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并联补偿电容器组分合闸过电压研究
本文关键词:配电网并联补偿电容器组分合闸过电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并联补偿 电容器 接线方式 合闸 相控开关 电抗器 避雷器
【摘要】:为了解决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用并联补偿电容器组合闸涌流和过电压问题,本文对相控同步合闸开关和串联电抗器进行了研究。结合某110kV变电站仿真系统,采用相控同步合闸开关对合闸产生的过电压进行限制,采用串联电抗器对合闸产生的涌流进行限制。两次仿真结果表明同步合闸开关和串联电抗器能够单独有效限制合闸过电压和涌流。为进一步检验两种保护装置的配合以及相互影响问题,对二者同时作用的系统进行了相关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再次证明相控同步开关以及串联电抗器共同作用能够有效限制并联保护电容器组,抑制了合闸涌流和过电压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基于110kV系统仿真得到的结果,初步得到最大允许时间误差。超过此误差时,同步合闸装置将无法有效限制合闸时产生的过电压及涌流。为使研究不失一般性,本文继续采用某220V系统对合闸过电压及涌流进行相关研究。基于此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时间误差取值对于此系统也能够有效抑制合闸过电压。基于此系统进行了合闸并联电阻的相关研究。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地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简称MOA)对并联无功补偿电容器组进行过电压保护。目前常用保护方法为三星接法和四星接法。以上两种方法能够有效保护电容器组,但所需避雷器数目较多,正常工作时避雷器的荷电率较大,使得避雷器容易老化损坏。本文指出中性点避雷器与以上两种保护方式的特点,使用ATP/EMTP软件建立了使用电容器组进行无功补偿的220kV电力系统模型,对切除电容器组时的常见重燃情况进行了仿真,比较了中性点L型保护方式与三星、四星保护方式的过电压保护效果和正常运行时的荷电率。仿真结果表明中性点L型保护能够有效限制单相重燃和单相接地重燃。结合仿真分析结果,说明了各种接线方法的适用条件。
【关键词】:并联补偿 电容器 接线方式 合闸 相控开关 电抗器 避雷器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53;TM86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16
- 1.1 并联补偿电容器简介12
- 1.2 并联补偿电容器分合闸过电压研究的必要性12
- 1.3 并联补偿电容器分合闸过电压研究现状12-14
- 1.4 本文所做工作14-16
- 第2章 10kV配电网并联补偿电容器组合闸过电压与合闸涌流16-37
- 2.1 并联补偿电容器组开关投入时的暂态过程17
- 2.2 同步投入开关限制合闸过电压和合闸涌流及仿真17-20
- 2.2.1 同步开关策略17
- 2.2.2 基于某110kV变电站的电容器组合闸仿真分析17-20
- 2.3 串联电抗器限制过电流及仿真20-21
- 2.3.1 电抗器限制涌流及电抗率选择20
- 2.3.2 涌流保护仿真分析20-21
- 2.4 同步合闸开关与串联电抗器的相互作用影响及仿真21-22
- 2.5 同步合闸开关精度对过电压的影响及仿真22-29
- 2.6 并联补偿电容器组串联电抗率对电容器组运行的影响29-35
- 2.6.1 串联电抗率对于电容器组正常运行时的电压影响29-30
- 2.6.2 串联电抗率对于电容器组合闸过电压及涌流影响30-35
- 2.7 小结35-37
- 第3章 某220kV系统合闸过电压及涌流分析及相应保护措施37-57
- 3.1 某220kV变电站系统仿真模型37-38
- 3.2 合闸过电压及同步开关限制措施38-40
- 3.3 关于同步合开关精度对于合闸过电压保护效果的深入研究40-47
- 3.4 采用并联电阻抑制合闸过电压及涌流47-55
- 3.5 小结55-57
- 第4章 10kV配电网并联补偿电容器组合分闸过电压与保护57-70
- 4.1 串联电抗器与避雷器的接入点选择58-60
- 4.1.1 串联电抗器的接入点选择58-59
- 4.1.2 串联电抗器的电抗率选择59
- 4.1.3 相间避雷接入点选择59-60
- 4.2 避雷器的参数选择与设计60-61
- 4.2.1 持续运行电压60
- 4.2.2 额定电压60-61
- 4.2.3 避雷器操作冲击残压保护水平61
- 4.2.4 避雷器直流1mA参考电压61
- 4.2.5 避雷器荷电率61
- 4.3 避雷器的接线方式保护效果仿真比较61-64
- 4.4 避雷器的能量校验64-65
- 4.5 避雷器的接线方式选择65-68
- 4.5.1 中性点L型方式66
- 4.5.2 三星型保护(也称Ⅰ型保护)66-67
- 4.5.3 四星型保护(也称Ⅱ型保护)67-68
- 4.6 小结68-70
- 第5章 结论70-72
- 参考文献72-75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飞,李勃;过电压保护产品在国内的应用[J];电气时代;2004年06期
