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可信容量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01:11

  本文关键词:基于可信容量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可靠性评估 可信容量 容量可信度 混合算法


【摘要】: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因其能源的可再生性和清洁性受到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它们具有很强的间歇性和随机性,接入系统会对系统的可靠性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两种新能源发电接入后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进行评估。同时,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容量价值在现有的电力规划中常常被忽略,从而造成能源的浪费。所以对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可信容量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考虑到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具有天然的互补性,本文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可信容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风电场和光伏电站进行了可靠性建模。首先,详细介绍了对风速进行模拟和预测的威布尔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采用了可以保留风速季节性和日变化特性的时间序列模型进行风速建模,分析推导了风机的功率输出特性及其表达式,并考虑了风电机组的停运模型,最终建立了风电场的可靠性模型;其次模拟了光伏阵列表面的入射太阳辐照度,分别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和正弦分段方法对逐日气温与逐时气温进行建模,并考虑光伏电池板的能量转换特性对光伏功率输出进行建模。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建立的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可靠性模型的合理性,并且分析研究了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昼夜互补性和季节互补性,且通过对其概率分布特性的分析验证了风光互补发电的可行性。其次研究了风光互补发电接入系统后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介绍了可靠性评估的基本知识,重点介绍了蒙特卡洛法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总结了常用的计算可靠性的指标,基于序贯蒙特卡洛法建立了含有风光发电的发输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模型,给出评估方法和计算流程。将风光发电接入IEEE-RTS79标准测试系统中,研究了风光发电接入对系统可靠性产生的影响:包括风光发电的渗透率,风光发电所接入的系统节点的不同和风光发电同时接入等因素,分析它们对系统的可靠性水平产生的影响。最后在前两章内容的基础上研究了风光互补发电接入系统的可信容量。对比了几种常用的可信容量的定义和原理,采用等效载荷能力定义新增加能源的可信容量,并在此基础上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可信容量和可信度进行定义:对计算可信容量时经常采用的二分法和弦截法的原理和计算步骤做出了详细介绍,并针对计算可信容量过程中,采用二分法的收敛速度慢和采用弦截法在较高计算精度下出现的不收敛现象,提出了一种混合算法,该算法结合了二分法和弦截法的优点,收敛速度快并且不会出现振荡现象,在较高计算精度下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将风光互补发电接入IEEE-RTS79测试系统中,通过在MATLAB中编程仿真,研究了风光装机容量配比、风光的渗透率以及所接入系统的可靠性水平的高低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信容量和可信度的影响。
【关键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可靠性评估 可信容量 容量可信度 混合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61
【目录】:
  • 摘要9-11
  • ABSTRACT11-13
  • 第1章 绪论13-19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3-14
  • 1.2 含风光互补发电的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14-16
  • 1.2.1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概述14-15
  • 1.2.2 风光互补发电的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15-16
  • 1.3 风光互补发电可信容量研究现状16-18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18-19
  • 第2章 风电场与光伏电站的可靠性建模19-35
  • 2.1 概述19
  • 2.2 风电场可靠性建模19-27
  • 2.2.1 风速模型19-21
  • 2.2.2 风机输出功率模型21-22
  • 2.2.3 风电机组停运模型22-23
  • 2.2.4 算例分析23-27
  • 2.3 光伏电站可靠性建模27-30
  • 2.3.1 太阳辐照度建模27
  • 2.3.2 温度建模27-28
  • 2.3.3 光伏电池输出功率模型28
  • 2.3.4 算例分析28-30
  • 2.4 风光发电互补特性30-32
  • 2.4.1 风光发电输出功率互补性30-31
  • 2.4.2 风光发电输出功率的概率分布特性31-32
  • 2.5 本章小结32-35
  • 第3章 含风光发电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35-51
  • 3.1 概述35-36
  • 3.2 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基本知识36-37
  • 3.2.1 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36
  • 3.2.2 元件的可靠性参数36-37
  • 3.3 蒙特卡洛模拟法37-42
  • 3.3.1 蒙特卡洛模拟法基本原理37-38
  • 3.3.2 蒙特卡洛法分类38-40
  • 3.3.3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40-42
  • 3.4 含风光发电的发输电系统序贯蒙特卡洛仿真模型42-43
  • 3.4.1 主要元件停运模型42-43
  • 3.4.2 负荷模型43
  • 3.4.3 潮流计算43
  • 3.5 含风光发电的发输电系统可靠性指标计算流程43-45
  • 3.6 算例分析45-50
  • 3.6.1 风光发电的渗透率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45-47
  • 3.6.2 风光发电接入节点位置的不同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47-48
  • 3.6.3 风光同时接入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48-50
  • 3.7 本章小结50-51
  • 第4章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信容量研究51-67
  • 4.1 概述51
  • 4.2 可信容量的定义51-54
  • 4.2.1 等效常规机组容量52-53
  • 4.2.2 等效载荷能力53-54
  • 4.3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信容量54-55
  • 4.4 可信容量的计算方法55-60
  • 4.4.1 二分法56-57
  • 4.4.2 弦截法57-58
  • 4.4.3 混合算法计算可信容量58-60
  • 4.5 算例分析60-65
  • 4.5.1 混合算法的验证60-61
  • 4.5.2 风光装机容量配比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信容量的影响61-62
  • 4.5.3 风光渗透率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信容量的影响62-64
  • 4.5.4 所接入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信容量的影响64-65
  • 4.6 本章小结65-67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7-71
  • 5.1 结论67-68
  • 5.2 展望68-71
  • 参考文献71-77
  • 致谢77-79
  • 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79-80
  • 附件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晶忠;;小型独立运行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04期

