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式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腔式吸热器光热性能研究及优化
本文关键词:碟式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腔式吸热器光热性能研究及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太阳能 碟式 半球形腔式吸热器 光学性能 热性能
【摘要】:太阳能在利用方面具有的储量的无限性、存在的普遍性以及清洁性和经济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世界上最丰富永久的能源形式。同时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及对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程度的提高,洁净并可长期利用新能源已经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所以太阳能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热发电是太阳能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具有布局灵活、应用前景广泛、发电效率高、起步投资少、结构简单、成本降低及系统优化潜力大等一系列优点,因而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焦点。吸热器是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关键部件,安置在聚光器的焦点处,接收来自聚光器的高热流密度的太阳能并将其转换成热能。吸热器的热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性。依据腔式吸热器内部光通量等分布特性研究结果,对腔式吸热器进行结构优化是提高碟式太阳能热利用转换效率的有效途径。在多种腔式吸热器类型中,其中半球形吸热器热性能最优,故在模拟和实验中均采用半球形腔式吸热器。聚光器聚焦后的能流会不均匀的分布在吸热器内腔,在吸热器内腔形成热点,影响吸热器的使用性能。基于实验室已有的半球形腔式吸热器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在吸热器的穹顶放置反射圆锥。探讨反射圆锥的锥角对半球形腔式吸热器的光学性能的影响,找出最佳反射光锥的几何参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反射圆锥锥角在120°时吸热器的光学性能最佳。改变吸热器的安装位置,探讨距离变化对系统的光学性能的影响。为测得焦面处的能流密度,在光学数值模拟中,将吸热器替换为圆盘,观察圆盘距聚光器距离变化,聚焦能量的接收的规律。吸热器和圆盘距聚光器距离变化规律一致,光学性能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数值模拟结合实验进一步对碟式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探讨。研究吸热器与聚光器距离变化的热性能及耐高温圆盘与聚光器距离变化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实际焦平面上的光斑并非是规则的圆盘形状,而是呈现近似椭圆,聚光器的实际焦距与理论焦距有一定的差距,但吸热器和耐高温圆盘得出相同的规律,在1030mm时热性能是最优的。
【关键词】:太阳能 碟式 半球形腔式吸热器 光学性能 热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513.1;TM61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10
- 1.2 太阳能资源分布10-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3.1 国外发展现状11-12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工作13-14
- 第二章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及软件分析原理14-24
- 2.1 太阳能聚光技术14-17
- 2.1.1 槽式太阳能聚光技术15
- 2.1.2 塔式太阳能聚光技术15-16
- 2.1.3 碟式太阳能聚光技术16-17
- 2.2 半球吸热器各项热损失分析17-20
- 2.2.1 腔体反射热损失18
- 2.2.2 腔体导热热损失18-19
- 2.2.3 自然对流热损失19
- 2.2.4 辐射热损失19-20
- 2.3 TracePro计算平台的介绍20-23
- 2.3.1 TracePro软件介绍20-21
- 2.3.2 MCTRM的计算原理21-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半球形吸热器光学性能数值模拟与分析24-36
- 3.1 聚光集热系统的物理模型及相关几何参数24-26
- 3.1.1 碟式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模拟24-25
- 3.1.2 碟式太阳能聚光集热能流密度模拟25-26
- 3.2 计算方法26-28
- 3.2.1 Monte Carlo光线追迹法26-27
- 3.2.2 反射光线计算方法27
- 3.2.3 条件设定27-28
- 3.3 聚光器-半球形吸热器计算结果与分析28-31
- 3.3.1 系统光线分布28-29
- 3.3.2 吸热器内腔光学性能29-30
- 3.3.3 吸热器内腔光线数目30-31
- 3.4 吸热器采光口距焦面垂直距离L对吸热器性能影响31-33
- 3.4.1 吸热器内腔总光通量和平均能流密度31-32
- 3.4.2 吸热器光学效率32-33
- 3.5 能流密度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33-34
- 3.6 本章小结34-36
- 第四章 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焦面前后温度场测试36-49
- 4.1 测试方案及设备36-38
- 4.1.1 测试设备36-37
- 4.1.2 测试方案37-38
- 4.2 测试结果38-47
- 4.2.1. 数据记录仪的数据分析39-43
- 4.2.2. 直观观察Fluke红外热成像仪43-46
- 4.2.3. 通过转化红外热成像仪为 3D-IR图片46-47
- 4.3 最佳吸热器安装距离47-48
- 4.4 本章小结48-49
- 结论49-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57
- 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刚,张春平,赵耀华,唐大伟;一种新型腔式吸热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5年03期
2 魏进家;屠楠;方嘉宾;;太阳能腔式吸热器启动过程性能的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6期
3 屠楠;方嘉宾;魏进家;;太阳能腔式吸热器不同启动状态下启动性能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年11期
4 毛青松;龙新峰;;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腔式吸热器的光学性能[J];可再生能源;2012年03期
5 张春平,刘志刚,赵耀华,唐大伟;碟式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用腔式吸热器热性能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贾培英;王跃社;于浩;余琴;;太阳能腔式吸热器沸腾传热性能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07期
7 王富强;帅永;谈和平;;腔式太阳能吸热器的热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5期
8 毛前军;谢鸣;帅永;谈和平;;太阳能腔式吸热器光热转换特性及其在油田上的应用[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9 李金平;冯荣;崔健;;玻璃窗对热管腔式吸热器吸热性能的影响[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10 程泽东;何雅玲;崔福庆;李东;韩辉;;有压腔式吸热器复杂耦合换热机理数值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日兴;韩清华;李惠;王习治;;圆柱腔式微波杀菌机的研究[A];中国西部农产品加工及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韦卫;张行愚;王青圃;王聪;丛振华;武振国;王伟涛;张怀金;李永富;方家熊;;内腔式Nd:YAG/SrWO4反斯托克斯激光器[A];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江西 五省光学(激光)联合学术‘13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箐;腔式束流位置监测系统及其相关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杜艳秋;碟式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腔式吸热器光热性能研究及优化[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6年
2 沈财军;两段式塔式太阳能腔式吸热器设计及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3 陈慧;一种碟式太阳能斯特林发动机腔式吸热器热性能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4 康剑南;太阳能腔式吸热器热性能和热应力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李享;腔式束流位置监测器的设计与实验[D];清华大学;2009年
6 何坚;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模型构建和优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珍;碟式太阳能吸热器的性能实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48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648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