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DSP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17-08-11 19:29

  本文关键词:基于DSP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伺服系统 无刷直流电机 CMAC PID DSP


【摘要】: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器(DSP)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伺服系统应用日益广泛。无刷直流电机作为伺服电机的一种,既具备普通交流异步电机结构简单、易于控制、维护方便可靠等特点,又继承了直流电机高效率、调速性能好以及没有励磁损耗等优点,是伺服控制的理想控制对象。本文首先以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为起点,分析了其数学模型,并讨论了电机的传统常规控制方法及其不足之处,由此引入小脑模型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确立了使用电流环和速度环调节控制的控制策略,其中电流环采用了常规PI调节,为了提高精度和跟随响应性能,在速度环采用了CMAC与PID复合调节,并借助MATLAB平台建立模型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并与常规的只用PID控制进行比较,仿真结果显示,复合调节的性能较常规PID控制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和更短的响应速度。其次,设计了以TMS320F28035为核心的整个硬件系统,包括DSP主芯片及其外围电路,在驱动板设计方面,包含了功率驱动电路,信号检测接口电路及故障保护电路,设计过程中对用到的模块和元器件进行了分析选型,在整个硬件系统的设计中还考虑了过压、过流保护,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最后,借助CCS环境对系统进行了软件设计,在理论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对伺服控制系统软件设计进行了阐述,包括主程序、位置捕获中断、通信中断、电流环和速度环算法的实现以及故障保护中断等,并绘制出了程序运行流程图。在完成上述工作后,通过硬件和软件联合调试方式进行了电机运行实验,并采集了运行时的实验波形,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具备较宽的调速范围,为该系统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伺服系统 无刷直流电机 CMAC PID DSP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33;TM921.54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0-12
  • 1.3 研究内容12-14
  • 第二章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原理及数学模型14-25
  • 2.1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本体结构14-15
  • 2.2 无刷直流电机基本控制原理15-19
  • 2.3 无刷直流电机系统数学模型19-24
  • 2.3.1 电压方程19-21
  • 2.3.2 反电势和电磁转矩表达式21-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智能控制算法研究与仿真分析25-46
  • 3.1 PID控制算法25-29
  • 3.2 CMAC控制算法29-34
  • 3.2.1 CMAC的实现步骤31-33
  • 3.2.2 CMAC参数的的确定33-34
  • 3.3 伺服系统整体控制策略34-38
  • 3.3.1 速度环控制35-37
  • 3.3.2 电流环控制37-38
  • 3.4 伺服系统仿真模型的搭建38-42
  • 3.4.1 速度环模块38-39
  • 3.4.2 电流环模块39-40
  • 3.4.3 逆变器模块40-41
  • 3.4.4 电机模块41
  • 3.4.5 测量模块41-42
  • 3.5 伺服系统仿真结果与分析42-44
  • 3.6 本章小结44-46
  • 第四章 基于DSP的伺服控制系统硬件设计46-59
  • 4.1 硬件系统总体构成46-47
  • 4.2 DSP控制板的设计47-53
  • 4.2.1 DSP控制核心—TMS320F2803547-49
  • 4.2.2 稳压电路设计49-50
  • 4.2.3 上位机通信电路设计50-51
  • 4.2.4 EEPROM电路设计51-52
  • 4.2.5 CAN电路设计52
  • 4.2.6 其它外设电路52-53
  • 4.3 驱动板设计53-57
  • 4.3.1 驱动器DRV830153-55
  • 4.3.2 功率开关电路55-56
  • 4.3.3 电压和电流检测电路56-57
  • 4.3.4 位置传感器接口电路57
  • 4.4 本章小结57-59
  • 第五章 基于DSP的伺服控制系统软件设计59-66
  • 5.1 软件系统总体结构59
  • 5.2 主程序部分59-61
  • 5.2.1 系统初始化59-60
  • 5.2.2 外设模块初始化60
  • 5.2.3 电机初始化60-61
  • 5.3 中断程序部分61-65
  • 5.3.1 位置捕获中断程序61-62
  • 5.3.2 闭环调节中断程序62-63
  • 5.3.3 串口通信中断程序63-64
  • 5.3.4 故障保护中断程序64-65
  • 5.4 本章小结65-66
  • 第六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66-72
  • 6.1 实验装置66-68
  • 6.1.1 实物装置66-67
  • 6.1.2 软件装置67-68
  • 6.2 结果分析68-71
  • 6.2.1 PWM输出和传感器输出波形分析68-69
  • 6.2.2 三相电压和电流输出波形分析69-70
  • 6.2.3 转速输出波形分析70-71
  • 6.3 本章小结71-72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72-74
  • 参考文献74-78
  • 致谢78-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情况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克新,刘泊;DSP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在工务报警仪中的应用[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周坤;基于DSP的混凝土搅拌输送车恒速传动控制器的设计[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4年06期

