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可控制备及催化特性

发布时间:2017-08-11 17:23

  本文关键词: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可控制备及催化特性


  更多相关文章: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对电极 能量转换效率


【摘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具有易制备、低成本、高光电转换效率等特点而备受关注。DSSC主要由对电极、氧化还原电解液、光敏化剂和光阳极构成。对于对电极材料的构筑,不仅要有低廉的价格,而且要有优异的光电转换性能和高稳定性。本论文以低成本的、高效的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为研究对象。拟构筑高结晶度的小尺寸的单分散的硫化镍纳米晶;暴露高能面的硫化亚铁纳米片;硒硫化锡锌铜对电极。研究反应温度、化学组分等实验参数与对电极光电转换性能及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可控制备高结晶度的小尺寸的单分散的α相硫化镍纳米晶。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得到了结晶度不同的硫化镍,然后通过喷涂法制备成对电极,组装成DSSC。探究其催化性能与DSSC光电转换效率的关系。当反应温度为300℃时,得到了较高结晶度的NiS,它构筑的DSSC的光电转换效率为7.33%,接近于铂基的DSSC转换效率(7.53%)。这主要是因为高结晶度、小尺寸的硫化镍纳米晶可提供更多的催化活性位点,利于I3-的还原。2)可控制备了暴露高能面的硫化亚铁纳米片。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得到了组分不同的硫化亚铁(FeS、Fe7S8)纳米片。光电性能测试表明:基于暴露(001)高能面的FeS纳米片对电极构筑的DSSC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为8.88%(最高光电转换效率为9.10%),其电池效率明显高于Fe7S8纳米片(8.06%)和铂基的(7.73%)。上述结果表明暴露高能面的硫化亚铁纳米片具有出色的催化性能。3)可控制备了单分散的小尺寸硫化锡锌铜纳米粒子,然后将其硒化得到硒硫化锡锌铜,再用刮涂法制备成对电极。相比硫化锡锌铜纳米粒子对电极构筑的DSSC,基于硒硫化锡锌铜对电极构筑的DSSC效率有大幅度的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7.13%,接近于铂作为DSSCs对电极的效率7.62%。这归因于硒元素的引入,改变了硫化锡锌铜的晶体结构,提高了其催化性能。
【关键词】: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对电极 能量转换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1;TM914.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27
  • 1.1 研究背景9
  • 1.2 太阳能电池简介9-10
  • 1.2.1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9-10
  • 1.3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10-14
  • 1.3.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10-11
  • 1.3.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1-14
  • 1.4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14-25
  • 1.4.1 贵金属Pt基对电极14-16
  • 1.4.2 碳材料基对电极16-18
  • 1.4.3 聚合物基对电极18-19
  • 1.4.4 过渡金属化合物基对电极19-23
  • 1.4.5 多元化合物基对电极23-24
  • 1.4.6 复合物基对电极24-25
  • 1.5 本课题的立题思想及意义25-27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表征方法27-31
  • 2.1 实验试剂27-29
  • 2.1.1 实验试剂和原料27-28
  •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28-29
  • 2.2 表征方法29-31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 XRD)29
  • 2.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29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29
  • 2.2.4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29
  • 2.2.5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29
  • 2.2.6 光电化学池的光电流-电压曲线(Photocurrent-voltage, J-V)29
  • 2.2.7 循环伏安曲线(Cyclic Voltammetry, CV)29-30
  • 2.2.8 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30
  • 2.2.9 Tafel极化曲线测试(Tafel polarization)30-31
  • 第3章 小尺寸硫化镍纳米晶的可控制备及催化特性31-44
  • 3.1 引言31-32
  • 3.2 实验部分32-34
  • 3.2.1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表面吸附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32-33
  • 3.2.2 小尺寸硫化镍纳米晶的可控制备33
  • 3.2.3 材料对电极的制备及光电化学池的组装33-34
  • 3.3 结果与讨论34-43
  • 3.3.1 I_3~-在材料表面的DFT计算34-36
  • 3.3.2 小尺寸硫化镍的结构表征36-39
  • 3.3.3 光电化学池的光电流-电压性能测试39-41
  • 3.3.4 对电极的电化学测试41-43
  • 3.4 本章小结43-44
  • 第4章 暴露高能面的硫化亚铁纳米片的可控制备及催化特性44-54
  • 4.1 引言44-45
  • 4.2 实验部分45-46
  • 4.2.1 暴露高能面的硫化亚铁纳米片的可控制备45
  • 4.2.2 对电极的可控构筑及光电化学池的组装45-46
  • 4.2.2.1 刮涂法可控构筑对电极45-46
  • 4.2.2.2 光电化学池的组装46
  • 4.3 结果与讨论46-52
  • 4.3.1 暴露高能面的硫化亚铁纳米片的结构表征46-49
  • 4.3.2 光电化学池的光电流-电压及稳定性测试49-51
  • 4.3.3 基于硫化亚铁纳米片的电化学测试51-52
  • 4.4 本章小结52-54
  • 第5章 Cu_2ZnSnS_xSe_(4-x)的可控制备及催化特性54-61
  • 5.1 引言54-55
  • 5.2 实验部分55-56
  • 5.2.1 小尺寸Cu_2ZnSnS_4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55
  • 5.2.2 Cu_2ZnSnS_xSe_(4-x)的制备55
  • 5.2.3 对电极的制备及光电化学池的组装55-56
  • 5.3 结果与讨论56-60
  • 5.3.1 可控制备的材料的结构表征56-57
  • 5.3.2 光电化学池的光电流-电压测试57-58
  • 5.3.3 材料的电化学测试58-60
  • 5.4 本章小结60-61
  •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74
  • 致谢74-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5-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能量转换晶态材料的可控制备与性能”团队入选教育部2012年度创新团队发展计划[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2 段敬来;;重离子径迹模板中钯纳米线的结晶性可控制备(英文)[J];IMP & HIRFL Annual Report;2009年00期

