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故障电弧检测装置的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2017-08-03 18:14

  本文关键词:故障电弧检测装置的研究与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故障电弧 标准差 变异系数 小波 BP神经网络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生产及居民用电量日益增高,电气火灾事故也更加频发,其中因故障电弧引起的电气火灾事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对故障电弧的研究己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发生故障电弧时由于故障电弧电流低于过流保护装置所设定的动作电流,且故障电弧发生时也无对地泄漏,所以传统的保护装置已无法对故障电弧提供有效的防护。因此需要对故障电弧的特征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故障电弧检测装置。本论文针对故障电弧的检测进行研究,并设计开发了一台故障电弧检测装置样机。论文首先介绍故障电弧检测装置的发展背景,分析国内外故障电弧检测装置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明确论文选题的重要意义。根据故障电弧检测装置的技术指标和功能需求分析,制定出故障电弧检测装置的软硬件总体设计方案,并对硬件的芯片选型和软件开发环境做了阐述。其次,对故障电弧的判别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提取和BP神经网络的判别算法。并在Matlab下对故障电弧判别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了该判别算法的可行性。再次,对故障电弧检测装置的硬件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主控电路、电源电路、电流数据采集电路、通讯预留接口电路、声光报警电路、按键测试电路、外围扩展预留接口电路等。并详述了各个部分的组成原理与具体实现方式。对故障电弧检测装置的软件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主程序、初始化程序、A/D转换程序、特征参数提取程序、BP神经网络训练程序、BP神经网络判别程序、通讯和声光报警程序等。并对各程序的工作流程做了介绍,绘制出相应的流程图。最后,对故障电弧检测装置进行报警性能测试、串扰测试以及误报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论文所设计的故障电弧检测装置样品达到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故障电弧 标准差 变异系数 小波 BP神经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50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0-13
  • 1.2 故障电弧检测装置的研究现状13-14
  • 1.2.1 国外发展现状13-14
  • 1.2.2 国内发展现状14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14-16
  • 第2章 故障电弧检测装置总体设计16-23
  • 2.1 故障电弧检测装置的功能需求分析16-17
  • 2.2 故障电弧检测装置的技术指标17
  • 2.3 故障电弧检测装置总体框架17-19
  • 2.3.1 故障电弧检测装置硬件总体设计17-19
  • 2.3.2 故障电弧检测装置软件总体设计19
  • 2.4 故障电弧检测装置主控芯片选型19-21
  • 2.5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21-22
  • 2.6 本章小结22-23
  • 第3章 故障电弧分析与判别算法研究23-52
  • 3.1 故障电弧仿真实验平台23-24
  • 3.2 故障电弧波形特征分析24-32
  • 3.3 故障电弧周期平均值标准差分析32-33
  • 3.4 故障电弧平肩宽度变异系数分析33-38
  • 3.5 故障电弧小波分析38-47
  • 3.5.1 小波变换原理38-39
  • 3.5.2 小波基函数的选取39-40
  • 3.5.3 故障电弧小波模极大值和分析40-47
  • 3.6 故障电弧BP神经网络判别方法47-51
  • 3.6.1 BP神经网络原理47-48
  • 3.6.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故障电弧判别方法48-51
  • 3.7 本章小结51-52
  • 第4章 故障电弧检测装置软硬件设计52-65
  • 4.1 故障电弧检测装置硬件设计52-59
  • 4.1.1 主控电路52-53
  • 4.1.2 电源电路53-54
  • 4.1.3 电流数据采集电路54-55
  • 4.1.4 通讯预留接口电路55-57
  • 4.1.5 声光报警电路57-58
  • 4.1.6 按键测试电路58
  • 4.1.7 外围扩展预留接口电路58-59
  • 4.2 故障电弧检测装置软件设计59-64
  • 4.2.1 主程序设计59
  • 4.2.2 初始化程序设计59-60
  • 4.2.3 A/D转换程序设计60-61
  • 4.2.4 特征参数提取程序设计61
  • 4.2.5 BP神经网络训练程序设计61-62
  • 4.2.6 BP神经网络判别程序设计62-63
  • 4.2.7 通讯和声光报警程序设计63-64
  • 4.3 本章小结64-65
  • 第5章 故障电弧检测装置测试65-73
  • 5.1 串联故障电弧报警性能测试65-67
  • 5.1.1 负载运行时突然接入串联故障电弧时的报警性能66
  • 5.1.2 同时接入负载和串联故障电弧时的报警性能66-67
  • 5.1.3 故障电弧检测装置供电瞬间接入串联故障电弧时的报警性能67
  • 5.2 并联故障电弧报警性能测试67-70
  • 5.2.1 电缆试品并联故障电弧报警性能测试67-69
  • 5.2.2 切割电缆并联故障电弧报警性能测试69-70
  • 5.3 串扰与误报警测试70-72
  • 5.3.1 串扰测试70-71
  • 5.3.2 误报警测试71-72
  • 5.4 本章小结72-73
  • 总结与展望73-75
  • 参考文献75-78
  • 致谢78-79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软件著作权79-80
  • 附录B 硬件实物图80-81
  • 附录C 部分源程序81-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基;;故障电弧情况下的人身和设备防护[J];华通技术;2004年02期

2 蓝会立;张认成;;基于混沌的故障电弧早期弧声检测方法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年12期

3 仲启树;张认成;陈建阳;;基于混沌理论的故障电弧检测方法研究[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孙鹏;秦猛;;采用波形比较法的串联故障电弧快速诊断技术[J];低压电器;2013年20期

5 印永嘉;陈洪亮;;关于检测低压故障电弧的初步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08期

6 杨艺;董爱华;付永丽;;低压故障电弧检测概述[J];低压电器;2009年05期

7 吕辉;董爱华;;基于信息融合的配电箱故障电弧在线检测[J];煤矿机械;2009年11期

8 邹云峰;吴为麟;李智勇;;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的低压故障电弧聚类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10年03期

9 孙鹏;郑志成;闫荣妮;高翔;;采用小波熵的串联型故障电弧检测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10 窦甜华;段培永;段晨旭;石嘉川;;一种建筑物低压供配电线路故障电弧检测新方法[J];微计算机信息;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贞华;裴小青;;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低压故障电弧识别方法[A];2011第十六届全国自动化技术与应用学术年会专辑[C];2011年

2 董爱华;谷彬;;低压配电开关故障电弧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1年

3 刘振国;孙鹏;;基于电流波形比较法诊断故障电弧的可靠性分析研究[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4年

4 陈征;;浅谈故障电弧防护技术在国内电气安全方面的应用前景[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涛 天津市鸿远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杜绝电力火灾 造福人类文明[N];中国建设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荣刚;故障电弧诊断技术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2 郭家稳;故障电弧模式识别方法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3 张磊;故障电弧的识别及防护方法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4 倪侃;故障电弧电信号模拟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温州大学;2015年

5 高源;光伏系统直流故障电弧的特征检测与防治策略[D];复旦大学;2014年

6 姜晨;基于物联网的室内用电安全智能监控系统[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仕岩;故障电弧检测及其直流固态功率控制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林方圆;光伏系统直流故障电弧特征及识别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9 丁俊;故障电弧检测技术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10 朱森;低压串联型故障电弧诊断方法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15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615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7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