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智能化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17:27

  本文关键词:智能化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智能化 超级电容 储能 双向DC/DC变换器


【摘要】:近几十年来,能源问题逐渐成为大家关注且重视的话题。因此,各种开发新能源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对智能化超级电容储能系统(ISCESS)的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绿色能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超级电容器储能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储能器件是蓄电池。相对于蓄电池储能来说,超级电容器储能的优点是功率密度高、高温性能好、容量配置灵活等。因此,在一些功率峰值高的场合,超级电容器储能比蓄电池储能更有优势。目前,超级电容的单体容量已经可以达到万法拉级别,这是相当大的一个数字。虽然超级电容器有很大的功率密度,但也存在输出特性软的缺点。在超级电容放电过程中,其两端电压和电荷量成正比,所以,随着放电过程的进行,其两端电压也会迅速下降,这严重影响了供电质量。本文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可以在超级电容输出的过程中保持其端电压稳定的模型。在该模型下,充电过程采用恒流充电,可以有效缩短充电时间。随着超级电容端电压的上升,当流经斩波器的功率达到额定功率时,改用恒功率充电,直到超级电容达到额定电压,这样可以保证有足够快的充电速度。放电过程中,随着超级电容端电压的下降,模型中的双向DC/DC变换器发挥作用,控制输出电压恒定。智能化超级电容储能系统(ISCESS)能够在现有条件下使充电速度达到最快,并且能够克服超级电容输出特性软的缺点。本文对智能化超级电容储能系统(ISCESS)的研究对于开展实际项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智能化 超级电容 储能 双向DC/DC变换器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5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9
  • 1.2 储能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9-12
  • 1.2.1 抽水储能10
  • 1.2.2 蓄电池储能10
  • 1.2.3 飞轮储能10-11
  • 1.2.4 超导磁储能11
  • 1.2.5 压缩空气储能11
  • 1.2.6 超级电容储能11-12
  • 1.3 论文主要工作12-13
  • 第2章 储能系统主要部分数学建模及参数设计13-29
  • 2.1 超级电容器13-16
  • 2.1.1 超级电容器的基本原理13
  • 2.1.2 超级电容器的主要性能指标13-15
  • 2.1.3 超级电容器的常见模型15-16
  • 2.2 智能化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数学模型和参数设计16-27
  • 2.2.1 系统主电路拓扑结构的选定16-17
  • 2.2.2 PWM整流环节数学模型17-21
  • 2.2.3 PWM整流环节硬件参数设计21-23
  • 2.2.4 双向DC/DC变换器数学模型23-26
  • 2.2.5 双向DC/DC变换器电感参数设计26-27
  • 2.3 超级电容器组的优化设计27-28
  • 2.3.1 能量约束法27-28
  • 2.3.2 功率约束法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双向DC/DC变换器硬件系统设计29-33
  • 3.1 引言29
  • 3.2 双向DC/DC变换器简介29-31
  • 3.2.1 双向DC/DC变换器的基本概念29
  • 3.2.2 双向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29-31
  • 3.3 双向DC/DC变换器设计31-32
  • 3.3.1 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选定31
  • 3.3.2 应用软开关技术的双向DC/DC变换器31-32
  • 3.4 本章小结32-33
  • 第4章 智能化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研究33-44
  • 4.1 引言33
  • 4.2 系统整流环节控制策略研究33-41
  • 4.2.1 系统整流环节的运行损耗分析33-38
  • 4.2.2 LCL型PWM整流器控制策略分析38-41
  • 4.3 双向DC/DC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41-43
  • 4.3.1 Buck模式下双向DC/DC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41-42
  • 4.3.2 Boost模式下双向DC/DC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42-43
  • 4.4 本章小结43-44
  • 第5章 基于PSCAD的智能化超级电容储能系统仿真研究44-51
  • 5.1 引言44
  • 5.2 智能化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充电过程仿真分析44-48
  • 5.3 智能化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放电过程仿真分析48-50
  • 5.4 本章小结50-51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51-52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51
  • 6.2 后续工作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56-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路;电容储能接触焊接[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1995年02期

2 程红丽;王立;刘健;王利强;;电容储能的自动化终端备用开关电源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年22期

3 周小杰;曹大鹏;阮毅;;超级电容储能装置在电梯中的研究与实现[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01期

4 谷宝生;电容储能装置熔丝易断的原因及改进[J];农村电工;1997年01期

5 许钢灿,倪东波,刘雅莲,车平;电容储能整流技术研究[J];声学与电子工程;2004年02期

6 Ralph Raiola;;新技术使电容储能增加一倍[J];今日电子;2007年10期

7 李福宁;张泽坤;;电容储能直流电源装置在水电站的应用及改进[J];农田水利与小水电;1992年10期

8 田华亭;张勇;;容量偏差对超级电容储能的影响及解决方案[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09期

9 梁学峰,杨世珍;电容储能式直流盘的改造[J];同煤科技;2001年03期

10 李铜;刘明宇;刁志宏;张稷;杨静漪;;电容储能式逆变点焊机的研制[J];电焊机;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秀雅;王培红;;超级电容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应用[A];新形势下长三角能源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对策——第八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孔烨;;超级电容储能电力系统直流电源[A];2006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薛小怀;莫春立;王雅生;蔡洪能;薛勇;;Φ3小直径异种金属电容储能焊接头连接机理研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坤;城轨交通车载超级电容储能系统能量管理及容量配置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兴;考虑电压宽范围变化影响的城轨交通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控制策略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孙晓;智能化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3 王椹榕;城市轨道交通车载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实验平台开发[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王迅;城市轨道交通车载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王德伟;基于功率分配的车载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康晶;铜铁低维材料的电容储能冲击焊接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7 赵亮;城市轨道车载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胡斌;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式超级电容储能装置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9 赵亚杰;基于动态阈值调节的地面式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控制策略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10 李月;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20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620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0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