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12:16

  本文关键词: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储能 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建模 SOC预测 电池均衡


【摘要】:新能源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使得全球范围内对微网、分布式发电技术的研究逐步加深,传统电力系统向智能电网方向发展。为适应这一变化,应对新能源波动大、供电不稳定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大容量的储能技术显得日益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论文对储能电池管理系统进行研究,探索在大容量储能应用中,如何让储能电池组能够安全、高效运行,并尽可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在较为系统的回顾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电池建模及仿真、SOC预测、电池均衡及系统软硬件架构四个方面,对电池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文中第二章首先讨论了作为研究对象的铅炭电池的建模及仿真。依据PNGV电池模型,建立了参数可变的电池参数拟合仿真模型,并通过全SOC范围的电池充放电测试数据,拟合得到电池参数,从而得到参数可变的PNGV电池模型,模型与实测数据较好吻合,为电池SOC预测提供依据。依据参数可变的PNGV电池模型,文中第三章提出了基于SOC-OCV曲线的卡尔曼滤波电池SOC预测方法。电池电流及端电压值作为输入,依据PNGV电池模型,通过卡尔曼滤波法计算得到电池OCV的预测值,基于SOC-OCV曲线,可以得到当前电池SOC预测值,然后利用电池模型参数与电池SOC之间的关系表格,来得到实时的可变电池参数,可变电池参数参与到下个周期的卡尔曼滤波计算中,不断迭代,可得到实时的电池SOC预测值。文中第四章研究了电池充电均衡、放电均衡及充放电混合均衡三种均衡策略。在两个不同的BMS上分别实现了辅助充电主动均衡与被动均衡结合的混合均衡,辅助充放电主动均衡与被动均衡结合的混合均衡两种均衡策略。基于模块化及BMS功能要求,文中第五章讨论了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软硬件架构及实现。每个电池模块都有独立的电池管理模块,各管理模块负责电池模块内部信息处理及决策,并与其他管理模块及上位机之间进行交互,不同管理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可进行交互。该硬件架构结构清晰,功能便于程序实现,同时电池模块化能够方便的实现模块更换及扩展,并适应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储能 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建模 SOC预测 电池均衡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10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3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32
  • 1.2.1 BMS硬件架构14-21
  • 1.2.2 电池建模及仿真研究21-25
  • 1.2.3 SOC预测25-26
  • 1.2.4 电池均衡26-32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32-34
  • 1.3.1 模块化电池管理系统32-33
  • 1.3.2 基于Matlab/Simulink/Simscape的铅炭电池建模及仿真33
  • 1.3.3 基于SOC-OCV曲线的卡尔曼滤波法铅炭电池SOC预测33-34
  • 1.3.4 有源均衡34
  • 1.4 论文安排34-36
  • 第二章 铅炭电池建模及仿真36-44
  • 2.1 PNGV电池模型36-39
  • 2.2 电池测试及数据获取39-40
  • 2.3 电池模型及参数拟合40-43
  • 2.4 本章小结43-44
  • 第三章 SOC预测44-57
  • 3.1 参数可变的PNGV电池模型44
  • 3.2 卡尔曼滤波法44-47
  • 3.2.1 基本卡尔曼滤波法45
  • 3.2.2 扩展卡尔曼滤波法45-47
  • 3.3 基于参数可变PNGV模型及卡尔曼滤波法的电池SOC预测47-56
  • 3.3.1 一阶PNGV状态方程及输出方程47-49
  • 3.3.2 二阶PNGV状态方程及输出方程49-52
  • 3.3.3 一阶PNGV电池模型下的卡尔曼滤波SOC预测模型及仿真52-56
  • 3.4 本章小结56-57
  • 第四章 电池均衡57-75
  • 4.1 均衡方法及策略57-67
  • 4.1.1 辅助充电均衡57-61
  • 4.1.2 辅助放电均衡61-64
  • 4.1.3 辅助充放电混合均衡64-67
  • 4.2 单向辅助充电主动均衡与被动均衡结合的混合均衡策略67-69
  • 4.3 双向辅助充放电主动均衡与被动均衡结合的混合均衡策略69-74
  • 4.4 本章小结74-75
  • 第五章 电池管理系统75-93
  • 5.1 BMS硬件架构75-82
  • 5.1.1 基于LTC6803-4模拟前端采样的BMS硬件架构75-78
  • 5.1.2 基于BQ76PL536A-Q1模拟前端采样的BMS硬件架构78-82
  • 5.2 BMS软件架构82-92
  • 5.2.1 基于LTC6803-4模拟前端采样的BMS软件架构82-86
  • 5.2.2 基于BQ76PL536A-Q1模拟前端采样的BMS统软件架构86-92
  • 5.3 本章小结92-93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93-95
  • 6.1 工作总结93-94
  • 6.2 未来工作展望94-95
  • 参考文献95-99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高性能化学储能电池列入863计划主题项目[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2年01期