2 陈晓波;;一起过电压事故的反思[J];农村电工;2006年05期
3 张铁华;;江苏省一九八四年过电压保护工作会议在南通召开[J];华东电力;1984年05期
4 ;关于颁发“华东电管局过电压保护工作管理条例”的通知[J];电力技术通讯;1978年04期
5 齐鸣;汽车供电系过电压产生原因及其防护新法[J];汽车电器;1998年04期
6 罗嵘;谈防雷、过电压保护技术发展趋势[J];通信世界;2000年11期
7 张仲;计算机系统的过电压保护[J];四川电力技术;2001年01期
8 赵令骥;浅谈农村水电站过电压保护[J];农村电工;2002年11期
9 丁义宏;过电压的产生与保护[J];电工技术杂志;2003年06期
10 刘生建;可控硅过电压保护中电容选用的探讨[J];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廷涛;刘培峰;;过电压及接地的重要意义[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瑞芳;;浅析亳州市配电网的过电压保护[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涂六一;;汕头电力系统的过电压保护评述[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张艳;;通信系统雷电与过电压防护的基本原则与措施[A];河南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傅得文;;电气设备过电压防范[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四卷 电力分卷)[C];2006年
6 黄滇生;;漾濞县10kV配网过电压分析[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0年
7 周启龙;罗海燕;徐静;;补偿电容器组过电压保护几个问题的探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郑文进;邓双学;;向家坝水电站500kV开关站过电压保护设计[A];2013年电气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王建国;陈慈萱;朱文兵;吴俊;吴志勇;;低压弱电系统电气连线等耐受过电压和雷电流能力实验[A];首届中国防雷论坛论文摘编[C];2002年
10 陆国俊;;110KV和220KV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方式的选择[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骏;我区两项电力科技成果国内首创[N];宁夏日报;2007年
2 西子;电容器过电压保护神诞生[N];中国电力报;2002年
3 吾生 摘译;输入端保护电路[N];电子报;2009年
4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赵新生 深圳科锐公司 宗宏鸿;网络谨防雷击[N];计算机世界;2001年
5 本报记者 韩乐 通讯员 杨增军 苏清斌;如何科学防范雷鸣电闪[N];渭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雪原;高速重载铁路车网耦合下过电压产生机理与防护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李斌;特高压输电线路过电压及保护与控制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魏斌;MOV在低温环境下的电气特性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军;电网过电压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张振宇;中压变频器过电压保护和实时监测[D];山东大学;2015年
3 刘赫;配电网并联补偿电容器组分合闸过电压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明自强;高压电网过电压在线监测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方鑫;基于瞬态电场特征的超高压电网过电压识别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王德昌;特高压线路过电压抑制措施的仿真与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兰海涛;高压电网过电压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杨琳;发电机过电压及其对绝缘老化的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谢迎天;基于同轴电容分压器的过电压在线监测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10 刘伟明;基于容性设备泄漏电流的嵌入式电网过电压在线监测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67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667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