2 孙卫华;;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年07期

3 尹静;张庆范;;浅析风光互补发电系统[J];变频器世界;2008年08期

4 ;风光互补离网发电系统介绍[J];能源工程;2009年04期

5 黄俊;顾洁;王晓博;;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实验研究[J];节能;2010年10期

6 张峻岭;殷建英;党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及应用[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1年04期

7 李小琼;刘子盼;;浅析我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03期

8 熊欣;;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远程监测探讨[J];应用能源技术;2012年04期

9 沈从举;贾首星;汤智辉;孟祥金;刘威;;小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兵团的应用前景[J];新疆农机化;2012年04期

10 王新明;;风光互补发电在西藏地区推广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西藏科技;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育欣;;风光互补新能源发电技术研究综述[A];创新沈阳文集(A)[C];2009年

2 王侃宏;石钰杨;李克营;肖静静;;风光互补技术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举例[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3 付河生;;浅谈风光互补能源在移动通信基站的应用[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11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许文娟;万杰;刘金福;于达仁;;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A];2012电站自动化信息化学术和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桑志强;李鑫;杨丽薇;;大规模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浅析[A];2013年电气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马勇;;基站风光互补供电系统——设计思路、推广应用情况[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08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路远;;风光互补——新能源利用的“风光”之路[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2年度论文集(下)[C];2012年

8 李昶志;杜海江;谢虎;杨明皓;;农村户用风光互补提水加热系统研究与开发[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路远;;风光互补发电——新能源利用的“风光”之路[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2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10 冬雷;廖晓钟;刘广忱;陈建勇;;分布式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及其多目标优化控制策略研究[A];第七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勇刚;中小型风力发电和风光互补发电处境尴尬[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2 通讯员 王庆丽;风光互补发电照亮牧民新生活[N];中国电力报;2009年

3 武娜;东乌旗推广移动式多功能风光互补发电机组[N];锡林郭勒日报;2009年

4 莫日根达来;鄂旗“风光互补”通电工程惠及民生[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5 记者 张静;首批“风光互补”发电机上岗[N];人民邮电;2009年

6 孙智广;风光互补项目点亮牧民新生活[N];锡林郭勒日报(汉);2010年

7 杨涛利 张文雯;新疆风光互补电站并网发电[N];中国环境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崔宏微;风光互补离网发电 新能源利用出新招[N];机电商报;2005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李素平;家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将成节能新宠[N];中国工业报;2006年

10 王乐平;杭锦旗:光明工程惠及广大牧民[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传安;小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控制和能量预测技术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2 赵昕宇;风光互补发电潜力分析与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延纯;风光互补发电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分析与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2 席思南;风光互补发电微网无缝切换控制方法的仿真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刘宝林;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杜三元;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MPPT和储能控制策略的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5 黄敏敏;小型风光互补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浙江大学;2016年

6 刘磊;极地低温环境下小型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戚浩桢;风光互补城市供电项目后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4年

8 时圣尧;风光互补并网发电监控及评估系统[D];东北大学;2014年

9 谷們;含有充电机的风光互补电站设计与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10 郭华栋;基于B/S结构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计与监控[D];东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17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617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9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