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修饰和器件结构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界面修饰和器件结构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有机太阳能电池 UV光处理 器件结构 界面修饰层
【摘要】:有机太阳电池具有无可媲美的全固态、柔性大面积、低成本制备等突出优点,目前成为国际上清洁可再生能源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有机太阳电池的器件结构中,电池活性层和电极之间的相界面结合态会直接决定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因此,界面工程成为了提升有机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有效途径和关键因素。本文通过选择界面修饰材料、改进器件结构及优化器件工艺,实现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的提高。本论文具体工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UV处理对基于P3HT:PCBM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在活性层P3HT:PCBM进行热退火前,在惰性气体环境中使用UV光对活性层进行处理。根据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图像观察到活性层的聚合态尺寸在受到UV照射后增加。X射线衍射和原子力显微镜表征表明,UV照射可改善P3HT相的结晶度,并且能优化活性层的粗糙度。OPV器件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适当时间的UV光照可以提高OPV器件的性能,其中OPV器件的最大能量转换效率从3.5%提高到4.5%。(2)器件MoO_3和PEDOT:PSS作为阳极界面修饰材料对于小分子OPV的影响通过对OPV器件的活性层表面形貌、外部量子转换效率的分析和对制备的OPV器件进行性能测试,发现使用MoO_3的OPV器件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较使用PEDOT:PSS的OPV器件均有提升。并且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像观察发现,活性层制备在MoO_3上比在PEDOT:PSS上的表面更平滑,对于OPV器件的性能有更好的提升,特别是提高了OPV器件能量转换效率。(3)器件结构对基于DIP:C60的小分子OPV性能的影响研究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的两种器件结构的性能差别。通过比较制备出的OPV器件性能,发现掺杂结构OPV器件的性能较佳,其能量转换效率比平面结构OPV器件高出了近43%。在此基础上,分别使用BPhen和Alq_3作为阴极缓冲层制备平面结构OPV器件和掺杂结构OPV器件。对于平面结构OPV器件,存在Alq_3的厚度最优值,其制备的OPV器件的效率比使用BPhen的OPV器件要高近24%。但是在掺杂结构OPV器件中,使用BPhen作为阴极缓冲层对于OPV器件性能的提升效果优于Alq_3。
【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 UV光处理 器件结构 界面修饰层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专用术语注释表9-10
- 第一章 绪论10-27
- 1.1 引言10
- 1.2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现状10-13
- 1.3 有机太阳能电池和无机太阳能电池的差别13-14
- 1.4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14-16
- 1.5 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16-19
- 1.5.1 单层Schottky(肖特基)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16-17
- 1.5.2 双层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17
- 1.5.3 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17-18
- 1.5.4 叠层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18
- 1.5.5 传统正型/倒置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18-19
- 1.6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材料19-23
- 1.6.1 电极材料19-20
- 1.6.2 电子缓冲层和空穴传输层材料20-21
- 1.6.3 有机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21-22
- 1.6.4 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22-23
- 1.7 有机太阳能电池主要性能参数23-26
- 1.8 本论文主要内容26-27
- 第二章 UV处理对基于P3HT:PCBM的OPV性能影响27-39
- 2.1 引言27-28
- 2.2 OPV器件材料和结构28
- 2.3 OPV器件制备的步骤28-30
- 2.4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30-31
- 2.5 使用UV光处理OPV的活性层P3HT:PCBM31-32
- 2.6 UV光处理对OPV性能的影响32-34
- 2.7 UV光处理对OPV活性层的表面形貌和结晶度的影响34-37
- 2.8 性能仿真37-38
- 2.9 本章小结38-39
- 第三章 MoO_3和PEDOT:PSS作为阳极界面层对于小分子OPV的影响39-45
- 3.1 引言39-40
- 3.2 OPV器件结构和材料40
- 3.3 使用MoO_3作为OPV器件的阳极修饰层40-41
- 3.4 MoO_3作为阳极界面修饰材料对于OPV的影响41-43
- 3.5 本章小结43-45
- 第四章 器件结构对于DIP小分子OPV性能的影响45-53
- 4.1 引言45
- 4.2 OPV器件结构和材料45-46
- 4.3 OPV器件制备的步骤46-47
- 4.4 平面结构器件和掺杂结构OPV器件的比较47-48
- 4.5 Alq_3和BPhen作为阳极修饰层对不同结构OPV器件的影响48-52
- 4.6 结论52-53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3-55
- 参考文献55-60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60-61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61-62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62-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德国研制成有机太阳能电池[J];东北电力技术;2001年07期
2 ;德研制成有机太阳能电池[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2期
3 严肃;有机太阳能电池即将产业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李炳田,任斌,黄河;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5 李锋;网印有机太阳能电池[J];丝网印刷;2005年07期
6 G.Dennler,N.S.Sariciftci;共轭聚合体有机太阳能电池:从基础研究到发展现状(英文)[J];光散射学报;2005年03期
7 段晓菲,王金亮,毛景,裴坚;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J];大学化学;2005年03期
