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原边反馈无辅助绕组LED恒流驱动芯片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2017-08-15 01:06

  本文关键词:原边反馈无辅助绕组LED恒流驱动芯片研究与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LED驱动 反激变换器 原边控制 无辅助绕组 恒流输出


【摘要】:由于LED具有寿命长、发光效率高、绿色环保等优点,近几年来在住宅、商场、交通等场合得到了大量应用,LED照明也因此被视为新一代照明光源。虽然LED照明被认为是未来节能照明的必然趋势,但其推广还受价格、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以市场上常见的5W以下带辅助绕组的隔离LED照明方案为例,其输出电流精度大都在±3%内,系统效率低于80%。因此,研究高精度、低功耗、低成本的驱动电路意义重大。为此,本文通过研究LED驱动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反激式拓扑的原边反馈无辅助绕组恒流控制芯片。论文先介绍了带辅助绕组的原边反馈恒流驱动系统工作原理,在理论上证明无辅助绕组方案的可行性,并根据新的无辅助绕组方案定义了一款高精度低功耗控制芯片。该芯片采用原边反馈反激恒流驱动器架构,使用CSMC 0.8um 700V BCD工艺实现,工作在电感电流断续模式下,具备在85~265 Vac宽电压输入范围内正常工作能力。芯片功率级部分采用两功率管层叠结构,能有效减小系统功耗。配合过零检测比较器(ZCS)的使用,控制芯片能检测消磁过程结束时的励磁电感与寄生电容的振荡,实现精确检测消磁时间结束点,这使得LED恒流驱动系统的无辅助绕组设计成为可能。由于没有辅助绕组,控制芯片所需外围器件极少,简化电路应用的同时节约了体积、降低了成本。芯片内具有恒流控制模块,使系统能在输入电压和负载变化时保持良好的电流精度。此外,芯片还具备完整的保护机制,包括过温保护、原边过流保护、输出过压保护、输出负载短路保护,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输出电流精度在±2.5%内,线性调整率和负载调整率在±4%内,系统转换效率超过80%,芯片的保护功能通过了验证。以上仿真结果证明了无辅助绕组原边反馈恒流驱动方案的可行性。版图设计也已完成,版图面积为2.46×1.02 mm2。
【关键词】:LED驱动 反激变换器 原边控制 无辅助绕组 恒流输出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23.34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5
  • 第1章 绪论15-2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5-17
  • 1.2 LED及其驱动电路17-21
  • 1.2.1 LED特性17-18
  • 1.2.2 LED常用驱动电路18-21
  • 1.3 原边反馈LED驱动器的发展21-23
  • 1.3.1 发展过程及现状21-22
  • 1.3.2 LED恒流驱动器关键指标22-23
  • 1.4研究目的及论文内容安排23-25
  • 第2章 系统分析及芯片定义25-49
  • 2.1 带辅助绕组原边反馈恒流驱动系统25-33
  • 2.1.1 系统工作原理分析25-29
  • 2.1.2 输出电流平均值的计算29-30
  • 2.1.3 消磁时间结束点检测原理30-33
  • 2.2 无辅助绕组原边反馈恒流驱动系统设计33-49
  • 2.2.1 芯片引脚描述和电气参数定义36-37
  • 2.2.2 芯片内部框图定义37-40
  • 2.2.3 芯片工作时序40-41
  • 2.2.4 关键节点波形分析41-43
  • 2.2.5 输出恒流的实现43-46
  • 2.2.6 输出电流精度的影响因素及补偿方法46-49
  • 第3章 芯片模块电路设计49-78
  • 3.1 电压基准(BG)和过温保护(OTP)49-57
  • 3.1.1 带隙基准49-56
  • 3.1.2 过温保护56-57
  • 3.2 过零检测比较器(ZCS)57-61
  • 3.3 原边短路保护模块61-66
  • 3.4 电流采样比较器(CS)66-72
  • 3.4.1 前沿消隐66-68
  • 3.4.2 开关延迟补偿68-69
  • 3.4.3 电流采样比较器69-72
  • 3.5 恒流控制模块(CCCONTROL)72-74
  • 3.6 消磁时间监控保护74-78
  • 3.6.1 消磁时间最大值限制(TD_max)75-76
  • 3.6.2 消磁时间最小值限制(TD_min)76-78
  • 第4章 系统仿真和芯片版图78-90
  • 4.1 系统仿真测试平台78-79
  • 4.2 系统仿真79-88
  • 4.2.1 系统上电过程79-81
  • 4.2.2 原边短路保护81-82
  • 4.2.3 输出短路保护82-83
  • 4.2.4 输出过压保护83-84
  • 4.2.5 线性调整率和负载调整率84-87
  • 4.2.6 系统性能仿真总结87-88
  • 4.3 芯片版图88-90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90-92
  • 5.1 本文研究内容总结90-91
  • 5.2 研究展望91-92
  • 参考文献92-95
  • 作者简历95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喜柱,李榆仓;SS7型电力机车主变压器牵引绕组对辅助绕组的影响分析[J];机车电传动;2000年06期

2 胡彦奎;采用辅助绕组和移相电路的罩极电动机动态性能分析[J];微电机(伺服技术);2004年06期

3 贲洪奇;王大庆;孟涛;朱良梅;;基于辅助绕组的单级桥式PFC变换器纹波抑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04期

4 高峰;;电压互感器辅助绕组极性接反的处理[J];农村电工;2007年07期

5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红波;原边反馈无辅助绕组LED恒流驱动芯片研究与设计[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75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675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e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