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轰气流作用下的电弧熄灭特性
本文关键词:爆轰气流作用下的电弧熄灭特性
更多相关文章: 输电线路 爆轰气流 链式电弧模型 电弧元 温度场 绝缘子
【摘要】:为了解决输电线路防雷难题,在并联间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爆轰气流作用的灭弧防雷装置。通过建立链式电弧模型,对电弧元进行受力分析,利用爆轰相似理论对爆轰波的压力进行计算,并进一步推导出电弧元的各速度分量控制方程。利用ANSYS AUTODYN模拟爆轰气流与电弧等离子体耦合过程,得到气流场和电弧温度场的数值仿真,并进行灭弧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电弧元的各速度分量与电弧元的长度无关,与爆轰气流压力有关;且气流压力越大,电弧运动速度越快,越利于熄灭电弧。爆轰气流速度最大可达到6 000 m/s,4.6 ms时电弧温度由最高的14×10~3 K下降到3×10~3 K,且在爆轰气流作用下电弧熄灭,没有发生重燃。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爆轰气流 链式电弧模型 电弧元 温度场 绝缘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67002)~~
【分类号】:TM863;TM501.2
【正文快照】: 0引言1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网用户对用电稳定性的要求,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越来越重要[1]。由于架空输电线路网络密集、分布广泛、线路较长、面积大,所以易遭受雷击,致使输电线路的绝缘性能遭到破坏发生雷击闪络,形成的工频续流沿着闪络通道产生电弧灼烧绝缘子[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长铭,李剑;爆轰波在阻尼管道中声吸收的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0年04期
2 胡湘渝,张德良;气相爆轰波贯穿胞格变化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刘尔岩,刘邦第,王元书;应用阵面追踪法对散心爆轰波传播的数值模拟[J];爆炸与冲击;2001年01期
4 周凯元,李宗芬,周自金,王汉良,年伟民;阻爆器扩张腔中心缓冲隔离板对气相爆轰波的衰减作用[J];爆炸与冲击;2001年03期
5 刘尔岩,王元书,刘邦第;爆轰波与金属的斜相互作用[J];爆炸与冲击;2002年03期
6 王昌建,徐胜利,郭长铭;气相爆轰波在半圆形弯管中传播现象的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3年05期
7 杜扬,沈伟,周建忠;爆轰波在突扩通道中传播的数值模拟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4年01期
8 孙宇峰,张德良,胡宗民,姜宗林;氢氧爆轰波在变截面扩张管道中传播的数值模拟[J];爆炸与冲击;2004年05期
9 胡宗民,孙宇峰,郭长铭,张德良;气相爆轰波传播特性的数值模拟及实验对照[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王昌建;徐胜利;费立森;;气相爆轰波绕射流场显示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海兵;熊俊;张树道;;爆轰数值模拟的大尺度反应率模型[A];计算爆炸力学进展[C];2006年
2 朱雨建;杨基明;LEE JHS;;爆轰波与多孔板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3 王刚;张德良;刘凯欣;;爆轰波传播问题的数值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4 韩桂来;姜宗林;;气相胞格爆轰三波结构失效形式[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滕宏辉;姜宗林;HD Ng;JHS Lee;;发散爆轰波衰减过程的数值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王爱峰;赵伟;;斜爆轰与斜爆轰推进系统的研究进展[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杨向龙;杨基明;吴国栋;黄中伟;;爆轰波中声速面与反应进程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刘云峰;姜宗林;;准爆轰波传播机理探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董刚;范宝春;陈卫;;驻定爆轰的不稳定性及参数影响的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邵业涛;刘勐;王健平;;旋转爆轰实现任意速度入流的连续爆轰发动机[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卫;驻定锥型爆轰波的结构和稳定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任登凤;驻定斜爆轰波形态分析与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3 徐晓峰;碳氢燃料爆轰特性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4 郑淼;悬浮粉尘的爆轰波结构[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4年
5 李斌;多功能爆轰管的调试与试运行[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韦祥光;爆轰波聚能爆破的技术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孙晓雄;气—液—固三相体系云雾爆轰特性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8 张继业;超声速预混气流中钝头体表面爆轰波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董炯;钝感炸药的爆轰波传播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李晓琴;可燃系统爆轰及其抑制过程的数值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11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611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