3 熊述元;;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实现纳米结构可控制备和组装[J];半导体信息;2006年05期

4 张雁;纪彦玲;王涛;靳彦欣;汪庐山;李再峰;;大尺度吸水膨胀微球的可控制备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05期

5 冯华君;唐芳琼;;新型纳米荧光及其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和表征[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6年06期

6 王玲燕;王春利;杜芳林;;二氧化硅/硅酸锰核壳微球的可控制备[J];中国科技论文;2012年09期

7 吕志;段雪;;阴离子层状材料的可控制备[J];催化学报;2008年09期

8 ;过程工程所溶剂萃取反胶团法可控制备纳米氟化扢获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3年05期

9 ;信息动态[J];炭素技术;2007年02期

10 封伟;;不同微结构聚二氧乙撑噻吩的可控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德;;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表征[A];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委会2011年年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超微颗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华锋;马全红;丁艺;夏强;郝晓帧;顾宁;;咪喹莫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可控制备及表征[A];2005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彭生杰;苟兴龙;张莉;陈军;;三元硫属化合物纳/微米结构的可控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李辉;党文辉;彭海琳;刘忠范;;拓扑绝缘体纳米薄片的可控制备与表征[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王一杰;阎云;黄建滨;;金属-有机复合的一维半导体微纳材料可控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程方益;陶占良;梁静;陈军;;锰系氧化物微纳结构可控制备与相关电化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罗迪帆;黄旭;江绍基;;微纳结构薄膜可控制备与光学特性研究[A];“广东省光学学会2013年学术交流大会”暨“粤港台光学界产学研合作交流大会”会议手册论文集[C];2013年

8 骆广生;兰文杰;徐建鸿;吕阳成;;粉体材料可控制备的研究进展[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杜乐;谭t,

本文编号:657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657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7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