8 任斌;赖树明;陈卫;黄河;;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09期
9 李甫;徐建梅;张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与进展[J];能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10 ;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至6.5%[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斌;田清勇;白华;;可溶性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杝隆建;杝正_7;李宜璇;;可挠式有机太阳能电池之发展技术[A];海峡两岸第十六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09年
3 刘艳;曾庆华;张宪玺;姜建壮;;卟啉、酞菁类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4 陈涛;仰志斌;彭慧胜;;基于碳纳米管纤维的有机太阳能电池[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仰志斌;陈涛;何瑞旋;彭慧胜;;基于取向碳纳米管膜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坚;杨栋;周玲玉;陈令成;赵斌;李灿;;化学改性氧化石墨烯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层[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赵仪;;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相干电荷和能量转移[A];第十三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3年
8 唐卫华;海杰峰;朱恩伟;卞临沂;;有机太阳能电池用的二维窄带隙聚合物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3年
9 易院平;韩广超;沈星星;;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过程的理论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7分会:光电功能器件[C];2014年
10 马廷丽;;柔性及叠层薄膜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顾钢;德支持企业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N];科技日报;2007年
2 记者 毛黎;美评估有机太阳能电池对环境的影响[N];科技日报;2010年
3 本报驻美国记者 田学科;突破有机太阳能电池技术瓶颈[N];科技日报;2012年
4 刘霞;控制电子自旋可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N];科技日报;2013年
5 记者 邰举;叠层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接近商用[N];科技日报;2007年
6 蔡佳;美国研发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N];中国建材报;2011年
7 华凌;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增效50%[N];科技日报;2013年
8 本版编辑邋张浩 郑晓春 邓国庆 毛黎 何屹 顾钢 何永晋;2007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七)[N];科技日报;2008年
9 记者 马悍德;青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发获重大进展[N];科技日报;2014年
10 记者 贾明;青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发取得重大进展[N];青海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美凤;高效稳定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界面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刘小锐;几种有机太阳能电池供体材料的光伏性能[D];西南大学;2015年
3 党东锋;含噻吩或噻吩稠环单元的有机光伏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4 徐伟龙;有机太阳能电池微纳结构及光物理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聂日明;透明阴极界面修饰及其在有机光电转换器件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陈大正;反转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优化与稳定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之哲;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中银薄膜电极研究与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于伟利;电沉积制备聚噻吩有序微结构及有机太阳能电池[D];吉林大学;2009年
9 乔芬;基于聚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制与表征[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向东;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物理过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绍华;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电极修饰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丰艳婷;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光诱导电荷转移的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王文博;低功耗有机光伏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童培谦;有机太阳能电池中掺入包覆型金纳米棒的优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5 陈志才;吡咯并吡咯二酮给、受体的设计合成及应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6 宋晓欣;基于引达省衍生物的小分子的合成以及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敬灵敏;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和有机太阳能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设计合成、性能研究以及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8 张春霞;基于PCDTBT:PC_(71)BM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刘春雨;基于聚芴掺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贾旭;基于溶液法和非退火型电极修饰层的聚合物光伏电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53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653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