伺服控制系统在缝纫机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2006年08期
8 本刊编辑部;;祝福 启程 超越[J];伺服控制;2007年01期
9 涂序彦;;伺服控制的发展方向与开发策略[J];伺服控制;2008年01期
10 ;《伺服控制》杂志全面改版 欢迎征订! 欢迎来稿![J];伺服控制;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熊运鸿;高为炳;;大系统伺服控制的新选择:动态递阶伺服控制[A];1991年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年会论文集(下)[C];1991年
2 潘菊初;;风电电动变桨伺服控制系统的研发[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8学术年会第二届智能检测控制技术及仪表装置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晓陵;张锐;李文秀;李国义;焦洪柱;;钻井综合试验装置钻压伺服控制系统[A];'200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4 曲蔚然;林岩;刘洛霞;;机载设备机电伺服控制系统的健康管理系统设计[A];2011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志东;朱兆勇;;倾斜导轨上的二级倒立摆的最优鲁棒伺服控制[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周长义;李清军;葛文奇;;变结构控制方法在转台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继文 摘译;简易伺服控制电路[N];电子报;2008年
2 成都 辛然;RF/伺服控制处理集成电路CXA1372AS维修资料[N];电子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方强;被动式力矩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冯石柱;六自由度并联液压伺服机械手的力觉双向伺服控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李泽源;基于二自由度理论和内模原理的高速高精度伺服控制器综合设计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宾;汽车零部件道路模拟时域波形复现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杨俊男;仿人眼成像系统焦距伺服控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刘佳佳;PLC伺服控制系统实现精确定位的设计与研发[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谭敏;某转台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与功能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高阳;基于自抗扰算法的机械手伺服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6 黄敏娣;船载“动中通”卫星通信控制系统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赖文娟;陀螺稳定光电平台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刘泽;伺服控制系统以太网接口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6年
9 舒骏逸;两轴四框架稳定跟踪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10 张伟同;某轿车动力学稳定性集成制动伺服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08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608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