3 郝东丽,贾凯,郭彤颖;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4年07期

4 樊晓霞,陈佳品,李振波;基于DSP的微直升机控制电源解决方案[J];微处理机;2004年04期

5 王玉泰,李念强,孙传伟;基于DSP的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的算法研究及实现[J];仪器仪表学报;2004年S1期

6 司纪凯;孙虎庆;朱月健;焦留成;汪旭东;;基于DSP的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初级故障检测装置[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5年05期

7 张鹏程;曹家年;付江志;海涛;;一种基于DSP的高速数据采集处理系统[J];应用科技;2006年01期

8 俞斌;;基于DSP的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J];电机与控制应用;2007年06期

9 韩君;张淑芳;欧阳一鸣;姜飞;;基于DSP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软硬件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34期

10 张永德;卫军峰;高安邦;;基于DSP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军;王旭东;周永勤;马春红;;基于DSP的12/8极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实现[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王玉泰;李念强;孙传伟;;基于DSP的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的算法研究及实现[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蔡满军;吴惕华;;基于DSP的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A];中国自动化学会全国第九届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谢卫才;于庆莲;匡秀洪;谢澍;刘可;;基于DSP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A];第十五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徐建德;马瑞卿;郭绪猛;;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的实现[A];第十二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何降彪;梁雨时;王世琥;;基于DSP模糊控制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设计[A];第十三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静;潘春德;徐秀国;曲忠俭;;基于DSP的微机保护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和中国煤炭学会煤矿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赵慧民;庄宏成;沈伟;;指纹成像技术及其在DSP中的一种应用[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9 付子义;冯红梅;;基于DSP的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垂直运输系统信号检测与处理研究[A];2006年全国直线电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黄智勇;林莘;;基于DSP的微机型输电线路距离保护原理与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万江洪;中国DSP市场超过126亿元[N];中国电子报;2004年

2 水益;DSP把家庭影院搬入汽车[N];计算机世界;2005年

3 陈富勇;DSP市场需求时代已经来临[N];西部时报;2004年

4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半导体事业部 万江洪;手机拖累DSP市场 今年增速再度趋缓[N];中国电子报;2005年

5 ;摩托罗拉:关注DSP三大应用市场[N];中国电子报;2003年

6 ;DSP市场增速不减[N];中国电子报;2004年

7 ;基站DSP供应商加快推出新一代产品[N];中国电子报;2007年

8 浩军;无线将左右DSP市场[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9 李松青;DSP:移动互联网的核心引擎[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10 ;英特尔新DSP频率提高[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向前;魂芯DSP编译设计与优化[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任坤;DSP编译器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赵丹培;频域下的目标跟踪方法及其在DSP中的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6年

4 傅志中;红外扫描成像动目标检测跟踪技术与DSP实时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5 何瑾;金融印鉴真伪识别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林超;主要DSP毒素免疫学检测方法及沿海市售海产品污染调查[D];吉林大学;2014年

7 赵庆亮;基于DSP的自动平衡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增毅;基于DSP的多路数控电源的设计和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昌伟;基于DSP的太阳能驱动桁架式喷灌机全数字控制动力系统设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陈铭明;基于FPGA与DSP的棉花异纤检测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史存伟;基于DSP的电液调节阀动态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李响;基于DSP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6 杨光吉;基于DSP的球碟转子式陀螺仪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赵旭林;基于DSP模拟器的外设并行与运行监控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冷斌;基于DSP的空气源冷热水一体机的设计[D];南昌大学;2015年

9 杜秋晨;基于DSP的纸币识别系统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10 贾利红;基于DSP的高速轨道扣件检测算法研究及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57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657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3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