2 周汉涛,张华民,葛善海,刘浩,衣宝廉;多孔碳电极用于多硫化钠-溴储能电池[J];电源技术;2005年03期

3 陈立泉;;锂离子储能电池的现在与未来[J];功能材料信息;2011年04期

4 姚俊;;储能电池用充放电机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3年07期

5 苏虎;栗君;吴玉光;张瑞芳;张英杰;;储能电池系统经济价值的评估[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6 王婷婷;陈苏声;张永明;;储能电池与检测认证[J];质量与标准化;2013年10期

7 陈刚;袁越;傅质馨;;储能电池平抑光伏发电波动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4年02期

8 葛善海,衣宝廉,张华民;多硫化钠-溴储能电池高效电极的研究[J];电源技术;2003年05期

9 祝铭;;储能电池技术[J];装备机械;2010年03期

10 ;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技术获突破[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春林;;太阳能基站循环型储能电池[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10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剑;高素军;刘景开;李杰;孙晨曦;韩希;张华民;;大功率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华民;;液流储能电池研究进展[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何祚庥;;希望能有安全、廉价、可靠、长寿命的储能电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A];第二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汪继强;;储能电池技术与应用进展[A];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2013年五届五次理事扩大会暨行业情况交流会会议文集[C];2013年

6 周汉涛;张华民;赵平;衣宝廉;;多硫化钠/溴液流储能电池电极材料及系统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7 赵平;张华民;周汉涛;高素军;陈剑;衣宝廉;;10-kW级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组研制及性能[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谷林;胡勇胜;李泓;黄学杰;陈立泉;;储锂材料的结构变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兴;江西新余扶持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发展[N];消费日报;2010年

2 欧志葵;国内储能电池上半年销量增长20%[N];中国电力报;2014年

3 周晓梦;美大型储能电池厂开建[N];中国能源报;2012年

4 主持人 本报实习生 张磊;储能电池如何支撑新能源发展[N];科技日报;2012年

5 曾庆华 刘建铭;超威耐高温储能电池成市场新宠[N];消费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秦虹;储能电池85亿元“蛋糕”待切[N];中国电力报;2014年

7 任宏胜 邵静;发挥资源优势 加强多边合作 共同打造中国储能电池生产基地[N];承德日报;2009年

8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立泉;锂离子储能电池的现在与未来[N];国家电网报;2011年

9 记者 刘湘竹;“大连电池”储能11年后“放电”[N];大连日报;2012年

10 邹淑英 记者 阎红;储能电池让电能“收放自如”[N];大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凯;电池储能系统的分层控制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周汉涛;多硫化钠/溴液流储能电池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雪冰;利用储能电池进行削峰填谷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欧阳佳佳;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范宝骥;我国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技术经济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4 童广浙;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管理系统设计[D];广西大学;2013年

5 王建军;LT公司储能电池生产线改善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6 唐志伟;钒液流储能电池建模及其平抑风电波动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7 呼文韬;太阳能飞行器太阳能能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14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614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b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